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國水泥走出去需謹慎
在2016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額達到145億美元。這中間不乏國內各大水泥企業及裝備、設備企業的身影。隨著“一帶一路”新時代的開啟,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去。
前不久,中國水泥網刊登《新需求開啟新時代 中國水泥走出去正當時》一文,對中國水泥借助“一帶一路”的春風走出國門、開拓海外市場的機遇進行了簡單的分析。觀點得到了多位業內人士的認同,同時也得到了不少意見和建議。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中建西部建設董事長吳文貴就曾對中國水泥網表示,“一帶一路”并非機會主義,海外市場的風險甚至比國內更大,企業在考慮國家戰略的同時應當立足自身發展狀況。
目前,不少水泥企業在走出去進入他國市場之前都進行了周全的實地調研,比如海螺水泥在老撾的投資項目。自2014年12月海螺水泥考察組赴老撾實地考察,拉開在老撾水泥實體項目投資發展的大幕,到2016年正式開工,歷經了多次調研。
近日出版的《“一帶一路”投資安全藍皮書:中國“一帶一路”投資與安全研究報告》也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安全風險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復雜性和多變性。既要考慮海外投資過程中的經濟、經營上的商業安全風險,更要看到因地緣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所引發的國內政治、國際關系以及各種突發事件所帶來的安全風險,以及當地法律、文化、社會等對生產經營的包容性等。
由中國水泥研究院編制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水泥發展態勢研究》(簡稱《報告》)和《一帶一路“走出去”需要認真調研審慎抉擇》對于國內水泥和設備企業走出去也給了建議。中國水泥研究院高級分析師田剛認為國內水泥和裝備企業在“走出去”時需要審慎的考慮,盡可能全面的做好背景調查,在外經營的企業也要做好各種應急預案,如果等緊急事件發生后再來做臨時方案是肯定無法應付的。
此外,中國水泥研究院還認為企業應在“國外制度、政策環境與產業標準與國內不兼容、境外各類風險長期存在”、“他國的干擾和競爭越來越激烈”和“國內企業存在一定問題,國內機制和保障有待加強”等方面加強注意。
《報告》還指出,多元化地開展產能合作對于企業至關重要。比如,選擇抱團出海的形式。將產業鏈拉長,將價值鏈延伸,企業與政府間、企業與企業間各層面加強合作,形成主導產業帶動上下游或關聯產業共同“走出去”,由此形成大企業帶動小企業“抱團出海”的產能合作模式。
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具體投資情況,中國水泥研究院通過對各國收集和整理,制作了大型專題欄目“一帶一路國家及水泥市場分析”,從沿線各國的投資環境、市場供需和行業技術進行分析,最終給出中肯的投資建議。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