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推進供給側改革 遼寧水泥行業欲走出虧損困境
在中國經濟版圖上,東北三省作為重工業基地,被稱為“共和國的長子”,曾為國內經濟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遼寧更被稱為“遼老大”一度獨領風騷。然而,隨著經濟發展,現在卻面臨著工業轉型困局,東北經濟振興舉步維艱,遼寧也成為全國經濟增長的洼地。
2016年遼寧全省GDP實際增速為-2.5%,是全國唯一一個GDP負增長的省份,在對水泥需求影響最明顯的固定資產投資領域,遼寧更是下降63.5%。遼寧水泥協會秘書長馬世義日前在與筆者交流中也談到,經濟結構失衡,人口外流等因素引發的房地產及基建投資增速下滑使得東北三省水泥需求持續下降,熟料產能運轉率甚至不到50%。
中國水泥網董事長邵俊(左)與遼寧水泥協會秘書長馬世義(右)
馬世義與中國水泥網交流行業看法
當然,經濟環境的影響僅僅是導致遼寧水泥行業困局的外部因素,區域市場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集中度低等內部因素同樣不能忽略。
馬世義指出,吉林、黑龍江由于區域市場集中度較高,企業對于市場的控制能力較強等因素使得價格得以相對穩定,但遼寧沒有這么幸運。據其介紹,目前遼寧地區群雄鼎立,山水、天瑞、亞泰、冀東、北方、臺泥、小野田等在行業舉重輕重的企業分布在遼寧各地,市場集中度低,競爭激烈成為遼寧水泥行情難以提振的重要原因。
當前,擺在遼寧水泥行業眼前的是固定投資增速明顯回落、水泥需求下降、價格下滑明顯等問題,急需尋找解決之道,改變當前頹靡之勢。為此,馬世義基于供給側改革的需要提出了四點設想。
一、提高行業自律度,成立三個水泥管理集團。第一集團是五個上市公司加上大連水泥、撫順水泥兩個國有企業;第二集團是區域民營企業;三是臺泥和小野田。省內市場占有率分別約為60%、30%和10%。馬世義認為,通過成立大型水泥集團,將有利于遼寧省過剩產能退出,提高區域市場集中度,優化產業布局。
二、執行四個半月的錯峰生產,改變冬儲方式。除從當年11月15日到次年4月1日施行錯峰停窯,遼寧還將根據實際生產需要酌情在 5月、8月、 10月和11月等旺季實行停窯。在冬儲方面,將根據行情適時調整儲存產量,改變以外一味儲存,低價傾銷的情況。轉變絕大多數企業傳統落后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壓減庫存、降低財務成本,緩解行業產能過剩壓力。
三、實施階梯電價。運用價格手段加快淘汰水泥落后產能,促進水泥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該措施的實施,將有利于促進水泥行業優勝劣汰,達到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綠色發展的目標。
四、利用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手段去產能。對環保、能耗、安全生產達不到標準和生產不合格或淘汰類產能,要依法依規有序關停退出。
中國水泥網總經理江勛
當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水泥行業去產能的關鍵,也是促進產業優化升級重要途徑,而根據今年初相關部委意見,建材行業去產能將成為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內容。馬世義也指出,受一系列改革政策影響,今年水泥行業整體行情一改往年頹勢,在年初就表現出上漲趨勢,這對于行業來說形勢利好,今年遼寧水泥行業經營目標是實現扭虧。
編者按:供給側背景下,水泥行業如何去產能?2017年3月23日,中國水泥網將在杭州舉辦“2017第六屆中國水泥網年會暨百強榜頒獎典禮”。年會以“緊盯新標桿 塑造新業態”為主題,屆時將邀請行業專家深入解讀產業政策與宏觀經濟走勢,探討水泥行業如何應對市場轉型考驗,實現可持續發展。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編輯:孔雪玲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