揚州市建筑產業現代化“十三五”發展規劃
建筑產業化是指運用現代化管理模式,通過標準化的建筑設計以及模數化、工廠化的部品生產,實現建筑構部件的通用化和現場施工的裝配化、機械化,其核心就是“設計標準系列化、部品生產工業化、現場施工裝配化、土建裝修一體化、全過程管理信息化”。建筑產業化項目是指采用預制構件或部件,在施工現場裝配而成的住宅建筑和商業、辦公等建筑項目。實踐證明,建筑產業化有利于節約資源、縮短工期、提高工程質量、改善施工環境、提升勞動生產率,具有“四節一環保”的特點。發展建筑產業化是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節約集約、生態環保型社會的重要途徑,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為適應經濟轉型對建筑業轉型發展的倒逼,加快推進建筑產業化,根據《江蘇省“十三五”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規劃》《揚州市建筑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以及市有關文件精神,經研究,特制定本規劃。
一、建筑產業化發展情況及“十二五”回顧
“十二五”是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也是傳統建筑業向建筑產業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期、起步期。國外推進建筑產業化起步早,從上個世紀50年代,歐洲就開始推進住宅產業化,隨著時代和技術的進步,建筑產業化推廣區域越來越大,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技術標準越來越成熟。
(一)國外建筑產業化推進情況。國外推進建筑產業化較早,主要基于“二次大戰”嚴重創傷對住宅需求非常大。為解決房荒問題,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采取了工業化的裝配式建造了大量住宅,并形成了一批完整的、標準的、系列化的住宅體系,后來逐步發展成大規模的工業化住宅建設。瑞典是世界上建筑產業化住宅最發達的國家,在新建的住宅中采用通用部件的住宅占80%以上。北美住宅建筑產業化程度非常高,建筑產業化生產住宅的比例高達70%,住宅部品和構件生產基本實現了標準化、系列化。日本建筑產業化住宅始于20世紀60年代,通過實施一系列財政金融制度來引導建筑產業化企業發展。70年代,日本建筑產業化住宅建設技術日益成熟,大企業聯合組建集團進入建筑產業化住宅建設。到了90年代,日本建筑產業化住宅進入社會化、工業化大生產的時期,采用產業化方式生產的住宅占竣工住宅總數的25%--28%,目前日本住宅產業化比例高達70%以上。據了解,在發達國家,建筑產業化的比例平均已經達到60%以上。
近年來,德國、日本、瑞典等國家探索把建筑產業化與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等現代技術緊密融合,將裝配式建筑由低層建筑拓展到高層建筑,從住宅建筑擴大到公共建筑、基礎設施等諸多領域,加快了建筑產業現代化步伐。德國、日本等國在建筑現代化相關的裝備制造、信息、技術咨詢等產業搶占了行業發展制高點,成為“預制件生產線”的主要生產供應者。日本建筑產業化已經形成一套較完整的KSI體系(K是公團的技術,S是結構支撐體,I是內裝體),并成為建筑產業化發展最為成熟的國家之一。
(二)國內建筑產業化推進情況。國內推進建筑產業化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預制構件(起步階段)。20世紀50年代開始,以1956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強和發展建筑工業的決定》為標志,當時在全國建筑業推行標準化、工業化、機械化,發展預制構件和預制裝配建筑,在構件工廠化、中小型建筑施工機械、預制裝配式工業廠房、砌塊建筑等方面取得一定的進展。
第二階段:大板建筑。以1978年原國家建委在新鄉召開了建筑工業化規劃會議為標志,開始了第二次建筑工業化探索,主要圍繞以大板建筑為重點的墻體改革,推進管理體制、設計標準化、構件裝配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等方面一系列變革,在施工工藝、建筑能力和建筑速度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一些關鍵技術問題沒有很好地研究解決,如裝配式大板結構構件之間的連接多數為機械方式,構件之間的鋼筋不直接接觸,連接受力以螺栓和預埋件為主,這種連接方式整體性差,隔音防水性能不足(現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之間的連接則以現澆節點為主,將預制PC構件的鋼筋伸入現澆構件中錨固連接,保證了房屋的整體性),使得當時生產出的建筑產品(如當時在全國很多地方建造過的預制板房屋)普遍存在產品單調、靈活性差、防水抗震性能差等問題。
第三階段,建筑產業現代化。以1994年全國科技計劃提出全面實施“國家2000年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為啟動標志,開始新型建筑工業化特別是住宅產業化的探索。1999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加大了住宅產業化推動力度。2006年,建設部發布《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試行辦法》,標志著綠色建筑和建筑產業化基地有了評價標準。十八大以來,隨著經濟結構調整進入轉型期,建筑產業化發展進入加速推進期。以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一號文件下發《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為標志,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建筑工業化。 