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水泥行業也應有“用戶思維”
社會生產力的大幅提升,在豐富了人們的日常消費的同時,也不斷壓縮著產品的更迭周期,熱銷產品同質化常態化。除了樹立品牌壁壘,立足市場的企業無不都擁有將用戶的需求作為重要考量因素,即“用戶思維”。
在競爭白熱化的個人消費領域,“用戶思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水泥為代表的工業生產企業是否也應當如此?筆者認為即使長期處于供不應求水泥企業也應有“用戶思維”。
不同于個人消費領域用戶的分散,了解用戶需求嚴重依賴現代技術建立的大數據收集和分析平臺。水泥行業的用戶,也可以稱為下游行業即混凝土行業。水泥最終要通過混凝土的形式才能用于建筑中,水泥產品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建筑的壽命,而需要什么樣的水泥,混凝土這一“用戶”自然具有發言權。
然而,多年前就有混凝土行業同仁反應水泥標準和發展方向與混凝土實際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兩個行業之間對于水泥細度認知偏差尤其明顯。南京工業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院長沈曉冬曾接受中國水泥網采訪時表示,對于水泥粉磨細度控制問題,需要站在混凝土應用的合理角度來談。
長期以來,我國水泥行業普遍存在以強度論英雄、偏重于提高產量,而忽視水泥性能改善等方面的現象,這是與國際主要國家的差異。最新修訂的GB175《通用硅酸鹽水泥》在編制原則中提到,優化水泥性能、適應混凝土技術的發展;完善水泥組分相關規定,促進水泥規范生產;維持水泥多品種、多等級的先進性,滿足社會不同需求。
對于水泥細度,新修訂的GB175《通用硅酸鹽水泥》將要求修改為”硅酸鹽水泥細度以比表面積表示,不低于300m2/kg、但不大于400m2/kg。“;”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火山灰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的細度以45μm方孔篩篩余表示,不小于5%。“
過去幾年,由于需求的持續高位,供不應求現象時有發生。每逢旺季各家水泥企業大排長龍的景象各地普遍存在。混凝土企業雖然對于產品存在意見,但可選擇的余地并不多。
然而,隨著水泥需求的平臺期的變化,本就產能過剩的水泥行業終究將會”供大于求“,作為下游用戶的混凝土企業終究會用腳投票。屆時,早早確定”用戶思維“并指導實踐的水泥企業將有更明顯的競爭力。
中國水泥網定于2020年10月28-29日在洛陽舉辦的“2020中國水泥智能化高峰論壇暨第十二屆國際粉磨峰會”上將以“國內外水泥粉磨現狀及發展趨勢”、“水泥磨20度電的技術路徑”等為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和廣泛交流。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