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5月1日起淘汰全部32.5等級水泥 減少產量500萬噸
聚力謀發展,不負好春光。
眼下正值項目建設“黃金期”,天山南北已由項目建設的沉寂期漸漸轉入火熱開工的沸騰期。
放眼新疆,從基礎設施建設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脫貧攻堅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新發展攻堅克難不斷深入,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發出最強音,各項工作迎著春光有序推進。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疆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嚴禁“三高”項目進新疆,加大污染防治和防沙治沙力度,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
理念是實踐的行動指南,把握時勢,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使新疆更好更快地發展。聚力目標、謀定后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如春風化雨、深入人心,為新疆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持續增強發展新動能,為新疆描繪了宏大的發展藍圖,一幅新發展理念生動實踐的畫卷徐徐展開。
提質增效添活力
3月26日,我國民航業將進入夏秋航季,增加機型、優化航線、提高效率……作為新疆最大的基地航空公司,南航新疆分公司在新航季也采取了一系列提質增效的措施,助力新疆民航事業發展。
“今年我們引進14架新客機,使得機隊規模達57架,”南航新疆分公司副總經理盧忠建說,“機隊規模的擴大也讓我們能‘大展拳腳’,新航季南航涉疆航線將達到80條,通航城市達71個。重點增開、優化東部沿海城市尤其是援疆省市與烏魯木齊之間的往來航線。”
春分已至,新疆大地萬物復蘇,廣大農民群眾正在田間地頭播撒希望的種子。近幾年,通過我區積極落實林果簡約化栽培技術、加大密植園和低產低效林改造力度等特色林果業提質增效的措施,使得全區特色林果面積穩定在2200萬畝,果品總產量達730萬噸,產值534億元。
自治區林業廳黨委書記、副廳長曹志文表示,今年,我區特色林果業要以提質增效、開拓市場為主攻方向,努力實現千萬噸優質果品生產能力,促農增收份額由25%提高到30%。同時加快林果標準化示范園建設,綠色、有機果園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讓“優質、安全、綠色”成為新疆林果產品亮麗的名片;全力推進林果簡約化栽培,完成紅棗核桃密植園、低產低效林改造100萬畝以上,推動林果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提質增效”猶如一方“提神劑”,使各行各業重新煥發活力。良好基礎之上,今年,各個企業的發展更是蹄疾步穩,自信滿滿。走過“提質增效”的升級之路,方嘗“活力四射”的甘甜之果。將“提質增效”進行到底,使百行萬企都充滿朝氣。
深化改革挖潛力
站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之年的起點上,新發展理念正引領新疆闊步邁進新境界。
基礎設施是城市發展的支柱。今年,新疆確定1.5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目標。目前,我區各級部門采取超常規措施,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促進項目加快落地,全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0%以上的目標任務。
改革是破解發展難題的關鍵一招,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就要以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益為目標,向改革要紅利、要效益、要速度,不斷挖掘新疆發展潛力。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新疆堅持加快推進“三降一去一補”。今年,新疆力爭完成淘汰117個煤礦、1187萬噸煤炭去產能工作;從5月1日起,淘汰全部32.5強度等級水泥,減少產量500萬噸;遏制鋼鐵行業違規新增產能、打擊“地條鋼”生產企業和退出產能復產。
自治區經信委主任胡開江強調,今年要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加大“僵尸企業”處置力度。抓住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加大的機遇,加強產銷對接,深化行業自律和錯峰生產,加快兼并重組,實施階梯電價,堅決淘汰低檔次水泥,推動水泥行業進一步化解過剩產能,實現扭虧為盈,全力滿足自治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
目前,自治區發改委已明確提出,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持續推進對口援疆工作,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緊緊圍繞各族群眾安居樂業,多搞一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項目,多辦一些惠民生的實事,多解決一些各族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讓各族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對此,自治區發改委將加快推進游牧民定居工程、雙語幼兒園、村民服務中心、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等惠民工程建設,堅持精準發力,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力度,加快推進邊境地區脫貧攻堅工程,造福全區各族人民。
創新發展增動力
創新是引領新疆經濟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此前,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自治區兩會等重大會議都把實施創新驅動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工作來推進。
這些好消息不間斷地釋放,增加了我區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發展信心。
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區靠創新走向世界的本土企業之一。該公司積極培育“輸變電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國家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我國大型鋁電子、多晶硅新材料研制出口基地,大型太陽能光伏系統集成商。
如今,創新驅動已成為新疆企業發展的助推器。
去年,兗礦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的創新科技成果“二氧化碳氣提尿素裝置無放空高壓開車的方法”獲得了發明專利;同時,該公司還在搶修實踐中創新,實現了“鍋爐停用后,利用副產蒸汽保甲醇系統運行”的生產模式……一項項科技創新成果,不僅為企業降低了生產成本,也為企業提高了生產效率。
3月17日,兗礦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尤加強興奮地說,“鍋爐停用后,利用副產蒸汽保甲醇系統運行”的生產模式,首次便創造了保甲醇系統平穩運行26小時的佳績,避免了系統停車造成重大損失。同時,在此設計基礎上優化調整氨合成氨氮比以降低氨耗,縮短氣化投料時間、變換裝置接氣時間以及液氮洗接氣時間等數十項小型改革,使生產系統的穩定性和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升。
尤加強表示,今年,他們公司將牢牢抓住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帶來的歷史機遇,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產業項目;通過“技術進步、改革創新、政策支持、人才支撐”四方面驅動公司發展;按照規劃內容采用靈活的機制,穩步探索混合經濟模式,開展多方合作,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孔雪玲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