2013年10月,俞正聲主席主持全國政協雙周協商會,又提出“發展建筑產業化”的建議。2014年國務院出臺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提出,要進一步加大建筑產業現代化推進力度。2014年,建設部《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具體要求,目前正在著手制定《建筑產業化規劃綱要》。深圳、北京、上海、沈陽等地紛紛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加大了建筑產業化推進力度,全國已有7個城市榮獲建筑產業化綜合試點城市,其中沈陽市已經成為全國首個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建筑產業化基地(預制構建廠)60家以上。到2013年以前,全國累計新開工的產業化建筑面積僅1200萬平方米;2014年全國新開工的產業化建筑面積達1800平方米,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680萬平方米,占比約三分之一;政府投資公建192萬平方米,占比接近10%;商品住宅1133萬平方米,占比為55%。2015年已超過4000萬平方米,推進速度越來越快。
(三)“十二五”期間我市建筑產業化推進情況。2014年,江蘇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蘇政發【2014】111號)文件,為建筑產業化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建筑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揚府發【2014】101號),在全省率先打造省級建筑產業化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項目,實現了全市建筑產業化發展的良好開局。
一是各級政府積極引導。2014年7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建筑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揚府發【2014】101號),明確了我市發展建筑產業化的目標任務、重點工作、政策措施和組織保障,產業化辦公室設在市建設局,并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加大建筑產業化推進力度。江都區出臺了《江都區關于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揚江政發【2015】56號)。目前省、市、區三級政府聯動推進建筑產業化發展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是示范項目順利推進。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推進建筑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建筑龍頭企業轉型發展,開展試點項目建設。目前江蘇華江建設集團下屬的華江祥瑞公司作為全市第一個建筑工業化試點企業,已正式投產,江蘇華江公司科技研發樓作為全市首個試點項目已投入使用,江蘇華江祥瑞公司和江蘇華江科技研發樓分別榮獲江蘇省建筑產業化示范基地和示范項目,江都區榮獲江蘇省建筑產業化示范城市,向上爭取省財政“江蘇省建筑產業現代化”引導資金3000萬元。揚州市已獲江蘇省建筑產業化示范城市,獲省財政引導資金5000萬元,同時,一批設計、部品生產示范基地、示范項目、抗震項目相繼獲批,為全市推進建筑為業化打下良好基礎。
三是建筑產業園區正式啟動。2014年3月市政府專題會議紀要同意在邗江區方巷鎮建設揚州市建筑產業園,2015年2月, 方巷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建筑產業園選址方案正式通過揚州市規委會審查同意,并已落實核心啟動區可使用土地173畝,一期安排和天下、榮浩科技兩項目用地87畝,其中由江蘇協和裝飾公司與江蘇滿堂紅裝飾公司聯合投資的“揚州和天下”項目作為首發項目已經正式啟動。
四是部門合力初步形成。市建設局提請市政府出臺了建筑產業化工程建設管理實施意見,規范了建筑產業化工程基本建設程序和要求,保障了建筑產業化項目順利推進,對接協調市相關部門共同扶持建筑產業化,形成工作合力;市科技局實施了“雙百企業創新發展助推計劃”、“科教新長征活動”等計劃,在全市建設了22個科技產業綜合體,其中通安科技園以打造建筑新材料為主導產業,已建成7萬平方米,并有數家企業入駐。市房管局也積極采取措施,引導鼓勵成品住房中采用裝配式建筑技術,并拿出一定比例的保障房采取建筑產業化方式建設;市財政局積極扶持申報相關項目,并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全市各部門共同推動建筑產業化發展的合力初步形成。
[Page]
二、“十三五”建筑產業化面臨的主要形勢
“十三五”時期將是建筑產業化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市建筑業能否搶抓先機,搶占建筑產業化施工技術制高點,已經成為“十三五”時期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建筑業發展水平的關鍵所在?!笆濉逼陂g,推進建筑產業化面臨大好機遇:
