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長春:2016年全年水泥產量下降9.7%
日前來自長春市統計局的信息顯示:2016年,在東北經濟“爬坡過坎、轉型跨越”的歷史關口,長春市緊緊圍繞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創新發展,經濟運行在困境中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上升態勢,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成為東北經濟的一抹亮色。2016年,長春經濟交出了一份逆勢上行的成績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2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8%。
經濟增速“領跑”東北四市
從去年全年GDP走勢看,一季度增長6.3%,上半年增長7%,前三季度增長7.3%,全年增長7.8%,走出了一條逐步上揚的漂亮曲線。長春全市經濟總量已接近6000億元,凈增398.5億元,其它主要指標也呈現良好發展勢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5%,以上三項指標增速均居東北四市首位。地方財政收入增長7%,居東北四市第二位,這是歷年來長春首次取得多項指標同時位居東北四市前列的優異成績,為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了“打先鋒、站排頭”的積極引領作用。
服務業率先實現提檔晉級
長春全力推動服務業發展攻堅提速,在打造經濟量級升級版中率先實現服務業提檔晉級,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服務業企業數量明顯增多,截至目前,凈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962家,同比增長1.8倍,全市共有服務業企業1488家。服務業增速不斷加快,2016年增速達9.4%,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0.5個和1.6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45.2%,比去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1%,在三次產業中為最高,比第二產業高出7.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十分明顯。
工業經濟實現反轉回升
工業一直是長春的優勢產業,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當前工業仍然在長春經濟發展中占主導地位。去年,長春工業經濟結束負增長狀態,自3月起實現反轉,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278億元,增長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32.2億元,同比增長8.3%,增幅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3個和2個百分點。七大重點行業增勢良好,全年實現產值8792.1億元,增長8.5%,占全市工業比重達到94.8%。重點工業企業生產回穩。一汽、亞泰、長客、皓月、省電力、豐越等6戶百億級企業累計完成產值5383.8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一汽集團逐步恢復常態,完成產值3954.8億元,增長10%,高于全市工業增速1.5個百分點。全市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54萬輛和247.7萬輛,分別增長15.6%和11.7%。新興產業培育不斷加快。在抓好傳統工業的同時,長春加大新興產業培育力度,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占比分別由上年的8.2%、23%提高到8.4%和23.3%。工業經濟的企穩回升為“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吉林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有效投資持續發酵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東北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普遍下滑的背景下,長春不斷加大有效投資力度,充分發揮投資在調結構、補短板、引領發展新動能等方面的關鍵作用。2016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59億元,增長10.5%,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4個和0.4個百分點。投資主要流向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特別是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
民間投資較為活躍,完成3465.8億元,增長21.8%,占全市投資比重達74.4%。全市在庫億元以上項目達到1086個,比上年同期增加227個,10億元以上項目252個,其中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長白烏鐵路改造等六大百億元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301.5億元,助推經濟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
新增“四上”企業增添新動力
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四上”企業已超2000戶,拉動全市GDP增長1.7個百分點。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由上年的6.2∶50.1∶43.7調整到2016年的5.4∶49.4∶45.2,一產比重下降0.8個百分點,二產比重下降0.7個百分點,服務業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更趨合理。財政收入下滑勢頭得到扭轉,全年達到415.5億元,增長7%,同比提高9.3個百分點。工業企業運行質量明顯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1.3%,比去年提高21.3個百分點;工業利稅增長5.3%,比去年提高22.3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長14.8%,拉動全市工業增長3.2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110.7億千瓦時,增長9.2%,增速高于全省10.1個百分點,說明實體經濟在逐步實現恢復性增長。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內生動力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長春在優化經濟結構上開辟新路徑,在轉變產業發展方式上實現新突破,持續激發了強大的內生動力與活力,經濟發展實現了從“量”到“質”、可持續發展的轉變。2016年,長春“三去一降一補”成效明顯,其中,全年水泥產量下降9.7%,商品房銷售面積1017.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2.85%,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1.94元,同比減少0.73元,六大高耗能產業產值占比由14.6%下降到13.6%,單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5.3%。
2017年,全市上下將深入貫徹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對標高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實現全市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編輯:俞美玲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