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水泥上市公司年會盛大召開
6月23日上午,由中國水泥網、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水泥上市公司年會暨2017基建建材資本化高峰論壇”在上海虹橋元一希爾頓大酒店拉開帷幕。
本次會議邀請到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市長協會副會長齊驥,工信部原材料司建材處處長陳愷民,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中國建材股份副總裁 、中聯水泥董事長崔星太,上海水泥協會會長匡鴻,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斌、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于九洲等領導,以及幾十家水泥上市公司和近百家金融券商到場參會。
首先是上海水泥協會會長匡鴻致開幕辭,他表示,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國經濟堅持“穩中求進”的發展總基調,水泥行業要打好去產能穩增長增效益的攻堅戰,有效化解產能過剩,推進行業轉型升級走向縱深。
中國水泥網董事長邵俊在開場致辭中表示,雖然當前水泥行業正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但發展前景依舊值得期待。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推進,加上基礎建設、對外投資等政策的落實,國內水泥市場需求以及“一帶一路”沿線水泥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市長協會副會長齊驥為大家解讀建筑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他表示,“十三五”期間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處在中高速發展的水平,不像多數人的那么樂觀,當然也不像其他人的那么悲觀。城市擴容將更重要,就如人們所說的城鎮化還是當下推動發展的重要引擎。
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中國建材股份副總裁、中聯水泥董事長崔星太暢談“兩材”合并后的投資機會,“兩材”合并的意義有利于助推國家基礎原材料產業結構調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踐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落實國際產能合作,有利于整合優勢資源,推進國家高端新材料研發,有利于提升全球競爭力,發揮國有經濟優勢,有利于提升盈利能力,發揮協同效應。
工信部原材料司建材處處長陳愷民解讀建材行業政策及供給側改革。陳愷民認為總體來看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在增長,但是水泥用量不一定增長,將趨向飽和,正如西方發達國家水泥消費下降過程一樣。所以應當提早謀劃,為防止行業出現斷崖下滑做準備。他還提出,產能利用率應該以設計產能為基準,以熟料產量為基準才更為科學。現階段,應該嚴禁新增產能,提升生產集中度,用市場化、法治化淘汰落后產能,使競爭乏力的產能盡快退出。陳愷民對于水泥企業轉型提出建議,水泥行業應當逐步延伸產業鏈,利用好工業窯爐的優勢,參與城市協同處置,成為城市生態環境的服務商,充分消納其他工業企業固廢,成為循環經濟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斌做“凝聚共識 履約踐諾 共同努力推進行業健康前行”的主題報告。他表示,近10年海螺累計實現利潤總額924億元,占行業利潤的17%,有5年利潤總額超百億,海螺噸盈利水平比行業高出24元。這其中,2016年海螺利潤總額占全行業的23%,噸盈利水平比行業總體高出21元左右。
吳斌還表示,水泥行業仍存在產能過剩矛盾突出、少數地區有新增產能、去產能沒有實質性突破和市場行情持續穩定困難等問題,亟需行業解決。吳斌指出,水泥需求上漲的空間越來越小,目前在需求平臺期,錯峰生產對緩解產能過剩有一定作用,但是如果到了下行期則不然。
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于九洲作“水泥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之路——挑戰與機遇”的報告。于九洲認為,經過多年的價格戰,市場形勢并沒轉好,反而導致態勢繼續下降,故行業整合是大勢所趨。目前,國內行業整合表現良好,但非常脆弱,這與各地區的小企業有很大關系,這需要利益相關方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良好發展。于九洲指出,錯峰生產對化解產能過剩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只是暫時的辦法,最終應該落實到去產能當中。
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執行董事陰子昕表示,“一帶一路”沿線上,東盟投資機會和商業價值非常大,2016年經濟總量成為僅次于中、美、歐盟經濟體。目前,各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內需仍然是GDP增長的動力,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依然強勁。他還指出,東盟十國各國之間差異明顯,國內企業走出去仍然有一定風險和阻力。企業走出去需要對目的國的情況進行全面考察和了解。一方面,企業要下大力氣了解當地法律環境,聘請當地權威法律顧問;另一方面,還要在當地選好合作伙伴。
在今天上午的會議上,還頒發了 “2016年中國十大水泥分析師”,來自長江證券、華泰證券、光大證券、中信證券等十家機構的分析師獲得殊榮。
下午精彩的演講還將繼續,歡迎大家繼續關注中國水泥網微信、微博,了解會議最新進展。
編輯:張敏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