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賢上萬企業每年一“大考” 淘汰 海螺水泥等能耗大戶請出
幾個月前,奉賢泰順產業園區內179家石材企業全部關停。占地1132畝、經營了十余年的高污染石材市場說關就關,背后是奉賢淘汰“三高一低”(高能耗、高污染、高風險、低產出)企業的堅定態度。如今,一批新材料、新技術公司陸續入駐該園區,成為奉賢區域性整體轉型的典型案例。
奉賢調結構,淘汰誰?發展誰?這恐怕要從每年一次的企業“大考”說起。
淘汰“大戶”,稅收銳減六千萬
近兩年來,奉賢每年對全區12000家企業進行全面考核,究竟誰要被淘汰?一目了然。
根據奉賢區政府2015年6月出臺的《奉賢區工業企業綜合績效評價辦法》,企業用地、用能、排污、銷售、稅收等指標均要計入年度考評。考評結果為A類的企業優先發展,B類鼓勵提升,C類整治改造,D類落后淘汰。
截至目前,根據“大考”結果累計梳理出擬轉型淘汰企業9570家,總用地達到9.78萬畝。其中,除了一批鋼鐵、印染、化工、磚瓦廠等重點行業的“三高一低”企業外,也不乏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過去3年里,奉賢忍痛割肉,以年稅收銳減6000萬元為代價,將進入淘汰“黑名單”的聯結化纖、恒逸化工和海螺水泥3家能耗大戶先后請出。
“產業結構調整的前提是找準產業發展的短板。”奉賢區經委主任徐建龍說,當前奉賢產業最突出的問題是企業分布散、產業能級低、企業規模小。“奉賢雖然有上萬家實體企業,但產出水平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規模以上的僅1000多家。”
過去3年,奉賢調結構以騰挪為主要目標。截至去年12月底,奉賢區通過關停并轉,調整企業目標121個,涉及土地面積9671畝。其中104地塊企業91個,涉及土地8072畝,降低能耗合計標準煤超過20.9萬噸,減少廢氣排放12萬噸,減少廢水污染物排放120萬噸。
為進一步敦促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每年初,區政府與各鎮、開發區簽訂年度目標責任書,并大幅提高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在領導干部績效考核中的分值比重。
鼓勵創新,自主轉型進“紅名單”
據介紹,奉賢企業中70%仍具備自主創新能力,關鍵在于激發企業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企業創立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圍繞市場需求實現產品升級換代。
今年1月1日,奉賢區出臺了《奉賢區引進技術的吸收與創新計劃項目實施細則》。細則規定,A類、B類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納稅較好、具備項目實施的資金實力和人才隊伍,同時符合國家、上海市及奉賢區產業導向的企業,如有正在研發過程中的項目,且技術含量高、掌握核心知識產權、能產生明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可獲得相應扶持。對所在行業、領域有重大推動和突破效應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則優先支持。立項的企業相當于進入自主轉型的“紅名單”,可獲得區財政給予的定額補貼。
此外,有效利用大企業的領軍作用,幫助同行業企業找到發展方向,是奉賢助力企業自主轉型的重要手段。
奉賢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上海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去年一年內先后投資1.5億元參股當地兩家同行業公司。凱寶藥業總經理王國明表示,通過企業自身在研發、生產質量控制、資金等方面優勢,可有效幫助參股企業的兩個抗腫瘤品種完成臨床研究,早日實現產業化。
奉賢區經委副主任顧衛星說,目前奉賢已明確了轉型的主戰場,即“三個點一條線”(楊王工業區、西渡工業區、江海園區和奉浦大道沿線)。“這三點一線的城市化發展已到了一定階段,如果繼續發展工業,將對周邊居民的生活品質產生不利影響。從產城融合的需求出發,有必要整片區向生產性服務業轉型。”
編輯:孔雪玲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