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砂石規劃:每個縣布局1-2家年產超200萬噸基地
日前,《貴州省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正在征求意見。
《實施方案》透露,據行業統計,截止2019年,貴州省砂石土礦山數量為2211個,全省砂石骨料企業和站點1786家,砂石骨料產量8.9億噸,產值超過300億元,帶動從業人數10萬人以上。
當前行業存在生產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技術力量不強、工藝裝備不夠先進、綠色發展水平不高、運輸成本高、輻射半徑小、機制砂石成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亟待整合資源、升級改造和轉型發展。
《實施方案》要求:
整合省內機制砂生產企業
到2022年,力爭100萬噸及以上企業的產能總量占全省產能的比例達到30%,全省砂石土礦山最低規模為 30 萬立方米/年。
到2025年,力爭生產規模100萬噸及以上企業的產能總量占全省產能的比例達到50%,建成5-10個超大型機制砂石生產基地。
鼓勵現有合法砂石企業兼并重組,進行資源整合。合理設置布局礦權,建立省內合理的機制砂石供應體系,既保障供給,又防止“一哄而上”造成產能過剩。
優化布局機制砂石生產基地
鼓勵和支持國有大型企業參與機制砂石項目的投資、生產和經營,進一步規范既有小規模機制砂石生產企業,推動機制砂石產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化、規模化轉變。
每個縣、區(貴陽市所轄區域除外)合理布局1-2家年產200至500萬噸砂石加工基地或集散中心保障當地需求。
有序保障省外市場需求
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結合“長三角”、“珠三角”及毗鄰重慶、湖南等周邊重要城市群的建設需要,大力推進“黔石出省”,在遵義、畢節、黔南、黔東南、銅仁等地應布局建設一批500至1000萬噸的超大型機制砂石生產企業。
培育龍頭企業
依托中國水利水電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貴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保利久聯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重點企業,打造機制砂企業集團,促進砂石骨料與水泥、混凝土等產業的集成。
推進智能化改造
支持智能化生產工廠改造,建設集礦石破碎、粉塵收集、廢水處理、物料儲運、智能監控、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等于一體的數字化、柔性化的智能工廠。
打造“互聯網+砂石骨料”,把貴州機制砂石質量管理系統融入全省的建材云系統。加快完善機制砂石電子商務支撐服務體系,優化機制砂石電子商務發展環境。
全面推行凈礦出讓
開展砂石礦直接“凈礦”出讓,嚴格執行“政府管控資源、市場配置資源、平臺交易資源”工作機制,進一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加強運輸保障
鼓勵年運量150萬噸以上的機制砂石企業建設鐵路專用線。
對機制砂石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工作給予支持,加強與廣鐵、成鐵集團對接,提升黔東大門碧江東站年吞吐量以及烏江航運由目前500萬噸級運力提升至1000萬噸級,進一步促進“黔石出省”。
目前,《實施方案》正在征求意見。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