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感動 平凡崗位演繹勞模風采
張克儉同志是一名基層車間機修工段長,大家都知道該崗位要求比較高,不僅要維護分廠窯系統設備的正常運行,同時還要經常支援磨機系統設備的維修保養,把它干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他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績,按照自己的理解演繹著一段人生真義。他真正實踐了“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的信念。
去年12月份,相山分廠窯系統進入檢修。他帶領窯機修工段職工犧牲休息時間,冒著嚴寒加班加點突擊任務,克服人員少、任務重、時間緊等實際困難,合理分工,密切配合,連續奮戰,按期保質保量的完成了檢修任務。工作中,他總是身先士卒,關鍵時刻,他總是挺身而出。在篦冷機改造項目中,他一頭鉆進篦冷機,連續工作八個小時,工作服汗濕了,膝蓋蹲麻了,脖子昂酸了,直到推動裝置徹底改造好,才在工友的攙扶下,一瘸一拐地走了出來。有年輕職工問他:“張段長,怎么這么拼啊?”他微笑著說:“這篦冷機是廠里的重要設備,也是咱們工人的寶貝疙瘩,咱們有責任有義務把他照顧好啊!”
現代管理對工段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工段長應具有業務能手和管理能手的雙重身份。他在實踐中意識到:工段長是維修工段工作的組織者和當家人,有責任對各類設備故障妥善處理。如何真正做到科學管理,及時解決處理各類故障和隱患,確保各類設備正常運轉,也是上級領導密切關心和迫切解決的工作難點問題。為此,他經常帶領班段人員守在現場,了解實際情況。生料磨翻輥一直是個難題,長期以來均由外委施工,費用高,工期得不到保證。他帶著工友們現場勘查研究設備內部結構,請教同行業師傅,上網查閱資料,終于制定出符合分廠生料磨翻輥作業的方法,在去年底的檢修作業中,成功使用該方法,進一步降低了維修成本,縮短整個維修工期。2016年以前窯系統幾乎十幾天就要停一次,就是因為篦冷機采用直線導軌,造成大梁容易傾斜,一旦傾斜,和上部T型板摩擦變形,造成停窯。正是在張克儉一班人的不懈攻關下,采取下部托輪,上部壓輪的辦法,徹底解決了該隱患。2017年1月1日點火以來,至今未因篦冷機問題停窯。
為切實提高維修質量,他大膽管理,積極協助車間領導從強化管理入手,切實做到獎優罰劣、獎勤罰懶,不怕得罪人,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在去年11月份生料磨下料倉維修時,他檢查時發現一名機修工責任心不強,焊接質量不過關,極有可能再次發生斷裂。他當即對其提出嚴肅批評,并曉之以厲害關系,監督其重新返工。他縝密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影響著每一名職工。在他的嚴格管理下,窯系統各設備維修和巡檢質量明顯提高,有效地保證了回轉窯的連續運轉。
為提高自我,將自己鍛煉成為德才兼備的員工,他總是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努力學習,高標準的嚴格要求自己。他不僅自己技術過硬,還不忘“傳、幫、帶”,對自己的技術從不保留。在他的悉心指導下,窯機修工段幾名年輕職工從“打下手”迅速成長為“挑大梁”,已經可以獨當一面,成為車間未來的中堅力量 。同時他積極鼓勵本段職工認真學習專業知識、苦練業務技能。他用過硬的技術,謙和的態度,時時地感染著周圍的同事們,成為帶動全段人員不斷努力工作的動力,得到分廠領導和同事們的贊許和支持。
編輯:孔雪玲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