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淺議我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發展與標準規范

王曉鋒 · 2017-03-03 11:06 留言

  在國家、地方政策支持與廣大企業積極參與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簡稱“PC”)近年來在我國快速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層PC剪力墻住宅技術體系。但由于種種原因,行業發展仍存在造價偏高、認識不統一、持續動力不足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缺少標準規范”常作為最主要的問題被提出來。真實情況是不是這樣的呢?本文主要介紹我國PC不同發展階段及標準規范發展情況,以供讀者了解目前標準規范的實際情況,思考今后的標準規范及有關工作對策。

  本文作者:王曉鋒,工學博士,研究員,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標準規范處副處長,建筑工業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早期發展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我國處于計劃經濟時期,主要采用高度標準化的模式建造房屋。在我國高校的專業設置中,建材專業的前身大多是“混凝土制品”專業,主要原因是那時沒有預拌混凝土,混凝土只有預制和現場拌制兩種應用方式。

  由于這個時期模板與混凝土輸送技術較為落后,且鋼產量低難以發展鋼結構,造成除少數現澆混凝土結構外,建筑結構形式以砌體結構和PC居多。典型的PC應用形式有全裝配干連接排架工業廠房結構、采用預應力空心板的磚混及各類砌體結構、裝配式大板多高層結構以及各類預制疊合樓板應用等,還有少數地區應用的工業屋面折板結構、現澆預制結合的升板結構等。這個時期的各類PC均具有較高的工業化水平,能夠做到節約材料、降低造價。

  房屋建設高度標準化,有限的設計圖紙不斷復制,針對標準構件編制設計圖集,在這些條件下,數量有限的標準規范可以滿足工程建設需要。

  現澆混凝土結構的蓬勃發展

  由于早期的PC技術體系成本過低,存在整體性差、使用功能不良等問題,再加上PC建造的各個環節無法滿足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大規模建設需求,最終使PC的比例迅速降低并造成行業萎縮。同時,巨大的工程建設量及農民工進城提供的廉價勞動力,隨著預拌混凝土及泵送技術的進步,推動了我國現澆混凝土結構的蓬勃發展。現澆混凝土結構的發展離不開標準規范的支撐,特別是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系列結構設計規范,具體包括可靠度規范、荷載規范、抗震規范、混凝土規范、高層技術規程等。

  上述規范以組織全行業完成系統科研工作為基礎,成果作為“公共技術”為全社會共享、受益。在計劃經濟時代,為標準規范編制提供依據是廣大建筑工程行業的共同目標與榮譽。以89系列結構規范為基礎,現澆混凝土結構不斷發展,系列規范又在本世紀的2002、2010兩個年代完成了兩輪修訂,形成了目前正在實施的2010版結構規范。由于在這兩輪規范修訂期間,PC還沒有發展起來,造成2010版結構規范的規定多是針對現澆結構提出。

 曾經有專家說過玩笑話,“目前推廣PC難度很大,與現澆結構的系列結構規范編的太好了有很大關系”。真實的情況也是這樣的,我國的PC在近20多年沒有與現澆混凝土結構同步發展、進步。例如,邊緣構件(暗柱、端柱)的配筋構造現行規定是規范多輪修訂逐漸加嚴形成的,對現澆結構來說這是可以克服的施工難點,但修訂過程中并沒有考慮過PC如何處理,也造成了現今PC剪力墻的尷尬(如下圖)。

  

圖  復雜的PC剪力墻邊緣構件鋼筋構造

[Page]

  新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發展問題

  新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在近年來的發展中遇到諸多問題,很多問題都會牽出標準問題,下面分別介紹。

 等同現澆問題

  如前所述,我國目前的結構規范在混凝土結構領域主要是針對現澆結構規定的。具體到抗震設計,針對“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準兩階段設計,對于大多數建筑結構,是以小震彈性設計結合概念設計、抗震構造措施來滿足設計要求。

  目前以我國高層住宅為主的PC結構主要是“等同現澆”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等同現澆”主要指與現澆結構采用相同的計算方法與構造措施,這樣才能在現有條件下做到“能設計、會設計”。“等同現澆”的設計方法沒有問題,但機械化地照搬現澆結構的構造措施,對裝配需要考慮不夠,會給PC發展造成困難。如剪力墻邊緣構件配筋(如上圖)與分布鋼筋連接的構造都模仿現澆結構,且現場施工組織與協調也是現澆工程的模式,造成的結果就是難于安裝且效率低、經濟性差。

  標準與研究

  標準的編制需要系統研究與工程實踐總結。行業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2014在2003年立項,歷時11年才完成編制工作,主要原因就是研究工作不充分、工程實踐偏少,造成編制依據不足。至2016年底,目前PC領域設計、施工、驗收方面的主要標準規范如下表,表中標準規范以已有研究與工程經驗為依據,已能滿足目前主流PC工程建設的基本需求。依據現有標準規范,還編制了系列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相關的國家建筑設計標準圖集。

  表  我國PC領域相關技術標準

  目前行業還缺少的主要是針對構配件(如吊件、夾心墻板連接件、密封膠及各類預制構件等)的檢測方法標準及應用技術規程,這些標準的編制難度較大,短時期內估計仍將是以企業標準(多為參考國外標準)為依據。

  新結構體系

  全面發展PC,進一步接近“像搭積木一樣造房子”,就要進一步突破“等同現澆”,開發新的結構體系,并積極將PC與消能減震技術相結合。相比現澆結構的研究與標準發展歷史,新型PC體系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有限的研究工作并不能說明所有問題,這也是部分新結構體系的設計與構造方法難以在行業形成共識的主要原因。

