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河道綜合治理與砂石資源開采雙贏
邢臺市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大沙河存在的砂石盜采嚴重、河道防洪能力偏低等問題,將砂石開采與河道綜合治理相統籌,實現了河道綜合治理與砂石資源有序開采的“雙贏”。
基本情況
大沙河屬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發源于邢臺、沙河、內丘三縣(市)的西部山區,源頭眾多,流域面積1840平方公里,是邢臺市一條主要行洪河道,擔負著重要的城市防洪、補水和生態功能。
大沙河綜合治理工程試驗段治理后
存在問題
河道現狀防洪能力薄弱
大沙河上游淤積較為嚴重,下游險工險段多、治理難度大,影響河道行洪,威脅兩岸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河道非法采砂屢禁不止
大沙河砂石資源豐富,河道內非法采砂、采石行為曾經屢禁不止,河道千瘡百孔、滿目瘡痍,部分河堤基礎懸空。
河道“四亂”問題突出
大沙河常年干涸無水,河床裸露、堤岸草木凌亂,非法侵占河道問題突出,嚴重破壞河道生態環境,并引發諸多矛盾。
大沙河綜合治理工程下游邊坡施工
加強規劃設計
大沙河綜合治理一改過去各縣區“自掃門前雪”的弊端,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指揮、統一實施,解決了標準不統一、步調不一致的問題。
統一規劃
堅持規劃引領,近期和遠期相統一、防洪泄洪和環境建設相統一,高質量、高標準編制《邢臺市大沙河防洪規劃》《邢臺市大沙河綜合整治規劃》等指導性文件,嚴格按照規劃實施河道綜合治理。
統一指揮
由市水務局牽總成立大沙河綜合治理項目建設管理處,統籌綜合治理工程,確保工作有序進行。
統一實施
制定統一的施工標準,嚴格按照規劃和方案統一施工,整體推進綜合治理工程。同時,統籌協調各縣(市、區)加強合作,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創新治理模式
破解工程資金“籌措難”
采用競爭性磋商方式和綜合評分法,設定了“向市財政上繳收益金5000萬元以上、提交項目總投資3%的履約保函”的投標門檻條件,確保選用資質好、實力強的企業。科學編制《河道采砂與整治規劃報告》,聘請第三方評估可采砂石資源量,由中標單位進行砂石資源開采,交由政府進行市場化運作,收入所得用于河道治理,盤活了河道砂石資源,破解了工程資金“籌措難”問題。
破解工程質量“保障難”
為保證工程建設質量,選定鋼鐵路大沙河橋上游(“7·19”暴雨洪水出險段)作為河道綜合治理項目的試驗段,采用透水性好,生態性好、抗沖性好的格賓石籠進行堤防防護,可適應岸坡出現的局部沉陷,且石籠填充料也可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價,試點經驗進行全面推廣,破解了工程質量“保障難”問題。
破解砂石資源“監管難”
負責河道綜合治理的中標公司成立安保巡邏隊伍,設置了崗亭,進行24小時巡邏看守;并在所有河道出口安裝監控,建立了大沙河綜合治理項目監控“云臺”,強化砂石資源開采“內部監管”,源頭避免河道私挖亂采現象;同時,為確保砂石資源合法合規開發、合理有序開采,市縣水務部門委托監理單位,對河道采砂行為進行全程監督管理,嚴格按照《河道采砂與整治規劃報告》,避免超深越界開采,強化砂石資源開采“外部監管”。市公安局、市水務局、市自然資源局等部門,繼續聯合開展“颶風行動”,始終保持對非法采砂行為高壓嚴打態勢。同時,出臺《邢臺市采砂管理責任追究辦法》,進一步壓實各級黨委政府、各級河長、各有關部門的職責。內外雙重監管切實解決了砂石資源“監管難”問題。
目前,大沙河綜合治理現已疏浚整治河道10公里、新建堤防28公里、新增綠化面積50公頃。下一步邢臺市將進一步完善長效機制,持續發力不斷改善大沙河的生態環境,計劃在鋼鐵路大橋上下游、107國道上下游等處實施蓄水工程,工程建成后可新增水面面積223.94萬平方米、蓄水量439.39萬立方米,增加綠化面積150.76萬平方米,逐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好愿景。
大沙河綜合治理項目下游連鎖護坡
編輯:敖思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