一是行政與市場聯動,形成強大推動合力。各地黨委政府都高度重視建筑產業化發展,把建筑產業化作為當地新型工業化戰略的重要組成內容,利用行政與市場雙重手段,從項目投資、市場規模、建設方式、容積率、稅收、土地、房產、財政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形成了推進建筑產業化的強大合力。建設部要求從2015年底開始,政府投資和保障性安居工程要率先采用建筑產業化建造方式,新開工住宅面積所占比例每年增長2個百分點。江蘇省規定,到2025年,新建建筑采用建筑產業化方式建造的比例要達50%以上;北京市規定,從2015年開始,建筑產業化方式建造的住宅占當年開工建筑面積30%以上,新建保障房基本采用產業化方式建造;上海市要求新開工廠房全部采用建筑產業化方式。深圳市率先在全國提出3個100%的“奮斗目標”,即從2015年起,深圳新出讓住宅用地項目和政府投資建設的保障性住房項目100%實施產業化;政府投資保障房100%按標準化設計、產業化方式建造;安居型商品房(兩限房)100%按產業化方式建造等。預計,“十三五”期間,全國建筑產業化施工面積將達5億平方米。
二是技術與標準不斷完善,形成產業發展支撐。繼2014年建設部出臺《施工技術規程》后,2015年建設部又批準發布了《預制混凝土剪力墻外墻板》、《預制混凝土剪力墻內墻板》等9項標準設計,在建筑產業化國家建筑標準設計體系的基礎上,先行實施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相關內容,對現階段的PC剪力墻結構住宅的設計、生產、施工起到重要的規范和指導作用。該標準設計填補了以裝配式住宅為核心的民用建筑領域工業化標準空缺,為建筑產業化提供技術支撐。各地也結合當地實際,編制了相應地方建設標準,為推進建筑產業化奠定了基礎。
三是經濟結構調整與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形成產業轉型倒逼之勢。據統計,我國每年竣工房屋面積大約在20億平方米左右,現有建筑存量400億平方米,建筑能耗每年達到了1.2萬億度電和4.1億噸標準煤,加上建材生產過程中的能耗,約占全社會能耗的46.7%,建筑垃圾約占社會垃圾總量的45%,未來10年是我國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期,新建房屋建筑總量將達20億平方米。當前,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已接近上限,生態文明建設更為迫切,全國經濟發展和城鄉建設必須貫徹“四節一環保”的要求更為凸顯,對建筑業推進產業化、實現轉型升級形成倒逼趨勢,特別是國家提出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的目標后,加快促進住宅產業化已經刻不容緩。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率先在新一輪建筑業轉型發展中掌握關鍵技術,積極搶占建筑產業化技術制高點,才能在競爭中掌握主動權,贏得發展優勢。揚州作為建筑強市,建筑業作為揚州基本產業、支柱產業、富民產業,應搶抓先機,積極探索建筑產業化,加快產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發展,盡快形成企業生產標準、操作規程和專有技術,提升核心競爭力。
但是,從目前各地情況看,推進建筑產業化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建筑產業化地方標準體系與管理政策尚不健全,建筑產業化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不適應建筑產業化發展要求,預制裝配率不高,建筑產業化企業數量不足,基礎薄弱,建筑產業化成本偏高,市場結構相對單一(主要是政府投資保障房),現場施工管理能力不強,產業化技術專業人才缺乏,公眾知曉率和認可度不高等問題。此外,建筑產業化企業也存在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效益低等問題。
三、“十三五”推進建筑產業化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及具體措施
“十三五”期間,揚州市推進建筑產業化必須以綠色建筑為發展方向,以住宅產業現代化為重點,以新型建筑工業化生產方式為手段,三位一體融合發展。
(一) 指導思想
以“四個全面”發展戰略為指導,按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發揮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的先導性作用,轉變建筑業發展方式,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穩步提高建筑施工現場管理水平和工程質量,實現建筑業提質增效、做大做強。
(二)主要目標
1、試點推進期(2016-2018年)。開展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試點項目,培育裝配式建筑設計、開發、施工和構配件生產等配套產業體系,制定土地、規劃、金融、財政和稅收等方面鼓勵政策;扶持2-5家建筑工業化示范基地,選擇一批有條件的項目進行試點,2016年,全市建筑工業化項目面積不低于5萬平方米,逐年按20%以上速度遞增,建筑產業化項目預制裝配率不低于20%。爭取2018年底再建1-2個省級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
2、面上推廣期(2019-2020年)。形成2-3家能夠進行建筑產業化設計、構件生產及施工一體化的工程總承包企業,建成一批建筑產業化示范項目。建筑產業化技術、產品的推廣應用面進一步擴大,2020年全市建筑工業化項目面積不低于200萬平方米,并形成逐年增長的機制,到2020年建筑產業化項目預制裝配率達到40%以上。
(三)具體措施
1、制訂引導政策。在建筑產業化推廣初期,強化政府對建筑產業化的引導,出臺扶持建筑產業化發展的鼓勵政策,從市場需求、土地供應、財政支持和容積率獎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調動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以及業主積極性。科學制定建筑產業化項目實施計劃,政府投資的工程項目(如保障性住房、安居房、學校、市政工程等)優先采用建筑產業化方式建設,并逐步提高應用比率。對具備條件的住宅用地,在土地出讓或劃撥前,應予明確須按照產業化的方式建造,并將建筑產業化生產施工方式作為土地招拍掛的前置條件予以推進。
