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將新建10條地下綜合管廊
3月12日,新疆都市報記者從烏魯木齊市建委了解到,為了更有效地解決“馬路拉鏈”、“蜘蛛網”等城市管理難題,今年首府將新建10條市級地下綜合管廊,續建3條地下綜合管廊。
這新建的10條綜合管廊分別是東進場高架道路、城北主干道(中亞大道-蘇州路)、城北主干道(中亞大道-河灘路)、城北主干道東延(七道灣路-東二環)、艾丁湖路(工業大道-蘇州路)、豫賓路、沙坪路、喀什路(京疆路-七道灣路)、甘泉堡烏市經開區綜合管廊試點建設項目10個項目,總長度近57公里。另外3條續建項目,分別為蘇州路西延(紫陽湖路—衛星路)、衛星路(西山路-景一路)、新醫路西延(衛星路-青建路),總長9公里。工程建設期限1-3年不等。
地下綜合管廊是指通過統一規劃設計、建設、將電力、通訊、供水等市政公用管線集中鋪設在一個構筑物內的一種現代化、集約化的城市公用基礎設施。和地下通道很形似,只不過通道走人,綜合管廊走各類管線。
例如城北主干道(中亞大道-河灘路)綜合管廊全長9.14公里,沿途經安寧渠路、北京路、百園路、天津路、長春路、文光路最終至河灘路(即吐烏大高速路)。擬納入電力、通信、給水、熱力、燃氣、雨水、污水等7類管線。
東進場高架道路綜合管廊工程起點為安寧渠路,終點至河灘快速路,管廊全長約8.56公里,與機場內綜合管廊形成系統,并便于集中穿越鐵路、公路等設施,納入管線為燃氣、電力、通信、給水、熱力管線,管廊設置4個艙室。
建設地下綜合管廊,不僅可以逐步消除“馬路拉鏈”問題,而且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觀、促進城市集約高效和轉型發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城鎮化發展質量,有利于增加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拉動社會資本投入、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
■繼續閱讀烏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怎么樣
烏魯木齊市最早開始建設的城市綜合管廊,位于高鐵片區——即“高鐵片區地下綜合管廊項目”,于2013年10月開工建設,綜合管廊平面全長約4.3公里,沿衛星路南延、北站前路、緯九路、天柱山街成一環線,計劃總投資2.9億元,把排水、燃氣、供水、熱力、電力、通信等各種市政管線全部入廊敷設。
2016年4月,烏魯木齊市出臺《關于加強烏魯木齊市地下管線規劃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對烏市地下管線的普查、信息系統建設、規劃編制、管理等11個方面的主要工作都進行了詳細要求,確定將逐步推進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
同年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計劃對玄武湖路、鳳凰山街、萬壽山街、蓮湖路、云臺山街、規劃道路、維泰南路等9條道路進行綜合管廊建設,建成后將形成區域性綜合管廊系統,并與蘇州路綜合管廊聯通。
同時,在2016年烏魯木齊市首批百大重點項目—城北新區機場征遷安置房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中,緯三路、長春路也將建3公里長的地下綜合管廊。
目前地下管廊的社會效益遠大于經濟效益,從社會效益層面講,避免了多次開挖帶來的交通問題、路面損耗,也避免了管線開挖中的誤損。建設專家認為,城市不應只進行短距離、局部的地下管廊試點建設,而應從城市整體層面,因地制宜地進行地下管線和管廊綜合規劃與建設,形成安全、可靠、高效、完整的綜合管廊網絡。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