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峰生產效果幾何
我國的水泥行業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近年來產能過剩狀況不斷惡化,雖然每年的新增產能已經大幅放緩,水泥和熟料的產量也在2014年達到頂峰后稍稍回落,但是產能過剩的基本問題還未解決。而經過多年來對落后產能的不斷淘汰更新,如今水泥行業的生產線基本全部都是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各項標準均已達到國家標準,幾無落后產能可供淘汰,再加上行業內還沒有形成有效的退出機制,使得水泥企業往往騎虎難下,實質性的去產能可謂困難重重。
為了治理霧霾和去除過剩產能,水泥行業的錯峰生產首次在2014年的兩會上被提出,2014年年底東北地區、泛華北地區的錯峰生產計劃相繼推出,另外還有多個地區開始積極推廣自律性停窯限產。2015年國家工信部、環保部出臺《關于在北方采暖地區全面試行冬季水泥錯峰生產的通知》,逐漸形成北方十五省的停窯區域概念,安排在冬季采暖期集中停窯,2016年工信部環保部聯合正式發布《2016-2020年期間水泥錯峰生產工作通知》,北方十五省的冬季停窯時間進一步延長,同時全國范圍內停窯區域逐步擴大,南方多個地區也相繼制定錯峰生產安排。錯峰生產計劃經過三年時間的發展,錯峰生產覆蓋的區域不斷擴大,時間不斷加長,執行力度和監督力度都得到了有力的提高。在實質性去產能舉步維艱的時刻,錯峰生產另辟蹊徑,有力的控制了水泥和熟料的產量增長速度,緩解了行業的下行壓力,并為2016年四季度行業效益回暖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錯峰生產執行落實情況日漸加強
錯峰生產剛開始是以區域企業間的協同自律限產開始的,隨后行業協會和國家相關部門為了穩定行業發展和環保要求等原因才逐步參與進來,所以每年的執行力度和監督力度不斷加強。2014年錯峰生產剛剛開始實行的時候,水泥企業的落實情況相對較差,當年的水泥和熟料產量都達到了迄今為止的最高值。2015年開始北方十五省冬季停窯監管趨嚴,執行情況好轉,2016年除了極個別廠商外,基本上所有的企業都完成了規定的停窯計劃。
從近幾年的停窯情況來看,北方十五省和江浙皖三省的停窯時間較長且相對較為固定,北方十五省的停窯主要集中在冬季供暖期間,而江浙皖三省除了在春節期間停窯檢修之外,基本上在5~9月也有不同程度的停窯安排。與2015年相比,2016年全年的停窯時間都有較大的增加,特別是京津冀、內蒙、河南和西北的甘青寧停窯時間增加的幅度最大。2016年以上18省的全年平均停窯時間達到132天左右,相對于2015年每個地區平均增加了48天左右,原因主要是北方十五省大幅延長了冬季供暖期間的停窯安排,而江浙皖受G20影響,停窯時間較2015年有小幅增加。
圖1:2015和2016年全年停窯時間比較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水泥研究院
2016年工信部和環保部聯合發布了《2016-2020年期間水泥錯峰生產的工作通知》,為十三五期間北方十五省的冬季停窯定下了基本要求,其他時間和地區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錯峰生產。從2016-2017年冬季錯峰生產各省安排來看,各地的情況仍有所區別,新疆地區提前執行并且延長了停窯安排,東北三省、京津冀蒙和陜西嚴格按照通知要求安排錯峰生產,山西、甘肅和青海停窯和開窯時間都有推遲,山東和寧夏的停窯安排比通知要求有所縮短,河南地區停窯時間比通知要求有所提前,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為了滿足當地熟料供給、穩定市場,河南地區元旦后部分非大氣污染通道上的企業允許短暫開工20天,這些企業的停窯時間也相應延遲至三月底。
表1:2016-2017北方十五省冬季停窯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水泥研究院
[Page]
2016年12月份,北方十五省相繼進入錯峰生產,從當月的熟料生產情況也可以看出錯峰生產的具體執行狀況。從下圖可以看出,天津和吉林兩省12月份已完全沒有熟料產量,所有的熟料生產線已經全部關停。遼寧省區域內實際停窯時間并不統一,遼中地區11月15日起開始停窯,遼南12月中起停,遼西地區11月底前陸續起停,導致12月份遼寧仍有25萬噸的產量。山西、河北和北京均有部分承擔居民供暖或協同處置的生產線允許運行,12月分別有39萬噸、252萬噸和29萬噸的熟料產量。山東除濟南、淄博、聊城、德州和濱州5個地區11月中旬按時停窯以外,占山東省熟料產能近八成的其他區域企業允許12月中旬起開始停窯,因此12月山東仍有615萬噸熟料產量,熟料月產能發揮率達到50.64%。西北地區除新疆以外的四省均是從十二月陸續開始停窯,各省月內仍有不同程度的熟料產能發揮,特別是寧夏原計劃12月1日停窯,實際執行延遲到了20號。
圖2:2016年12月北方十五省熟料產量與產能發揮率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水泥研究院
