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2017年度裝配式建筑實施計劃發布
日前,經安徽六安市政府同意,由市住建、發改、國土、規劃等部門聯合制定的2017年度市本級裝配式建筑實施計劃發布。2017年度市本級共安排共3個項目地塊,建筑面積約90.3萬平方米項目實施裝配式建造。
本次實施的裝配式建筑地塊均為居住建筑,分別為老九中周邊棚戶區改造項目,建筑面積約為30.30萬平方米;金安區政府對面地塊(佛子嶺路以南、安豐路以西),建筑面積約為17.93萬平方米;磨子潭路與佛子嶺路交叉口地塊(磨子潭路以西、佛子嶺路以南),建筑面積約為43.07萬平方米。
為做好本年度裝配式建筑實施,六安市打出一系列政策優惠“組合拳”,將本次實施的裝配式建筑納入安徽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政策扶持范圍,給予相應的獎補資金補助;在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時,裝配式預制構件投資計入工程建設總投資,納入進度衡量;商品房項目預售款預留保證金比例可適當降低或部分保證金采用保函方式代替,工程質量保證金可執行相應的優惠政策;優先參加質量安全標化工地、皋城杯等評選等等。
下一步,各縣區也將陸續出臺2017年度裝配式建筑計劃。力爭到2020年,六安市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20%,規模達到300萬平方米。
附件:
六安市住房城鄉建委關于印發2017年全市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筑工作要點及任務分解的通知
六建科函〔2017〕171號
各縣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委屬各單位,委機關各科室:
現將《2017年全市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筑工作要點及任務分解的通知》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工作,認真組織落實。特此通知。
2017年4月7日
2017年全市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及裝配式建筑工作要點
一、工作思路
按照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和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圍繞加快推動城鄉建設“模式轉變、行業轉型和科技轉化”工作主線,扎實做好建筑節能專項工作,積極推廣綠色建材,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穩步提升建筑能效,努力提高人居品質,為全市住房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標
城鎮新建建筑節能標準設計執行率100%,施工執行率100%;全市60%的城鎮新建建筑應用可再生能源;全市30%的城鎮新建建筑按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創建2-3個綠色建筑示范項目,1-2個省級綠色生態示范城區;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完成12.2萬平方米;培育1-2個建筑產業現代化龍頭企業,采用建筑產業現代化方式建造的建筑面積累計達120萬平方米。
三、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
(一)制定實施方案。認真貫徹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通知》(皖政辦秘〔2016〕240號)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關于落實裝配式建筑實施方案和裝配式建筑實施計劃的通知》(建科函〔2017〕13號)要求,制定《六安市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實施方案》,指導全市裝配式建筑發展工作。確定市本級2017年度裝配式建筑項目實施計劃,確保市城區累計完成120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督促各縣區制定符合本地區的裝配式建筑實施細則和2017年度裝配式建筑實施計劃并按要求落實。
(二)健全監管體系。完善住建、發改、國土、規劃等多部門協同的裝配式建筑管理體系,建立與裝配式建筑推廣應用相適用的設計、審圖、施工、監理、質監、檢測、驗收等環節的監管體系。健全裝配式建筑全過程質量安全追溯制度,明確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圖審查機構、監理單位、施工單位、構配件生產企業及檢測單位等各方主體責任。
(三)抓好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和美佳苑等4個裝配式建筑項目建設進度,落實2017年度裝配式建筑項目,力爭和美佳苑和鳳凰園二期項目上半年開工建設,胡家渡安置點和瑞夢花園項目7月前開工建設;指導和督促省級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基地建設,支持本地建筑企業、設計單位與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基地建立產業聯盟,提升市場競爭和配套能力,確保我市建筑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建設按質按量完成示范任務。
(四)完善保障措施。出臺支持裝配建筑發展政策,著力解決制約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根據實際,制定本土裝配式建筑工程造價體系,積極應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推動裝配式建筑、生產、施工過程的通用化、模塊化和標準化。進一步明確裝配式建筑工程總承包制度,優化裝配式建筑建設的審批、備案流程,探索建立“裝配式建筑建設審批綠色通道”。
四、全面抓好綠色建筑推廣
(五)抓好綠建示范項目管理。積極組織申報省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和綠色生態示范城區,支持綠色城南創建省級綠色生態示范城區。開展省級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專項督查,對全市綠色建筑示范項目施工、驗收、資金使用、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申報情況開展檢查與指導。強化各縣區建設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督促2015年及以前省級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做好迎接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專項驗收準備。
