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如水泥企業監測數據造假入選環保打假秘笈是個什么樣的感受?
從4月5日起,環保部開展對京津冀“2+26”個城市進行為期一年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督查方式采取壓茬方式,前一茬檢查與下一茬檢查通過前后兩組安排交接周使之有效的銜接起來,一茬壓一茬,比實施無縫銜接更技高一籌。
5月8日環保部在通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時稱,截至5月7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已開展1個月。28個督查組共督查8447家企業(單位),發現5594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約占檢查總數的66.2%。存在問題的企業中,“散亂污”問題企業1930個,超標排放的30個,未安裝污染治理設施的512個,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的507個,涉嫌在線監測弄虛作假的12個,存在VOCs治理問題的179個,防揚塵措施不完善的1075個,存在其他問題的1349個。
至此,又有多家水泥企業在環保部通報中被點名。而在這次為期一年的對京津冀“2+26”個城市大督查之前,環保部在2月份曾經搞過一個月督查。期間石家莊市鹿泉區曲寨水泥有限公司三號窯煙氣在線監測數據造假,擅自修改儀器參數和安陽市殷都區安陽中海水泥有限公司廠區垃圾、料場未及時清理或覆蓋,違反停產要求,揚塵控制措施不完善,有揚塵產生被點名要求整改。按理說,水泥企業應該感受到環保督查的威力和壓力,用“風暴”來形容督查也不為過。有2月督查的前車之鑒,水泥企業自身應先主動開展自查,主動查問題,主動整改,不要中槍。可事實呢,就是有那么幾家水泥企業不以為然,我行我素。
4月13日環保部在督查情況通報中點名唐山冀東三友水泥有限公司存在部分時段大氣污染物超標排放問題。
4月19日環保部在通報中點名山東省淄博市崇正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煙氣采樣平臺煙道截面積實際為6.06平方米,在線監測系統煙道截面積參數設置為3.50平方米,導致上傳至監控平臺的煙氣排放量僅為實際排放量的57.75%,上傳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與實際排放量嚴重不符。
點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寶山水泥廠窯尾排氣筒實際截面積約為12.5平方米,在線監測儀截面積參數設置為7平方米,導致上傳至監控平臺的污染物排放總量與實際嚴重不符。
點名河北省唐山市燕南水泥有限公司未向環保部門報告,擅自于4月11日恢復生產。正常生產期間,停運SNCR脫硝裝置,廢氣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同時,關閉在線裝置數采儀,逃避監管,直至督查組檢查時才發現企業生產。4月15日和4月16日生產期間未使用脫硝設施,但在線監測系統氮氧化物實測濃度低于200mg/m3,遠低于實際排放濃度。
《人民網》在作報道時則用了“干擾污染監測,花樣知多少”做標題,將寶山水泥廠違法違規行為小結為企業在設備上動起歪腦筋。“歪”概括得很精準。
在上月21日環境保護部舉行4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在回答《人民日報》記者的最近幾天強化督查,包括以往的一些執法活動中,經常能夠發現一些企業在污染物排放監測上造假,對這種情況有什么手段來解決和遏制提問時說,我們要開展專項打假行動,制訂一些打假秘笈,專門搞了一個手冊,把各種可能作假的情節、環節都列出來。用到了“秘笈”這一在武林小說或情愛小說時出現的詞語,究竟這是個什么樣的“尷尬”感受,個中滋味你我都應懂的。
上述點名到的水泥企業造假情節、環節恐怕要入選(不斷)更新版本的《打假秘笈》中應是個大概率事件,估計也要發到所有環保執法人員手中,人人皆知,作為涉事水泥企業又是個什么樣的感受呢?
編輯:俞垚伊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