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預拌混凝土行業發展報告
預拌混凝土行業作為剛剛發展30余年的新興行業,經過快速增長和積累過程,目前已經成為超過水泥產業規模的基礎建材行業,2016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壓減過剩產能,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降本增效,2016年國家基建投資保持上升態勢,各地基建項目正在陸續開工建設,預拌混凝土市場需求總體平穩、個別地區穩中略有進。
預拌混凝土產業目前已形成了從材料設計、原材料制備、混凝土生產到物流運輸的產業鏈。借助國家近年來的經濟發展動力,預拌混凝土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因為經濟轉型與產能嚴重過剩,預拌混凝土產業依靠速度和規模實現發展的路徑已走到盡頭,全行業年均20%以上的年增長率已不復存在,預拌混凝土行業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目前,制約混凝土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是:創新乏力,大而不強,產能過剩,弱勢難撼。尤其是近年來,在供求關系不斷惡化、宏觀經濟運行持續向下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全行業產銷量、經濟效益指標下滑,正面臨新常態發展周期中的重要轉型期。
一、預拌混凝土行業發展基本概況
1、企業數量
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數量共計10533家,同比增長3.88%;2016年上半年,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數量增至10788家,較去年同期的10396家增加392家,增幅為3.77%。
2、產量情況
據商務部統計,2015年我國預拌混凝土產量共計18.34億立方米,同比減少1.53億立方米,降幅達7.7%,為1998年以來首次負增長。總體來看,我國預拌混凝土產量變化情況同宏觀經濟走勢基本一致。
2016年1-6月份,全國基建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增長20.9%,增速較去年同期上漲1.8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6.1%,增速較去年同期上漲1.5個百分點;房屋施工面積與新開工面積較去年同期均有好轉,尤其是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14.9%,去年上半年則是同比下降15.8%。
發改委9月30日發布數據顯示,8月全國水泥產量同比增長1%,去年同期為下降4.2%;商品混凝土產量增長5.1%,增速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1-8月,全國水泥產量154061萬噸,同比增長2.5%,去年同期為下降5%;商品混凝土產量110345萬立方米,增長6.8%,增速同比提高4.3個百分點。下圖為2016上半年全國主要地區商品混凝土生產增長情況。
二、行業政策及影響分析
1、綠色發展政策
綠色發展是國家政策的主導方向。近年來,國務院及有關部委相繼發布了一系列政策,如《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促進綠色建材和應用行動方案》、《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等,此外,針對預拌混凝土的綠色生產與管理,住建部發布《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及管理技術規程》,各項政策基本情況見下表。
[Page]
2、高性能混凝土推廣應用政策
為加快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住建部和工信部聯合下發《關于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的指導意見》,在《意見》指導下,《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指南》、《高性能混凝土評價標準》、《高性能混凝土推廣應用試點工作方案》相繼印發,而各地區也積極響應,紛紛組織學習并推出地方性技術和管理標準。
3、資源綜合利用政策
2015 年6 月12 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關于印發< 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 的通知》,文中把金屬礦山的廢石排除在外,并規定綜合利用比例達到70% 方可退稅,基本上預拌混凝土行業難以達到,不利于預拌混凝土行業在綜合利用領域作用的體現。
4、資質管理政策
2014 年以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陸續出臺《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和《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和資質標準實施意見》,預拌混凝土被列入專業承包序列實行資質準入與考核,由企業工商注冊所在地區的住建主管部門審批。由于預拌混凝土企業和傳統建筑業施工企業的職能設置和運作流程差異較大,部分預拌混凝土大企業集團在申請資質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政策瓶頸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限制了預拌混凝土行業的發展和規模化企業成長。
四、預拌混凝土行業現狀
1、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產業結構不合理,行業話語權低
我國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眾多,雖已有一定數量的領軍企業,但大部分企業生產和資產規模過小,總體上仍以中小企業為主,分散弱小,行業集中度低;雖然行業發展較快,但大多數企業仍然處于價值鏈低端,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在產業鏈上下游中的議價能力居于弱勢,在市場競爭中話語權不夠。另外,行業長期普遍存在的企業間相互拖欠款的問題,使企業生產經營陷入困境,并進一步加劇惡性競爭現象,部分企業生存難以為繼。
(2) 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市場秩序不良
由于需求側的結構問題,市場被低端產品充斥,高端產品難以打開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比較嚴重,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和動力不足,惡性競爭泛濫。低質量的產品埋下了許多工程隱患,為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3)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管理效果微弱
