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水泥中期票據違約藏流動性危機
因控制權問題,融資渠道受限,資金鏈緊張,且面臨多起債務訴訟,山東山水部分銀行賬戶及資產已被查封或保全。
2017年2月27日是山東山水水泥集團有限公司201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14山水MTN001”的付息兌付日,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通知稱,截至2月27日,仍未足額收到山東山水支付的付息兌付資金,暫無法代理發行人進行本期債券的付息兌付工作。
招商銀行也于2月27日發布公告稱,由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作為聯席主承銷商的“14山水MTN001”不能按期足額償付,已構成實質性違約。山水水泥也于2月28日發布公告知會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公司目前出現資金緊張,未能按時兌付“14山水MTN001”中期票據。
據了解,山東山水水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山水)是港交所上市公司山水水泥的全資附屬公司,也是山水水泥在境內的主要運營實體,主要從事水泥的生產與銷售。山水水泥是全國十強水泥企業,2014年熟料產能5328.9萬噸,位居全國第七位。
根據招商銀行日前發布的公告顯示,因控制權問題,融資渠道受限,資金鏈緊張,且面臨多起債務訴訟,山東山水部分銀行賬戶及資產已被查封或保全。
暴露流動性危機
相關發行資料顯示,“14山水MTN001”中期票據發行于2014年2月25日,發行規模為人民幣10億元,期限3年,債券利率為6.1%,應付本息金額10.61億元。
招商銀行在近期公告中表示,將盡快召開“14山水MTN001”持有人會議,審議后續違約救濟措施;將督促發行人盡快籌措償債資金,同時根據持有人會議決議,具體開展違約處置工作,并保持與投資者及相關中介機構密切溝通,持續披露進展,切實保障持有人利益。
10億元中期票據違約對于企業來說意味著什么?在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10億元中期票據違約,數額巨大,暴露了該公司違約背后隱藏的流動性危機,稍有不慎或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
法治周末查詢山水水泥2016年中期報告發現,山水水泥負債率較高,資金流動能力并不充足。截至2016年6月末,山水水泥總資產為267.81億元,總負債232.6億元,凈資本負責比率高達81.2%,相較于2015年年底的77.6%攀升3.6%。
山水水泥2016年年中報還顯示,2016年1月至6月,山水水泥營業收入為46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下滑4.6億元,毛利為7.14億元,營業利潤率為-3.9%,每股基本損失0.21元。
山水水泥發布的盈利警告顯示,集團預期2016年度將錄得與去年相當的未經審核的年度經營收入,仍處于持續虧損。根據目前資料,董事會認為,盡管截至2016年度固定資產、商譽及聯營公司投資的減值損失、壞賬準備及管理費用預期將較去年大幅減少,但水泥市場的持續整合致使2016年度預計將持續虧損。
目前,因山水水泥股份的公眾持股量不足,自2015年4月16日起正式停牌,至今仍未復牌,累計持續停牌時間已近兩年。
[Page]
屢陷債務違約
事實上,山東山水在銀行間市場公開發行的債券中,已出現過兩期超短融和兩期中票違約,涉及金額共達56億元。據了解,其違約的債券分別為“15山水SCP001”“13山水MTN001”“15山水SCP002”和“14山水MTN001”,規模分別為20億、18億、8億和10億元。
其中,2015年11月,山東山水因無法償還到期的“15山水SCP001”20億元債務,觸發債務違約,更是成為國內超短融首例違約。
山東山水為何會頻繁陷入到債券違約之中?
宋清輝認為,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一些發行主體的基本面逐漸惡化,債券違約率上升是必然現象,這也是山水水泥頻陷債券違約的根本原因。
法治周末記者梳理資料發現,2016年三四月,東北特鋼、廣西有色接連違約,以及中鐵物資等曝出風險事件,一度引發信用債劇烈調整,釀成局部流動性危機。
2016年年末,違約事件再現抬頭跡象,除了既有違約主體如東北特鋼等之外,大連機床、中城建、博源控股也相繼發生債券違約,并再度引起市場對于信用風險的關注及警惕。
2017年1月16日,東北特鋼和大連機床相繼發生債券違約,而違約標的都是中期票據。
“2016年以來負面信用事件持續不斷,表明去年以來信用基本面出現的邊際改善并未產生普惠效應,資質較弱的一部分發行人償債能力依然很弱。隨著信用分化的狀況愈演愈烈,低等級發行人后續違約風險值得高度警惕。”宋清輝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
控制權之爭持續發酵
不過,宋清輝也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在宏觀經濟下行時期,受經濟波動影響,企業更易發生違約風險,但違約主體大部分還是自身的經營問題。
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山水水泥持續陷入股權爭奪中,這場股權爭奪戰也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是不亞于“寶萬之爭”的宮斗大戲。
而這場持續的股權爭斗正是被認為是山水水泥近期票據違約的主要原因。招商銀行作為山水水泥的聯席主承銷商在近期公告中提到,認為其債務違約主要是“公司因控制權問題,導致融資渠道受限”。
2015年年底,天瑞集團成為山水水泥第一大股東后,與宓敬田等山東山水原辭職高管合作,接管了山水水泥董事會。但這遭到了原董事會的強烈抵制,甚至引起了新舊管理層之間的“武斗”。隨著事態的逐漸平息,企業生產經營也慢慢步入正軌。
宓敬田在去年12月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表示,對于此前形成的違約債務,前任管理層在擁有銀行額度的情況下故意違約,新領導班子接管后,生產經營迅速恢復,企業扭虧為盈,為債務和解奠定了良好基礎。
但好景不長,在進入新年之后,山水水泥又曝出新的控制權問題。
2017年1月12日晚,山水水泥發布公告,稱免除宓敬田在山東山水及附屬公司的一切職務、權力及職責,包括其在山東山水的董事及副董事長職務,并且解除對其的雇傭關系。
而宓敬田則是在1月10日宣布成立“黨委專項工作小組”,統籌公司的生產、經營,以此架空董事會。
3月2日,山水水泥再一次發布公告“澄清有關山東山水運營的報道”。公告稱,宓敬田是假借山東山水黨委名義,企圖混淆視聽,顛倒是非。其非法行為并未對該集團的營運或財務狀況產生任何重大影響。
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接下來山東山水仍有“14山水MTN002”“14山水PPN001”合計超過15億元的債券余額即將到期,兌付日分別為3月31日和5月12日。在公司控制權問題仍未解決的情況下,15億元能否兌付或仍是一個未知數。
編輯:孔雪玲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