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推進水泥企業兼并重組 開展錯峰生產
近年來,山西省建材工業發展迅猛,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創新、綠色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民生改善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產品結構不優、質量不高的問題仍然存在,產業集中度偏低,企業內在發展動力不足,核心競爭力不強,市場無序競爭,整個行業面臨日趨嚴峻的困局。日前,山西省經信委出臺《山西省建材工業2017年行動計劃》(晉經信投資字〔2017〕69號)以下簡稱“計劃”。以期通過一系列措施幫助建材行業走出困境。
《計劃》要求2017年,建材工業完成投資550億元,同比增長8%;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80億元,同比增長10%,綠色建材產品占比明顯提升。
《計劃》提出主要任務。
嚴禁新增水泥玻璃產能。嚴禁備案和新建擴大產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設項目;暫停實際控制人不同企業間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置換。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或危險廢物、電石渣等固廢伴生水泥項目,必須依托現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進行不擴產能的改造。新上工業玻璃項目,熔窯能力超過150噸/天的,應依托現有平板玻璃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
推進水泥企業兼并重組。在水泥行業支持優勢企業搭建產能整合平臺,利用市場化手段推進聯合重組,整合產權或經營權,優化產能布局,提高生產集中度。鼓勵企業間探索以產能互換、生產線互換、租賃、托管、交叉持股等方式進行聯合重組,按區域形成核心利潤區。重點推進冀東金隅、山水集團對現有熟料生產線的整合。
開展水泥錯峰生產。采暖期(1月1日-3月31日,11月15日-12月31日)全面實行水泥熟料錯峰生產,縮短水泥熟料裝置運轉時間,壓減熟料產量,同時有效避免水泥熟料生產排放與取暖鍋爐排放疊加,減輕采暖期大氣污染。
同時鼓勵建材企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持企業開展智能化生產,建設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和數字礦山;針對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墻材制品生產的關鍵工序,開發和提高自主可控的生產裝置及過程控制系統。支持建材企業智能化改造項目建設,推進建材企業只能制造升級。
《計劃》提出三大保障措施。
1. 建立水泥企業臺賬
建立山西省水泥企業臺賬,覆蓋全省所有水泥熟料生產線,以月了解生產運行數據,強化行業運行預警,避免水泥企業低價無序競爭。
2. 加強水泥行業執法檢查力度
加強對水泥墻材等建材產品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依法處理違反強制性節能標準的行為。督促質監部門加大建材產品抽檢力度;督促安監部門加強安全生產監督執法;督促環保部門加強環保監察力度。通過強化監管執法力度,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營造公平環境,促進企業間公平競爭。
3. 實施有保有壓的電價政策
對水泥行業等過剩產能行業實行基于能耗限額標準的階梯電價政策。
對符合條件的綠色建材生產制造、傳統建材產業綠色改造提升等企業,允許進行電量直接交易,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編輯:孔雪玲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