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水泥行業的超潔凈排放
上月據《大河報》報道,河南省環保部門將對全省24家鋼鐵企業及部分水泥生產企業實施“超低排放值”制度,嚴格對其進行約束。因為超低排放值在火電行業正在行動中,在水泥行業似是首次見到,頗有新鮮感。不過,對其實施的可能性尚存些疑慮。
上周《中國水泥網》有篇題為“水泥行業‘超潔凈排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文章,文章是采訪中材環保董事長的報道。看后對河南省在水泥行業部分水泥生產企業實施“超低排放值”制度的考慮確實具有獨占令人羨慕的(本地)優勢,不必有所疑慮。
地處河南的中材環保可是水泥行業“系統”內成員,早在上一世紀八十年代水泥行業系統引進成套技術時,是引進電收塵技術的兩家企業之一(另一家非系統內成員)。作為系統內成員相對而言更熟悉水泥,對水泥感情相對也深些,對水泥持續發展的考慮相對更遠些,對水泥企業“一家人”的感受相對也親切些。這點從中材環保董事長劉振彪暢談水泥行業“超潔凈排放”話題可以充分體會到。
劉振彪認為:“中國水泥產量太大,出于環境保護以及行業綠色發展的需要,環保標準一定要比國外更加苛刻。”目前,相對于電力行業,水泥行業的排放標準仍然相對寬泛,對環節環境污染問題作用有限,當前環保已經成為政府關注民生的一件大事,水泥行業需要作出切實行動,改變整個行業的環保面貌。
在這里不得不要回憶一下《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4915-2013)出臺前,當從環保渠道傳出修改后的標準將是“史上最嚴”情況下,于是,行業內出現了“慢慢來”的一些意見,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當然,《環境保護法》將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原則作為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內容之一,環境保護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相協調的基本要求應是一致、同步,至少是跟上。更不應是先發展后治理或后補課(救)。當我國水泥產量已達到世界水泥半壁江山的情況下,再“慢慢來”的話,與水泥大國強國地位不甚相稱。也不宜總拿國外標準普遍“沒這樣嚴”說事。也不能因在降低氮氧化物時需增加使用還原劑而推論稱生產還原劑不也會增加污染嗎!
《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4915-2013)確實比修訂前嚴了不少,已接近或達到歐盟標準。但相對于煤電行業的“超低排放”,同樣作為國家基礎性工業的水泥行業環保發展卻相對滯后。為此文章提出,加快環保標準修訂,進一步嚴格水泥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不僅僅是加速行業綠色升級的需要,也是助推生態文明建設,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實踐。
環保標準再從嚴的話,有沒有必要和足夠的技術支撐呢?劉振彪認為,“水泥環保裝備方面,依靠國內現有的技術,已經完全能夠滿足‘超潔凈排放’的要求”。以除塵為例,目前業內普遍使用電收塵、袋收塵和電袋復合收塵等三種方式,在水泥廠現有基礎上改造升級也能達到“超潔凈排放”要求。在脫硝方面,目前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的做法也極為多樣。包括低氮燃燒、燃燒器改造、熱碳還原以及SNCR、SNR脫硝等等不一而足,通過前端治理與后端處置的優化結合,同樣可以實現更低的氮氧化物排放。
據劉振彪介紹,中材環保已經在一些環保改造項目中獲得令人囑目的效果。金隅鼎鑫窯尾粉塵排放濃度甚至降低到過1.23mg/Nm3,現企業長期以來一直執行著嚴于國家的排放標準。河南大地水泥粉塵排放值一直保持在10mg/Nm3以下。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環保企業要持續推廣自己的技術和產品,其希望標準持續提高。在環保形勢嚴峻的今天,在剛過去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藍”,如果企業都能做到“超潔凈排放”,或許就沒有必要采取特別限產停產措施。超潔凈排放才是治本之道。社會應感謝環保企業不斷研發和推出超潔凈排放的技術和產品。水泥企業應該不斷運用他們的成果。
劉振彪分析說,從總體來看,水泥企業行業實施更嚴格的排放標準,甚至“超潔凈排放”的推進不順利。說到底還是標準的問題,水泥企業排放現在都是根據政策來的,沒有政策的支持水泥行業要實現更低的污染物排放是比較困難的,國家在加快環保標準修訂步伐的同時還應該對水泥企業做環保分級,支持環保做得好的水泥企業發展。對此,劉振彪提出在現有水泥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下,將水泥企業環保業績分為三個等級,實行差別政策,以提升水泥企業的環保升級熱情。這一環保分級建議可以作為環保主管部門工作參考。
不斷完善激勵企業提高環保水平的政策很有必要,但另一方面,用好用足已有的環保政策更有必要且更現實。
在排污費征收方面,嚴格執行環保部辦公廳下發“調整排污費征收標準政策有關具體問題”。 企業廢氣排放口外排污染物的濃度值高于國家或地方規定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對該種污染物按規定的征收標準加一倍征收排污費。企業污染物排放濃度值低于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限值50%以上的, 按月、按污染物減半征收排污費(有部分省市縮小了排放濃度值計算臺階)。
在企業信用等級上,執行環保等四部門下發《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試行)》。對遵守環保法規標準并且各項評價指標均獲得滿分,同時還自愿開在污染物排放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與總量控制指標的基礎上,自愿與環保部門簽訂進一步削減污染物排放量的協議,并取得協議約定的減排效果的企業可以評定為(信用最高等級)“環保誠信企業”,使其在行政許可、公共采購、評先創優、金融支持、資質等級評定、安排和撥付有關財政補貼專項資金中享受到更多的激勵措施。
作為正在努力“超潔凈排放”水泥企業應主動充分與地方環保等有關部門溝通,用好用足現有國家激勵政策。作為還沒有將“超潔凈排放”納入企業發展規劃中的企業則應該在看了劉振彪最后表示意見中有所啟發。劉振彪表示,對于水泥行業,即便缺乏政策支持也應該主動去改變,主動做好環保,這是對社會的負責,對未來的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