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中國水泥熟料產能百強榜之大數據分析!
截止到2016年,中國水泥網已經連續9年發布中國水泥熟料產能百強榜,見證了企業熟料產能規模的變化,同時透過百強榜也能看到中國水泥版圖的變化。筆者將百強榜發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4-2007年,第二階段是2008年之后,2008年,南方水泥異軍突起,一躍成為中國熟料產能排行榜第二名,中國水泥市場格局也發生明顯變化。
2004~2007年,海螺一枝獨秀
21世紀初是新型干法進入蓬勃發展的初級階段,2004年初,在國民經濟宏觀調控過程中,各部門開始落實國辦發【2003】103號文,在信貸、土地批租、環保評估和項目審批等方面采取了更為慎重的態度,水泥新型干法生產線高潮頓時平落,各企業放慢了發展新型干法的步伐,新增新型干法熟料產能的釋放在2005出現明顯回落。
圖1:2001-2007年新型干法熟料產能累計及新增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中國水泥研究院
2004年開始,中國水泥網發布水泥熟料前十企業排行,2005-2007年發布前十五企業排行榜。2004-2007年,海螺水泥新型干法熟料產能遙遙領先,第二名的熟料產能只有不到2000萬噸,2004年海螺水泥一家新型干法熟料產能占全國的比例為13.87%。
圖2:2004-2007年前十家企業產能集中度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中國水泥研究院
從下表可以看出,2004-2007年,部分水泥企業在前十強排行榜中已經消失,例如2004年重慶騰輝水泥位列排行榜第8位,2005年被拉法基瑞安并購,拉法基瑞安成為后起新秀,一躍升至2005年排行榜第二位;亞泰集團2004年在排行榜中仍有一席之位,2005年以后,就已經被擠出前十強名單。還有一批水泥企業在這期間加快新型干法生產線的投產或并購步伐,例如中聯水泥,2007年一躍成為第二大產能;華新、臺泥從2004年的十名之外躍升至2007年前五名之內;中材、華潤到2007年也都榜上有名。
表1:2004-2007年中國熟料產能前十名企業排行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
從2005-2007年前十強企業新型干法產能新增來看,2005、2007年前十家企業新型干法產能的增長對于全國新型干法熟料產能增長的貢獻率在41-42%,2004年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嚴格禁止新建和擴建有關水泥生產項目,于是2006年主要企業熟料新增產能大幅下降,2006年前十大企業新增新干熟料產能只有128.72萬噸,對于全國新型干法熟料產能新增的貢獻率只有1.5%。實際上,到2006年,排行榜前十五名的企業名單就已經奠定了之后這些企業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2008~2016年,前五年新干產能大干快上,中國建材產能持續領先
從2008年開始,中國建材旗下又通過重組出現了另一個大型水泥企業--南方水泥,通過一年多的并購,南方水泥一躍成為熟料產能規模第二大企業,加上中聯水泥,中國建材旗下的熟料產能規模開始一路領先。
2008-2012年全國新型干法熟料產能大規模投放,年均新增產能近2億噸,在2009年38號文之后,2010年大企業(前十強)新增熟料產能貢獻率降至36.5%,可見大企業對于政策的執行要好于小企業。2008-2016年九年間2008、2012、2014、2016年大企業熟料投產出現快速增長,2008年前十強企業熟料產能新增貢獻率為74.2%,南方水泥的出現是最主要因素;2012年G10新干熟料產能新增的貢獻率達到124.6%,大企業產能釋放力度加大,中國建材并購步伐的加快使其一家企業2012年當前新增熟料產能貢獻率就達到78.5%;2014年中國建材產能新增速度放緩,但海螺當年新投產規模較大,海螺一家熟料產能新增貢獻率達32.3%;2016年,前十強內大企業合并重組大幅提高了產能集中度,兩材合并、金隅冀東合并、華新整合拉法基產能,令前十強名單發生變化,天瑞、亞泥重回前十強名單,然而從企業產能新增來看,前十強名單中實際發生產能新投產的只有海螺、華潤、紅獅三家企業,下圖中G10新增熟料產能貢獻率2016年達到353.75%則完全是由于企業合并重組導致,實際產能新增貢獻率只有不到44%,與前幾年差不多。
圖3:G10(前十強企業)新干熟料產能新增貢獻率(%)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中國水泥研究院
截止到2016年底,新型干法熟料產能前十企業產能集中度(C10)為56.3%,較2015年顯著提升4.3個百分點,年內兩材合并、金隅冀東合并、華新整合拉法基產能為C10的提升做出巨大貢獻。2016年C20為64%,較2015年提高1.8個百分點;C50為74.77%,較2015年提高0.36個百分點,C100為81.85%,較2015年回落0.15個百分點。
圖4:2008-2016年前十、二十、五十及一百強企業熟料產能集中度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中國水泥研究院
縱觀2008-2016年中國水泥熟料產能排行榜,中國建材與海螺水泥持續保持前兩名之位,第三名由臺泥易主為冀東,再次易主為華潤水泥,然后是中材集團,直到2016年兩材合并中材集團旗下水泥產能合并計算進中國建材;金隅冀東合并,金隅冀東成為第三大熟料產能企業;常年保持在排行榜前十五名只之內的華新水泥與拉法基瑞安受拉豪全球合并的影響華新水泥整合拉法基瑞安的水泥產能,2016年華新拉法基成為第四大熟料產能企業。前十強中紅獅集團是唯一一家非上市民營水泥企業,產能規模常年保持前十之列。
2004-2016年水泥企業平均熟料產能也出現顯著增長,尤其是2008-2012年,前十強企業平均產能由2004年的1248.5萬噸上漲至2008年的2008.42萬噸,2012年快速上漲至8275.67萬噸,隨后變化幅度放緩,2016年為10351萬噸。
圖5:前十、二十、五十、一百家企業平均產能規模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中國水泥研究院
2008年及以前國內沒有億噸級熟料產能企業,自2009年出現第一家億噸熟料產能企業中國建材之后,2010年海螺水泥熟料產能超過1億噸,一直到2016年金隅冀東合并變成三家。2008年500萬噸以下的熟料生產企業有81家,到了2016年收縮至59家。
圖6:2008、2016年前100強水泥企業熟料產能規模分布比較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中國水泥研究院
透過以上數據分析可以印證中國水泥企業如下發展結論:
1、水泥企業熟料產能2008-2012年快速增長,這與中國水泥行業該階段呈現快速發展相吻合;
2、大企業對于國家宏觀調控與產業調控政策執行較好,但只限政策發布當年及后面的1-2年,之后的新增產能投放仍以大企業為主;
3、2008、2012、2016年是水泥熟料產能集中度提升的重要節點,并購重組是產能集中度明顯提升的主要原因;
4、盡管前十強、前二十強水泥企業地位穩固,但后期也不乏相互之間繼續并購重組的可能。
編輯:jirong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