  PC領域的研究,要充分考慮設計、施工的聯動,不考慮施工操作的結構體系是沒有生命力的。研究工作還需考慮與結構體系、整體設計方法關聯,部分研究很重視結構設計不等式(S≤R、S≤C)左邊(S)如何計算,而對于右邊的限值則往往重視不夠。對于新結構體系,層間位移角之類的整體驗算指標限值如何確定、是否可以突破抗震設計的多道防線等,是不可回避的系列問題。

  行業管理

  現有的行業管理體制主要與長期發展的現澆結構互相適應,但對PC發展來說還存在諸多管理上的弊端。如EPC模式及隨之的工程驗收等技術管理問題,現澆混凝土結構同樣會遇到,只是沒有發展PC需求這么急迫;工程項目過分追求速度帶來的設計周期過短及大量的“三邊”工程,現澆結構或許還可以克服,但PC則很難適應。

  在標準供應方面,以往政府控制所有標準的立項與供應,造成技術標準更新周期長,標準缺失問題日趨明顯,這些問題通過工程建設標準改革將有所改變。

  人員

  在現澆結構的發展歷程中,結構設計軟件和平法標準設計圖集提高了建造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對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F澆結構建設的固有模式已經形成,標準規范數量爆發性增長,造成從業人員(特別是施工、質量監督領域的基層人員)漸漸養成不看標準的不良習慣。

  對于缺少規范的說法,最常聽到的是缺少預制構件進場及工程驗收的依據,而這些規定在《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鋼筋套筒灌漿連接應用技術規程》JGJ 355-2015中均有明確規定。PC的建造要比現澆更復雜,標準的規定也更為繁瑣。不但要看規范,還要看懂規范,目前PC行業中因為未執行規范或錯誤執行規范已產生一些質量問題。

  發展展望

  在標準供應方面,國家已開啟標準化工作的全面改革。國務院2015年3月印發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將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協同推進的標準化工作格局,并將發展團體標準作為重要改革措施;質檢總局、國標委于2016年3月正式印發《關于培育和發展團體標準的指導意見》,正式推進團體標準編制工作;住房城鄉建設部2016年8月印發《關于深化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改革的意見》,確定政府制定強制性標準、社會團體制定自愿采用性標準的目標,并將建立以強制性標準為核心、推薦性標準相配套、團體標準為支撐、企業標準為補充的新型標準體系。

  改革為標準供給提供了新的供應渠道,未來缺失標準不應再成為無法推廣PC的理由。所有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都可以通過編制團體標準或企業標準滿足工程建設需要,遇到問題的企業不應考慮等著國家提供標準服務,而是考慮如何自己建立技術標準。當然,不是編出了標準就可滿足工程建設需要,標準編制渠道放開,并不意味著在編制程序與安全適用方面的放松。

  未來政府主要負責制定有限的強制性標準和公共基礎類推薦性標準,管理標準的數量將進一步減少,將在標準體系建設及每部具體標準上將要給予更大的投入。對于影響全行業的強制性標準,除了給予更多的經費支持與扶持,在標準發布后的執行期如何維持,如何與國家投入的各類研究項目互動,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由于在科研與標準領域的“舉國體制”模式已不存在,建筑業也很難復制航天、鐵路、公路等領域的“辦大事兒”經驗,而我國還缺乏發達國家對企業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的保護機制與社會意識,這些又都不利于PC技術與標準的發展。住房城鄉建設部2017年1月發布了《工程建設標準涉及專利管理辦法》,允許通過一定程序在推薦性國家、行業標準中納入專利,學會協會發布的團體標準也不排斥專利。未來在研發與知識產權方面予以投入的企業,可通過編制標準并納入專利的方式,在推動技術應用的同時保護自主知識產權。但也不得不承認,目前國內PC領域能夠在專利、標準、技術推廣與經濟效益多方面共贏的企業,還很少見。

  對PC技術本身,牢記提高質量、提高效率、減少人工、減小消耗的發展“初心”,充分發揮建筑工業化與裝配式建筑的技術優勢,優化連接方式,積極推廣高強混凝土與預制預應力技術,擴展裝配式建筑的類型、結構形式與應用范圍,才能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最終惠及全社會及所有行業企業、從業者。這些技術創新與突破,都需要技術與標準工作同步。

  具體在新結構體系方面,既可以通過研究編制標準,也可以在現有標準規范框架內采用抗震性能設計的方式,采用“一事一議”的設計模式。對于行業普遍關注的低多層“干連接”PC建筑,相信近期就會通過這種方式開展試點應用。

  結語

  以上對我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發展與標準規范的一些問題談了淺顯的個人看法,在此僅供各位同仁參考,歡迎給予批評、指正。希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行業與標準規范事業的明天會更好。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4-05 16:50: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姜堰市| 新竹市| 喜德县| 承德市| 巫山县| 沅陵县| 清河县| 儋州市| 阿拉善左旗| 永川市| 宁晋县| 洱源县| 沿河| 南宫市| 高阳县| 吴桥县| 区。| 滁州市| 平远县| 中方县| 乐清市| 安图县| 象州县| 南康市| 慈溪市| 陇川县| 锡林浩特市| 定襄县| 巴里| 西乌| 临洮县| 江永县| 精河县| 广南县| 庆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德化县| 简阳市| 黄石市| 双城市| 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