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青:慶祝華新成立110周年暨2017新年總裁致辭
新年甫至、金雞報吉!
2017年,我們迎來華新水泥110華誕,這是一個值得慶祝也值得驕傲的時刻。
110年前,前輩們扛起民族工業振興重任,為中國開創了一個百年品牌;而110年后,在我們這一代人不懈堅持和努力下,這個傳統產業實現了華麗轉身。
有人說,百年企業的形成必然有其獨特的企業文化。我認為,支撐起華新水泥百年基業的文化基因就是:“開放、創新、發展、奉獻”。
開放,是華新水泥百年品牌長青的基礎。
大家知道,“開放”促成了華新的誕生。1907年,在“洋務運動”主將——湖廣總督張之洞倡議下,華新成為“中國水泥工業的搖籃”;“開放”讓華新勇于引進吸收外來先進技術和文化,“開放”更拓寬了華新人的國際化視野。華新和拉豪的強強聯合,使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容應對經濟全球化、多元化新格局。同時,“開放”也培養了華新人包容意識,營造出“五湖四海”的文化。公司現有15900多名員工中,除了20多個民族,還有不同國籍的員工在一起工作。
創新,是華新水泥百年品牌長青的靈魂。
在華新110年歷程中,雖然不同階段所處的環境不同,但如果沒有創新的文化,華新發展的動力源泉可能早就枯竭。
縱觀華新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引進外來先進文化、不斷消化吸收、而又不斷再創新的過程。從被譽為中國水泥工業里程碑的“華新型窯”,到全套水泥新型干法技術和高效粉磨技術,至2016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的“水泥窯高效生態化協同處置固體廢棄物成套技術與應用”,無不是華新人不斷創新的結晶。
發展,是華新水泥百年品牌長青的核心。
在歷史上,華新曾多次面臨險境,但通過牢牢把握發展這個核心,解決了企業生存和成長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絕處逢生。
上世紀80年代末,面臨設備超期服役、規模小、人員多、成本高等困難的華新,被逼到了“出局”的邊緣。通過擴建4、5號窯,生產規模達到了350萬噸/年,一躍成為當時全國單廠產量第一的水泥企業。上世紀末以來,華新走出黃石,大力實施“十字型”水泥發展戰略,走上了一條“由舊變新、由大變強”的快速發展道路。
奉獻,是華新水泥百年品牌長青的動力。
奉獻是幾代華新人傳承下來的一種最樸素的精神動力,華新走過的110年,也是堅持奉獻的110年。北京50年代的十大建筑、北京亞運村、葛洲壩、京珠高速公路,長江中下游大多數公路和鐵路大橋、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華新水泥筑起了座座豐碑。
發展到21世紀,華新人追求的目標又賦予了新內涵,即企業發展要與社會、自然、員工等相和諧;發展一地、造福一方。
讓我們尤感驕傲的是,從2007年華新跨越百年至2017年的這10年,雖然中國水泥工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我們經受住了考驗,讓這家百年老廠煥發出新春和活力。
短短10年間,華新從一家單純從事水泥生產的企業發展成為集水泥、混凝土、骨料、環保處置、EPC工程、裝備制造等六大產業于一體的全球化建材集團,在全國十余個省市及海外的塔吉克斯坦、柬埔寨擁有150余家分子公司,名列中國制造業500強和財富中國500強;水泥總產能已超過9000萬噸,成為全國排名前列的水泥巨頭。
特別是近年來,華新主動適應“新常態”,在戰略上積極實施“環保轉型、海外拓展、傳統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以及整合與創新優化”四大戰略,始終位于行業轉型升級的最前沿;在內部運行上持續開展聚焦成本、聚焦客戶、聚焦人“三個聚焦”,由內而外全面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2017年不僅是華新110華誕之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我們已站在了一個新的更高起點上。
歷史和偉大的事業召喚著每一個華新人,要不忘初心、團結一致、不斷開拓、奮力前行,為建設創新協調、綠色共享、開放融合的新華新而努力奮斗!
在這辭舊迎新之際,借此機會,我代表公司向全體員工及家屬致以新年的祝福!向節日期間仍堅守工作崗位的干部員工表示誠摯的慰問!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愉快、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華新水泥總裁 李葉青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