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新浙江現象”正在呈現?
在2017第六屆中國水泥網年會上,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副巡視員叢培江在致辭中闡述了浙江水泥工業的發展情況,并得出了三條結論。其中第三條是“浙江水泥市場的今天,也許就是中國水泥的明天。”
叢培江所作結論的前兩條就是浙江的今天。一是產量高峰期已過,平臺期也即將過去,需求量總體呈逐步下降的趨勢。二是產能過剩已成為常態,無論是取消32.5水泥,還是錯峰生產都無法改變這種產能過剩這種態勢。去產能成為常態,市場機制起決定性作用,而環保和能耗總量控制將對去產能發揮重要作用。企業生存的法則是綜合管理能力和技術先進程度以及所處的區位,而不是企業的大小。
這不由回憶起本世紀初在水泥業出現的“浙江現象”,頗具風向標意義。由于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提升,致使水泥緊俏,價格飛漲,有人把水泥生產線戲稱為“印鈔機”,投資者蜂擁而入,新型干法生產線大發展,產量呈直線上升,原占統治地位的立窯被迅速摧垮,隨之供求關系急轉,價格應聲直降。盡管浙江以外不少地方信誓旦旦表示,本地不具備出現浙江現象的基礎,結果是市場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所轉移,全國性的產能嚴重過剩出現。直到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新疆還又最后上演了一出浙江現象翻版。
現在,浙江水泥平臺期即將過去,將呈現需求量總體逐步下降的趨勢,產能過剩已成為常態,去產能也應成為常態。大家都是新型干法,彼此彼此,無法從工藝上來鑒別劃分誰是落后產能,市場機制將對淘汰落后產能起決定性作用。環保和能耗總量控制,安全、質量將對去產能發揮重要作用。企業生存的法則是綜合管理能力和技術先進程度以及所處的區位綜合條件,而不是由企業的大小論存亡。
現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浙江水泥新動態或許可稱為“新浙江現象”。 浙江曾在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發展上所起的提升作用,已經在新型干法水泥發展史上寫下過濃濃的一筆。“新浙江現象”或許又是水泥發展史上新的風向標,拭目以待吧!
編輯:俞垚伊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