從2016-2017年的錯峰停窯來看,東北地區和新疆地區安排的停窯時間最長,華北地區次之,山東、河南和陜甘青寧相對較少。從具體執行情況來看,東北吉林、京津冀地區錯峰停窯落實情況較好,遼寧、山東、甘肅、青海、寧夏在12月月內開始停窯,仍有部分計劃內熟料產量,黑龍江、內蒙古、河南、山西和新疆則有部分計劃外熟料產出。
抑制產量效果顯著
近三年來的冬季停窯錯峰生產有效的抑制了熟料產能的發揮,北方十五省的熟料產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下滑。從各年12月熟料產量來看,2016年北方十五省熟料產量為1825萬噸,比2015年同期減少了38.7%,比2014年同期減少了43.8%。從各省市自治區情況來看,2014-2016年北方十五省只有寧夏和青海地區在12月份的熟料產量是增加的,但是兩地的熟料產量較少,錯峰生產的影響相對較小。吉林地區12月份熟料產量降幅最大,平均每年下滑50%,同樣可以看出吉林的錯峰停窯的執行力度較大。其次是遼寧地區,12月份熟料產量年均跌幅達41%左右。
圖3:近三年12月北方十五省熟料產量變化情況(萬噸,%)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水泥研究院
錯峰生產不只有效的抑制了熟料的產量,同樣也控制了水泥的產量。從北方十五省在近幾年12月、1月和2月份的總產量來看,水泥產量從2013-2014年冬季的1.3億噸減少為不到1億噸,降幅達23%以上,年均減少7.72%。從各個省市自治區的具體情況來看,同樣只有青海和寧夏的水泥產量有小幅增加,但由于地區產能和產量均較小,所以受到的冬季錯峰生產影響較小。此外,近幾年遼寧地區在這三個月的水泥產量下滑速度最快,年均降幅達24.54%。
圖4:冬季12月、1月、2月北方十五省水泥產量變化情況(萬噸)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水泥研究院
自2014年以來,全國總體的水泥和熟料產量的增長速度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水泥和熟料產量的下滑雖然也有行業不景氣、需求不足等其他因素影響,但是錯峰生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與2014年相比,2015年全國水泥產量下降了5.18%,熟料產量下滑了5.77%,2016年全國水泥產量比2014年下滑了2.96%,熟料產量下降了2.86%。雖然2016年與2015年相比水泥和熟料分別有2.34%和3.09%的小幅增長,但這主要是由于2015年產量基數過低,在2016年市場行情好轉后,旺季水泥和熟料的產量得到不小的增幅,彌補了因錯峰生產而減少的產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北方十五省的冬季錯峰停窯,還是江浙皖的雨季有計劃錯峰生產,都在市場供給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錯峰生產影響積極
錯峰生產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限制了產能的發揮,抑制了熟料和水泥產量的增長速度,錯峰生產期間的產量得到大幅的下降,達到了旺季多產、淡季少產、總量控制的良好結果。另一方面,錯峰生產有效的提高了水泥企業之間的自律能力和協同能力,特別是經過2015年市場行情低谷和2016年的回暖之后,大家對錯峰生產的積極作用有了更加深刻和統一的認識,而隨著錯峰生產的愈演愈烈之勢,行業內普遍提高了對市場未來發展的信心。此外,錯峰生產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去產能的步伐,行業內有觀點認為,如果錯峰停窯能夠逐漸成為市場常態現象,未來能夠確切的減少生產時間,相當于在另一個角度上達到了去產能的目的。筆者認為,錯峰生產確實能有效控制市場供給,調整供需平衡,減少了惡性競爭,所以對水泥行業內部來說確實有去產能的作用,但是從宏觀層面來看,錯峰生產無法優化產業結構,阻礙了市場作用淘汰落后和競爭力較低的企業,并不利于企業的優化和兼并重組,最終無法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如果在長期的停窯過程中能夠淘汰部分產能,才能夠在真正意義上去除過剩產能。
水泥行業的錯峰生產對社會也有一定的積極影響,這也是國家有關部門推動這項政策的初衷。首先,冬季錯峰停窯有效的減少了水泥生產過程中的煤炭消耗,緩解了采暖期煤炭資源的供給緊張問題,同樣在夏季南方多地也有讓電于民,節能減排的作用。此外,雖然近幾年來污然問題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的霧霾污然越來越嚴重,錯峰生產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水泥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對污然的進一步加劇。
編輯:吉晉鵬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