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487個省界收費站已全部取消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19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和相關負責人就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等方面回應了社會關切。
李小鵬介紹,截至2019年12月31日24時,全國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順利切換,487個省界收費站如期全部取消,全國高速公路形成了“一張網”,全網進入到了一體化運行新階段。李小鵬說:“客車和貨車通過省界收費站的時候沒有了障礙,省界擁堵的現象成為歷史,全網的運行效率也大幅度提高。日均擁堵緩行500米以上的路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68%,擁堵緩行1000米以上的路段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92%,這一組數字說明路網運行的效率進一步提高。”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去年,交通運輸部啟動了“十三五”規劃階段性的評估工作。李小鵬說,從評估情況看,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23項主要目標到目前為止進展良好。“到2019年底,鐵路通車總里程達13.9萬公里,公路總里程超過50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96萬公里,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實現了通硬化路,村村實現了通郵。預計到2020年底,全國鐵路營業總里程將達到14.6萬公里,覆蓋大約99%的20萬人口及以上的城市。其中,高鐵(含城際鐵路)大約3.9萬公里,繼續領跑世界。”李小鵬介紹。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交通運輸開展各項工作的主線。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介紹,交通運輸部始終將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專項的工作機制,每年制定工作臺賬,按月跟蹤,按季度進行調度。
“去年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451億元,其中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別完成投資8029億元、23452億元和969億元。交通運輸近年來投資一直維持在高位運行的狀態。2019年公路水路領域可量化措施降低物流成本大約804億元。同時,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新技術,推動智慧公路、智慧港口、交通旅游服務大數據試點實施。”戴東昌說。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說,交通運輸部將自動駕駛作為科技創新支撐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領域之一,交通運輸行業認定了5個自動駕駛研發中心,并且在行業重點科技項目設立自動駕駛研究專題,統籌科研資源,開展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關鍵技術的攻關工作。
劉小明介紹:“開展了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和智慧公路的試點工作,圍繞基礎設施的智能化、路運一體化、車路協同等前沿的技術方向,推動5G通信和北斗導航等技術的應用。結合2022年冬奧會和2022年將在蘇州召開的第29屆世界智能交通大會,會同北京、上海、河北、江蘇等一些地方,在京禮高速、東海大橋、雄安新區等推進一批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試點項目。”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