(六)加快推廣綠色建筑。嚴格落實2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資項目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依法查處綠色建筑強制實施范圍內未按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的工程項目,并按照《安徽省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辦法》(省政府243號令)追究相關人員責任;進一步加大房地產項目按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的比例和力度,確保全市城鎮新建建筑按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比例達到30%。
(七)打造綠色人居城市“樣板間”。加強對省級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指導,以金寨現代產業園起步區、葉集東部新城起步區2個省級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為支點,打造我市綠色人居城市“樣板間”。在省級綠色生態城區建設中,綜合融入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綠色規劃、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綜合管廊等建設,通過集中示范和樣板引路作用,推動我市綠色人居建設。
(八)積極推廣綠色建材。進一步貫徹落實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要求,指導我市有意愿的企業開展綠色建材評價星級標識申報。大力發展安全耐久、防火隔熱、節能環保、施工便利的綠色建筑材料,積極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筋、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預制部品部件。
五、持續加強建筑節能
(九)加大建筑節能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執法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違反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行為,開展監督檢查“回頭看”,對2016年度全市專項檢查中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查處情況進行專項督查,推進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貫徹落實。推行綠色清潔生產方式,繼續加大揚塵污染專項整治,強化“禁粘”“禁現”力度,打擊上述違法違規行為。
(十)強化公共建筑節能監管。依托市建設大廈能耗監測平臺,積極籌建全市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實現監測數據與省平臺互聯互通和數據上傳。會同有關部門結合節約型校園、節約型醫院等公共建筑節能試點,探索推進公共建筑能耗審計、能耗公示和限額管理。全面部署2016年度民用建筑能耗統計工作,督促各縣區按時完成數據申報上傳工作。
(十一)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一是做好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專項驗收準備工作,加強對已完成市級初驗的可再生能源示范項目資料整理、資金使用審計等指導,確保順利通過專項驗收。二是全面落實《安徽省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辦法》(省政府243號令)有關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有關規定,嚴格督促各縣區新建建筑應用可再生能源。三是以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重點,加大淺層地熱能在新建建筑中推廣應用力度。
(十二)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結合全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程”,繼續抓好天盈星城小區節能改造,積極推動2017年度確定實施建筑節能改造的小區——濱河小區和桃李園小區合計建筑面積12.2萬平方米的改造工作,指導有條件的縣區統籌開展建筑外窗、外墻、屋面和外遮陽等分步分時既有建筑節能改造。
六、加強宣傳培訓
(十三)大力開展宣傳。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設置專欄,積極運用微信、微博等新微媒體,建立政府、企業、媒體、民眾互動互聯的宣傳機制,大力開展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筑宣傳,普及有關概念,提高社會認知度,為我市建筑節能發展營造濃厚氛圍。
(十四)強化培訓力度。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措施,一方面積極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邀請省內外有關專家來我市開展講學,提升我市建筑節能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另一方面組織我市建筑節能管理人員、企業、建筑節能高級技術人赴先進地市交流學習,引進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同時積極將建筑節能有關知識納入建筑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內容。
七、切實加強監督考核
(十五)健全工作機制。健全督查考評機制,進一步強化全市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等專項督查和情況通報。制定完善全市建筑節能工作考核評分細則,將考核結果納入年度市政府對各縣區政府規劃建設管理和節能目標等考核工作的評分內容,并對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年度任務完成不達標的縣區有關責任人予以約談。完善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建筑節能等信息季度報表制度,強化重點項目信息動態管理。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