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背景下 四川水泥行業的危機與機遇
在 2010 年之前,與當時已經出現“浙江現象”的東部沿海地區相比,四川水泥并不過剩,新型干法水泥量不超過20%,仍然可以稱得上國內水泥行業的一塊沃土。
然而,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省的水泥發展方略被打破了。出于災后重建等原因,政府對新增水泥投資一律核準。2010年開始,不少新增產能集中釋放,但基礎設施、房屋、橋梁等方面的災后重建已完成 80%,導致水泥產能過剩顯現,并日益嚴重。
時至 2016 年,據中國水泥網統計,西南地區四川熟料產能已經躍居第一位,超過 1.1億噸,而實際熟料產量僅 7582 萬噸,熟料產能利用率 66.28%,不僅位列西南地區末尾,在全國范圍內也屬于偏低水平,產能過剩情況尤為嚴峻。
多因素制約行業形勢提升
嚴峻的產能過剩現實使得四川當地水泥行業競爭環境持續惡化,水泥價格持續低位運行。在行業形勢最為嚴峻的 2015 年,全年 P.O42.5 散裝水泥價格基本徘徊在 255 元/噸左右,較當年年初下跌 50 元/噸左右,直到 2016 年末,在全國水泥價格上漲趨勢帶動下,在治理“雙超”及煤炭大幅漲價推動下,水泥價格才出現復價回暖跡象。
當地老牌企業四川省星船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秘康德余日前接受中國水泥網專訪時就表示:“近年四川水泥行情持續低迷,2016 年末全國水泥行情回暖,伴隨煤炭急劇推漲四川行情有所恢復性上升,但是由于行業競爭激烈,加上前些年血拼壓低價格,全行業盈利水平并沒有出現太大提升。
四川水泥行業盈利能力相對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產能過剩僅僅是行業本身存在的一個現實問題,區域企業眾多、產能集中度低、市場萎靡不振等等客觀因素的存在都對當地行情提升產生了明顯的阻礙作用。
據中國水泥網了解,目前四川地區大型水泥企業包括:西南水泥、峨勝水泥、海螺水泥、亞洲水泥、星船城水泥、紅獅水泥、拉法基、臺泥水泥以及華新水泥等 9 家企業,其中西南水泥熟料產能最大,達到 3828.5 萬噸,其余八家企業除華新263.5 萬噸以外,其余企業熟料產能均基本在 500-1000 萬噸之間。大企業林立加劇了行業競爭也增加了行業自律難度。
[Page]
康德余:“四川的自律難度較大,一方面,區域企業眾多,大企業不占主導地位,另一方面產能過剩,四川正常的需求量一年在 1.2億噸左右,現在有 1.7-1.8億噸左右的產能,在區域輻射方面,由于高速路網的日臻完善,以前是 100公里的銷售路徑,現在已經達到 200-300 公里,跨地區銷售也加劇了行業競爭形勢”
房地產投資方面。根據康德余的介紹,目前四川房地產行業形勢并不樂觀,除省會成都以外,3、4 線城市由于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加上人口外流嚴重,購房信心不足,房地產去庫存難度較大。“目前,四川房地產對水泥的拉動已經占不到三分之一”康德余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23日,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推出成都限購 3.0 版,發出《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完善我市住房限購政策的通知》,根據通知,成都從 24 日起實施限購政策。繼去年推出的城南限購后,此次限購區域不僅輻射擴散到 12 個區域,并加強戶籍及社保的資格審核。該政策的出臺,將對房地產投資產生一定的限制作用。
危機下仍存機遇
總體來看,在產能過剩行業大背景下,四川水泥行業還存在著不少區域特點。例如集中度低、大企業多、房地產形勢下行等等,這些都無疑對當地行情的提升產生了不利影響。然而,在這些危機的背后,四川水泥行業也面臨著不少現實機遇。
四川省星船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秘康德余接受中國水泥網專訪
1、基建投資高速增長。
據康德余介紹,2017 年基建領域將是支撐四川水泥行業回暖的重點。目前,四川大項目眾多,包括新機場、新高速、新高鐵等交通基礎建設正在大規模推進。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第二機場)為例,項目總投資 118.64 億元,已經于 2016 年 5 月 27 日全面開工建設。
此外,根據前不久發布的《四川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該省將完成鐵路建設投資 2300 億元、公路 4800 億元、水運 200 億元、民航 900 億元、城市軌道交通 2100 億元,共計 10300 億元。
康德余指出,大型基礎建設用水泥均采用招標采購,不通過商混站,另外小企業由于產品品質不能保證也難以獲得大型項目水泥直供資格,在此背景下,對于管理完善,質量穩定的大型水泥企業而言,基建投資力度加大是一個利好。
2、錯峰生產成業內共識。
根據 3 月 15 日,四川省經信委和四川省環保廳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水泥行業積極性錯峰生產的通知》(川經信冶建〔2017〕85 號)。四川全省所有水泥熟料生產線均實行錯峰生產。2017 年至 2020 年期間,全省水泥生產線每年停窯錯峰生產時間不少于 100 天(全年按365 天計),地方政府在環境敏感時段另有要求的,將按照地方政府要求執行。
2016 年,國內是水泥行業在市場需求沒有出現明顯回升的情況下,依然實現了超過 55%的利潤增幅,錯峰生產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業內人士也指出,在當前產能嚴重過剩的背景下,錯峰生產可以有效限制水泥產能發揮,對環節行業產能過剩危機具有重要作用。
四川錯峰生產政策的出臺勢必也會對今后當地水泥行情提振產生積極影響。
3、P.C32.5 水泥取消加速落后產能淘汰。
2016 年 5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停止生產 32.5 等級復合硅酸鹽水泥,重點生產 42.5 及以上等級產品。雖然,目前業內對于取消 P.C32.5 水泥的合理性存在諸多爭議,但是為國家政策的一部分,取消 P.C32.5水泥已經勢在必行。
康德余認為,P.C32.5水泥的取消對于緩解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優化行業轉型升級、提升整個行業格局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以往,小粉磨站通過外購熟料摻加大量混合材生產 P.C32.5 水泥,對水泥市場質量的穩定造成了一定沖擊。P.C32.5 水泥的取消將加速沒有熟料資源小粉磨站退出市場,也將緩解行業無序競爭局面。
除此以外,階梯電價以及更加嚴厲的節能環保政策的出臺都對落后產能淘汰起到重要作用,進而推進四川水泥行業轉型升級。
康德余最后表示:“今年,在重點基建的拉動下,加上節能環保等相關政策的出臺,給四川水泥行業提振提供了一個機遇,目前四川大廠庫存普遍不高,預計今年行情將好于去年。”
編輯:孔雪玲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