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股價屢創新高 但你真的了解海螺嗎
5月11日,海螺水泥股價(600585)最高觸及62.87元,超越3月初高點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達13.05%。除了股價在水泥企業中遙遙領先,海螺集團在智能生產、環保技術、海外市場拓展以及業績營收方面也成就斐然。
一、打造全椒海螺 推動實現智能化生產
“十三五”開局之年起,海螺集團以“兩化融合”為主線,歷時兩年,于2018年在全椒海螺建成投運了國內首個水泥生產全流程智能制造示范線。
全椒海螺智能工廠是海螺集團集成30多年來在生產、技術、管理等方面的運行經驗,通過自主研發和集成創新,并與國內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建成的水泥行業首個全流程智能化示范工廠。該工廠以智能生產為核心、以運行維護做保障和以智慧管理促經營的三大平臺,以及工廠運行自動化、管理可視化、故障預控化、全要素協同化和決策智慧化等智能化成果,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和綠色智能化高質量發展。據悉,全椒海螺設備自行檢測、數據自動歸集、隱患提前暴露,使現場巡檢工作量下降40%,設備運行周期延長37%,專業用工優化20%以上。
2019年,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公布安徽省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名單——包括2019年安徽省智能工廠20個和數字化車間100個,全椒海螺作為唯一一家水泥企業入選安徽省智能工廠。
二、首創碳捕捉 引領綠色發展之路
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處理一直是令水泥企業頭疼的難題。2016年下半年時,海螺集團便計劃攻克水泥窯碳捕集純化技術。當時,針對水泥行業生產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帶來的環境問題,海螺集團充分顯示出作為國有大型企業的擔當,專門抽調精英骨干,著手開展水泥窯碳捕集純化工作。在反復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最終確定與大連理工大學采取產學研合作的方式開發,由海螺集團投資5000萬元,在白馬山水泥廠建設一條示范線。
項目于2017年初開工建設,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艱苦努力,終于建成投運。2018年10月31日,全球水泥行業首個水泥窯碳捕集純化示范項目建成投運,首車純度為99.9%的工業級二氧化碳產品銷售出廠,當日銷量為87.62噸。這預示著,海螺集團填補了世界水泥工業低碳技術的一項空白。
此外,海螺從企業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推動生產技術的創新,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產設備與環保設備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將環保貫穿于工廠的規劃、建設和生產的全過程,開發應用第四代篦冷機、高效節能立磨、高效預熱器等先進環保裝備,推廣余熱發電、垃圾處理、脫氮脫硝等節能環保技術。
三、借力一帶一路 加快海外市場布局
作為中國水泥行業領軍企業,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借助“一帶一路”戰略的東風,布局東南亞市場,利用優勢產能走國際化合作的路子,在國際市場資源配置競爭中博得先機,贏得發展新機遇。
通過市場調研,海螺水泥發現包括印尼在內,東南亞許多國家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都蘊藏著巨大潛力和市場空間。依托先進技術和優勢產能,海螺水泥通過“走出去”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促進行業持續穩定發展。現在已在印尼、緬甸、柬埔寨、老撾等4個國家落實發展項目12個,逐漸打開了東南亞市場局面。
據海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鋒介紹,這些水泥生產線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海螺水泥所有的在海外布局的項目,都是最先進的窯外分解新型干法技術,它的排放水平是按照國際一流水平來設計的。水泥廠沒有廢水,都是冷卻循環用水,在粉塵、噪聲等等治理方面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四、躋身世界400強 盈利規模創新高
北京時間2019年7月22日,美國《財富》雜志正式公布“2019世界500強企業”排名榜單。海螺集團邁進世界500強,名列第441位,初步實現了安徽省委省政府賦予的“一強三冠”目標。
回溯2015年,國內水泥行業正在經歷歷史性的大低谷,產量下降、價格低迷、全行業絕大多數水泥企業出現虧損或利潤大減。在此背景下,海螺集團在董事長高登榜的帶領下克服產能過剩、地區經濟分化和市場競爭激烈等諸多不利因素,抓住固定資產投資企穩、水泥市場需求回升的有利機遇,把握行業季節性特征,根據各區域市場情況,采取“一區一策、一廠一策、差別施策”營銷策略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豐富的戰果。
近三年海螺均實現凈利潤百億級增長。2016至2018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272.73億元、利潤728.09億元、上繳稅收359.58億元。2019年,海螺水泥繼續向前,再創佳績,實現營業收入1570.30億元,同比增長22.3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35.93億元,同比增長12.67%。受益于水泥行業量價提升、貿易平臺的發展和骨料業務的擴張,海螺水泥營收和凈利潤進一步增長,盈利規模再創新高。
編輯:李佳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