2、加快建筑工業化基地建設。以龍頭建筑企業或建材企業為支撐,推進集聚集約發展,打造科技含量高、影響力較強的建筑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產業化集團,引導設計、開發、施工、部品生產、物流以及科研單位組建建筑產業化聯盟,或形成優勢互補、實力雄厚、信譽良好的大型產業集團。將建筑產業化基地建設納入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合理規劃安排建筑產業化發展用地,有條件的打造建筑產業化園區。抓住產業結構調整、粗放落后型工業企業加快淘汰的時機,支持相關建筑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積極推動預制構配件及部品生產、鋼結構等一批產業化基地建設。
3、規范建筑產業化項目管理。認真執行建筑產業化工程建設管理實施意見,規范建筑產業化項目生產、施工、監理行為,完善建筑產業化企業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預制構部件生產過程、產品質量、結構性能監督管理,加強施工過程預制構配件節點連接、注漿、大型構件吊裝等工藝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安全。推廣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包括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剪結構、框筒結構)、鋼結構與輕鋼結構,積極應用非承重類建筑內外墻板、疊合樓板、陽臺、樓梯等預制部件,逐步推廣采用預制主體結構構件(框架柱、框架梁和次梁、抗震墻板、連梁等),穩步提高預制裝配率。強化建筑產業化項目招投標、定額、圖審、質監、安監、驗收等相關環節監管,嚴格執行住建部預制裝配式結構設計、施工及驗收有關規范,創新監管方式,鼓勵采用設計、部品構件生產、施工一體化(EPC)項目總承包模式,保障建筑產業化工程建設有序推進。
4、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強化產學研政相結合,加強建筑產業化體系研究,支持建筑企業加快技術改造,研發新的工法工藝,提高生產方式和企業管理水平。支持建筑施工企業設立、并購與建筑工業化相關的研發機構,加快國家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工作站等載體建設,對企業設立的省級和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積極爭取享受省、市科技扶持資金補貼。深入開展高層建筑大型構件吊裝技術、連接節點防裂防滲技術、主體結構之間或與預制構件之間連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掌握一批建筑產業化的前沿技術,增強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廣應用BIM技術,仿真模擬施工全過程,逐步建立部品構件生產、運輸、安裝、維護和建筑全壽命周期的可追溯信息記錄,實現產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
5、大力開展試點示范活動。按照技術先進、經濟適用、示范性強的原則,以住宅產業化建設為切入點,優先選擇保障性住房作為推動建筑產業化的試點示范項目,每年要確定一定的比例用于建筑產業化示范項目建設。重點示范三個方面內容:一是不同預制裝配率的建筑產業化項目結構設計、施工安裝技術;二是國內現有成熟技術與產品,包括疊合樓板、外墻板、內墻、門窗、陽臺、樓梯等部品的工業化生產與安裝;三是我市開發的適合揚州地區資源和氣候特點的預制構部件及配套產品,包括裝配式自保溫外墻板、裝配式輕質內墻板、高效連接技術等產品與技術。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落實政府推進建筑產業化的工作責任。各地政府要牽頭成立建筑產業化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組織機構,成員由發改、財政、經信、質監、環保、規劃、建設、國土、房管等部門組成,研究制定本地區推進建筑產業化發展目標和總體規劃,明確相關部門工作職責,制定具體工作措施。健全建筑產業化工作目標考核獎懲機制,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2、開展技術培訓
對各級建設主管部門以及開發、設計、施工、部品生產等單位的相關從業人員開展培訓,提高從業人員對建筑產業化項目管理和施工技術水平,培育新型建筑產業工人。鼓勵職業院校和有關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積極組織相關管理和技術人員到國內外建筑產業化發達地區進行專題培訓,學習先進發展理念和技術經驗,提升我市建筑產業化項目建設水平和工程質量。
3、加大宣傳力度
建立政府、媒體、企業與公眾相結合的推廣機制。政府及主管部門通過舉辦各類培訓、宣貫、觀摩等活動,了解建筑產業化施工理念,增強建筑產業化施工意識。通過報紙、雜志、網站等媒體多渠道對建筑產業化進行宣傳報道,普及建筑產業化知識。發揮行業協會、大型企業的導向作用,加大對試點項目、示范工程的媒體宣傳力度,逐步提高全社會對建筑產業化的知曉率和認可度。
抄送: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市政府辦、市發展改革委。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