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十三五” 規劃》發布 要建設地下綜合管廊8000公里以上
日前,經國務院同意,由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制的《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這是首次編制國家級、綜合性的市政基礎設施規劃。
市政基礎設施是新型城鎮化的物質基礎,也是城市社會經濟發展、人居環境改善、公共服務提升和城市安全運轉的基本保障。《規劃》范圍為全國設市城市及縣城。 《規劃》統籌城市交通系統、城市地下管線系統、城市水系統、城市能源系統、城市環衛系統、城市綠地系統、智慧城市7個方面。提出“ 十三五” 時期發展目標、規劃任務和重點工程, 以指導各地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有序發展。
《規劃》要求,到2020年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完備、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圍繞基本民生需求充分保障、城市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城市安全水平顯著提升、綠色智慧引領轉型發展、城市承載能力全面增強等,提出了24項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的發展指標。
《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12項任務,分別為:加強道路交通系統建設,提高交通綜合承載能力;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促進居民出行高效便捷;有序開展綜合管廊建設,解決“馬路拉鏈”問題;構建供水安全多級屏障,全流程保障飲用水安全;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強化水污染全過程控制;建立排水防澇工程體系,破解“城市看海”難題;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現城市建設模式轉型;優化供氣供熱系統建設,提高設施安全保障水平;完善垃圾收運處理體系,提升垃圾資源利用水平;促進園林綠地增量提質,營造城鄉綠色宜居空間;全面實施城市生態修復,重塑城市生態安全格局;推進市政設施智慧建設,提高安全運行管理水平。
根據規劃任務,還提出了相應的12項重點工程,明確了各項重點工程的建設內容和建設規模。在城市綜合管廊建設工程中,要結合道路建設與改造、新區建設、舊城更新、河道治理、軌道交通、地下空間開發等,建設干線、支線地下綜合管廊8000公里以上。海綿城市建設工程中,通過海綿型建筑與小區、海綿型道路與廣場、海綿型公園與綠地、雨水蓄排與凈化利用等設施建設,使滿足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城市建成區達到1.1萬平方公里, 建立海綿城市監測評估技術評價體系。
《規劃》指出,城市人民政府作為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履行職責,編制或完善本地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做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各項具體工作,并從明確責任主體、科學實施規劃、保障資金投入、加強科技支撐、強化監督管理5個方面提出了《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附件: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全文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