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一建材公司研發"砼智造平臺"
"這個平臺建成運行后,將實現全省混凝土產業的智能制造和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是全行業技術發展的創新之舉,對于混凝土生產管理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貴陽市觀山湖區下麥村,貴州興達興建材股份有限公司IT總監盧睿打開正在研發的砼(即混凝土)智造信息化產業平臺,向記者詳細介紹企業利用互聯網+,著力構建砼智造的過程。
" 目前,傳統混凝土已不能滿足現代建筑業的需求。"盧睿說,根據國家相關文件要求,貴州省已被列為高性能混凝土推廣應用國家級試點省之一。但是,如果僅以傳統模式推動高性能混凝土研究應用工作,無法達到國家快速推廣高性能混凝土試點的要求。
" 2015年,國家和貴州省相繼下發了相關文件,加快推進智能制造及'互聯網+'協同制造,這給我們企業帶來了機遇,開始著手規劃砼智造,讓生產工藝粗放的混凝土實現精密化生產、精細化管理。"盧睿說。
盧睿所說的砼智造,就是興達興公司自主研發的高性能混凝土智能制造產業平臺。這個平臺是根據高性能混凝土生產和應用的特征,結合大數據云打造的云端智能制造一體化平臺。
這個平臺包含電子商務系統、制造執行系統、智能配送系統等。平臺運用后,可將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發、原材料管理、智能制造、質量控制等信息全面數據化、人工智能化,以互聯網作為媒介,替代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建立國內首個混凝土大數據項目,實現高性能混凝土的流程型智能制造和大規模個性化定制。
盧睿打比方解釋,如果興達興公司實現了砼智造,公司每條生產線的每一次生產,從原材料采購人、具體生產線、監控人、化驗員、到運輸車、運輸人、澆筑單位、養護過程等,每個環節都會實現自動記載。同時,生產過程中設備的使用情況,比如攪拌設施在攪拌過程中的撞擊力度,設備在每個生產過程的穩定狀況等,也都會有數據記錄。這樣,生產過程實現了全數字化,避免了人為干預,讓生產更精準,讓管理更嚴謹。
" 我們一條生產線生產一次產品大概需要4分半鐘,在這段時間里,會產生3萬條左右的數據,將這些數據全部傳送到砼智造平臺,生產商、設備供應商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對數據進行分析研判,結合自身特點對產品進行改造,這樣就能生產出更加適合自己的,更精密的產品。"盧睿說,對于"砼智造"的研發,目前興達興公司已經完成2號生產線的設備即時運行數據遠程獲取,完成生產現場視頻遠程獲取,開發了"砼智行"與"砼智視"測試版程序,初步實現了車輛及現場質控的信息獲取。今年內,興達興公司3條生產線將全部實現砼智造。
" 今年我們公司生產實現砼智造后,明年計劃向全省推廣。"根據興達興公司的構想,砼智造平臺的構建將包含電子市場系統,訂單系統,發貨處理系統,建筑項目管理系統,混凝土生產設備工業控制系統,混凝土生產企業管理信息系統,質量控制監測系統和物流監控系統這七大系統。全面推廣運用后,混凝土相關企業可以實現數據共享,大家將智能計算、數據儲存在云端,只需按照標準化模式,對傳統生產企業生產控制系統進行信息化升級或改造,即可快速實現生產流程的智能化,最終達到整個行業迅速向智能制造方向聚攏的目標。"這對于提升行業整體制造水平將有著極其重要意義。"盧睿表示。
編輯:徐潔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