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西部建設:把握“綠水青山”是混凝土企業賴以生存的前提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決定,在河北設立雄安新區,新華社形容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一夜間,名不見經傳的此地成為京津冀乃至全中國、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除了房價暴漲這件被刷爆朋友圈之外,我們其實更應高度關注雄安新區肩負的重大任務:一是建設綠色智慧新城;二是打造優美生態環境;三是發展高端高新產業;四是提供優質公共服務;五是構建快捷交通網絡……所有這些都與新型城市建設息息相關。
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官慶董事長在2 017年工作會上指出:中國建筑必須搶抓國家“三大戰略”和“三年行動計劃”的窗口期,不僅業務規模“更上一層樓”,業務品質更應“會當凌絕頂”。筆者認為,作為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子公司的中建西部建設及中建商砼必須在此方針下牢牢把握大勢。
一、把握基礎設施項目領域的核心影響力。
中建西部建設吳文貴董事長在2017年公司工作報告中轉述了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于房建的基本態度,就是扭轉以往商品房具有居住和投資雙重功能的定義,住宅快速回歸居住屬性。也就是說,未來房地產市場大幅增長的可能性已經不大。
因此轉變企業任務結構迫在眉睫。把握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是企業的一次市場突圍。拓展好“民生”項目的同時,緊盯“國家計劃”、“市政工程”項目。發揮中建商砼“中”字頭企業內部項目優勢,咬緊基礎設施領域,乘上政府性投資的大船,是我們當前優化資源,提升市場份額,控制經濟風險的一把“大槳”。
根據2016年下半年湖北省發改委印發的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三年(2016-2018年)行動方案,其中提出的十二項示范工程、試點工程,被我們所熟悉的海綿城市、城際公交、綠色建筑示范工程均名列其中。
海綿城市試點工程提出,要逐步減少城市硬覆蓋面積,推廣透水建材鋪裝,大力建設雨水花園、儲水池塘、濕地公園、下沉式綠地等。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的需求。
由此,對于混凝土企業來說無疑既是機遇,也是商機。機遇總是伴隨著挑戰,且機遇總是青睞于有準備的人。因此大勢必然要求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中建商砼必須當仁不讓地搶占高地,不斷充當全行業特殊混凝土“技術壟斷”的領頭羊,擁有得天獨厚地技術儲備優勢,與競爭對手拉開科技水準的差距,以志在必得地獲取基礎設施施工特技資質。
與此同時,對于基礎設施項目的管理服務工作,一定要形成標準化體系,并對供應基礎設施項目的廠站予以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從實踐中盡快總結基礎設施項目經驗,及早形成一套“運營達標、管理精細、對接流暢”的廠站管理標準。
二、把握“綠水青山”是混凝土企業賴以生存的前提。
在我國的國家三大戰略中,長江經濟帶則要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2017年初,湖北省地方政府對非法碼頭、非法采砂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清理出長江干線“黑碼頭”1200個。這次清理行動,讓長江經濟帶把清除工業污染、切實保護環境的戰略任務提升到風口浪尖。
在武漢市三年行動計劃“十二項試點工程”中,碳排放交易權無疑是“兩型”社會建設最突出的亮點之一。這一舉措讓湖北成為實施全國首個政府預留碳排放權配額競價轉讓的省份。其中水泥行業、電力行業、熱力及熱電聯產行業被列為碳排放行業之中,與混凝土行業息息相關的華新、華鑫、亞新這些水泥企業均被囊括在內。水泥行業門檻的上升也勢必直接影響到混凝土行業的發展前景。
中建商砼是混凝土全行業內首推綠色生產的中央企業。自2008年獲批國家綠色生產示范基地以來,中建商砼一直走在推行行業“清潔生產”、“花園式廠站”的最前沿。從“三級”沉淀池污水循環處理系統到砂石分離機的創新使用,從粉料罐防塵裝置的加裝到料場除塵噴灑的前面實施,無不是在為清潔生產做出鍥而不舍地努力。習近平總書記說“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從源頭關注清潔生產,是混凝土企業賴以生存充足必要的前提條件。中建商砼所有攪拌站的經營目標都毫無例外地包含了生產綠色混凝土的硬性內容。就是說,中建商砼對清潔生產的投入是逐年不斷加大的,以實現“鳥語花香”似的花園式廠站,臻于向零噪音、零粉塵、廢渣廢水“零排放”清潔生產的最終目標最大限度地逼近。
三、把握智慧廠站與創新驅動是企業發展的風向標。
在武漢市三年行動計劃十二項示范工程中,智慧城市示范工程很吸引民眾眼球。科技便民的同時,政府監管手段也在智能升級。北斗技術對渣土車進行監控、工地粉塵監控成為城管部門的智能管控手段。
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王祥明總經理在中國建筑2017年工作會上指出,信息化建設已納入中國建筑“三年行動計劃”。2017年是 “全面建設年”,初步形成全集團“一個平臺、一套數據、一個門戶”的一體化信息化架構;2019年是“全面推廣年”,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向各業務板塊全面推廣,從戰略高度完善“一個平臺,四個中心”(互聯網開放平臺、大數據中心、智慧應用中心、資源共享中心和運營保障中心)的信息化核心體系,形成“云+網+端”協同并進的立體化發展格局。這份藍圖繪制得很龐大,信息技術建設已經提上了整個中建集團全盤工作的日程。
自ERP上線以來,中建商砼一直走在“兩化融合”的探索道路上,2016年砼創事業部成立,標志著中建商砼在信息建設上轉客場為主場,自主研發指日可待。深化企業“兩化融合”的過程其實也是在為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打好鋪墊。通過信息化建設增強廠站運營數據的采集能力,通過廠站數據中心和公司運營監控中心的整合提升公司對全局信息數據的分析和管控能力,做好數據信息的管控從而規避看不見的經濟風險,對可能發生的運營風險不失時機地做出確切預判,從而提前做好應變對策。
在信息化建設創新驅動方面,我們必須不斷地向當代領先的國際建筑科技的前沿看齊乃至超越,在綠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業化等領域自主創新、不斷進取積極主動地推進如混凝土3D打印技術這樣的戰略性儲備技術,并拿出堅忍不拔地毅力和切實的路徑把更多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轉化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大動力。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我們深信,中建商砼一定會乘國家“三大戰略”、“三年行動計劃” 和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2017年“三會”精神的東風,審時度勢,搶抓機遇,在推進城市化建設、“兩型”社會建設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潮中永立潮頭、基業長青。
編輯:徐潔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