從政府到行業協會,對混凝土市場與產能的預警遠遠不夠,并沒有一個合理的行業準入門檻,即便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當下,也沒有一個信息平臺,發布有效可靠的信息。當前產能的全面過剩,行業缺乏有效的監管與引導,以及準入、退出機制的缺失,不能為企業兼并重組提供有力的支持。
(4)市場信息渠道松散,亟待高效整合
混凝土的市場信息依然在市政建設、建筑、建材、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領域各自集散,各自發展,相互間沒有有效的通達渠道,致使產能相互重合,無法緩解過剩產能的狀況,迫切需要對于市場信息渠道的高效整合。
2、預拌混凝土現狀分析
(1)行業拐點或已來臨,但市場需求仍將保持高位運行
受宏觀經濟運行持續向下,尤其是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等因素影響,作為投資拉動高度依賴型的預拌混凝土行業在“十二五”期間由高速增長轉為中低速增長甚至負增長,而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宏觀經濟保持中低速增長、房地產去存化、大規模經濟刺激不可期等外在動力減弱,內生驅動不足仍將是預拌混凝土行業所面臨的“新常態”格局。基于此,判斷“十三五”時期預拌混凝土行業的發展將呈現停滯或下滑局面,但總體來看,我國仍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關鍵時期,“十三五”期間我國依然將保持較大的建設規模,而新型城鎮化、建筑工業化和綠色建筑的持續發展,以及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原城市群建設、新一輪振興東北等一系列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將使得未來五年內市場對于預拌混凝土的“剛性”需求量繼續保持在高位。
(2)供給側改革將引領行業走向去產能與整合重組
預拌混凝土行業增長乏力,根本癥結在于供給側的結構性缺陷:低端供給嚴重過剩、中高端供給不足;同質化供給嚴重過剩,個性化、定制化供給不足。結構性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有效供給,因此,對于低端過剩產能的約束將成為預拌混凝土行業未來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主要方向,而去產能和行業整合重組將成為主要趨勢。去產能方面,提高產業門檻和加強對于質量、環保、安全等方面的過程監管將成為重要手段;而經濟下行周期,也將為以市場化的方式推動產業整合創造有利時機。
(3)創新發展將成為行業突破桎梏的重點方向
創新發展正在成為行業轉型的正能量,行業未來創新發展的重點將集中體現在觀念、商業模式、價值鏈、材料工程技術等方面。觀念創新方面,預拌混凝土行業定位要由傳統制造向生產型服務業的觀念轉變;
水泥- 混凝土在發展戰略規劃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產業一體化將成為商業模式創新的主要內涵;價值鏈創新體現在對于覆蓋水泥、礦山、外加劑、物流、研發、檢測、建筑工業化、資源綜合利用等多領域的全產業鏈體系構建方面;材料創新主要圍繞混凝土工程“更高、更大、更深、更精、更長”的發展方向,向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產品方向傾斜。
(4)預拌向預制轉型時機日趨成熟
裝配式建筑將是預拌混凝土向預制混凝土轉型的行業革命,隨著國家大力推行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以及高性能混凝土、地下管廊、海綿城市等政策法規的相繼出臺,預拌混凝土行業轉型的時機已經來臨。
雖然現階段我國預制混凝土行業發展面臨政策落地困難、專業人才短缺、市場環境惡化、工程質量堪憂、工程成本偏高、企業運行艱難等一系列問題,但仍將是城市化建筑轉型以及混凝土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Page]
3、預拌混凝土發展方向展望
(1)去產能、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行業龍頭涌現
預拌混凝土行業產能過剩,成為不爭的事實。大型建材上市公司的兼并以及對其他競爭對手的整合,將成為行業去產能的大動作。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材集團有限公司在京召開重組大會, 兩家公司合并重組, 正式成立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是典型范例。
(2)“三位一體”運營成為主盈利模式
北京金隅和唐山冀東二家超大型水泥和混凝土及礦山企業合并,在京津冀地區掀起大波浪,屬于資源型的水泥和砂石價格上漲,混凝土價格穩定甚至下降,大型綜合建材企業獲利,小型企業陷入困境。
(3)當前市場整合正在進行,企業分級化發展趨勢漸漸顯示
● 一類企業 市場份額60% 以上
承擔重點工程、擁有先進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模式、占有相關資源,具備不可撼動的市場競爭力。
● 二類企業 市場份額20-30%
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品牌,注重于個性化服務和靈活的生產供應,或者擁有具備特點的產品技術。
● 三類企業 市場份額10%
處于行業邊緣地區,在行業內外徘徊。
(3) 行業管理去政府化
中國混凝土企業的資質的弱化正在討論中,行業協會將發揮更大作用,商業行為和市場作用更加明顯:引入混凝土產品責任險等商業保險介入混凝土質量控制;引入專業機構從事混凝土質量控制業務審計,弱化政府管理混凝土企業的作用。
(4)混凝土產品趨于功能化、特色化發展
混凝土產品從過去的普通量大的C30 及以下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為主轉變成為功能混凝土、精細化產品發展,如裝飾混凝土、輕質泡沫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等。并且對于原材料也將多元化和品質化,利用固廢生產混凝土、利用微粉、超細粉替代膠凝材料生產混凝土。隨著礦山行業的環境整改壓力的加大,其運行模式從粗放加工向精細高品質方向發展,為混凝土產品質量的控制重視砂石質量提供了可能。
(5)混凝土產品市場向多極化轉化
預拌混凝土銷售市場由過去的滿足住宅房地產業需要為核心向著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城市高水平發展需要、農村建設需要多極化轉化。橋梁、鐵路、公路、核電、水電建設將是預拌混凝土大展身手的戰場。
(6)國內混凝土企業跟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走出國門、擴展海外市場
中國混凝土企業將跟隨國家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走出國門,到國外建廠。國內的優秀混凝土企業將以技術銷售、顧問型銷售、產品領先為打開市場的金鑰匙,并以關注環境、關注員工良好的企業形象贏得當地市場的尊重。
(7)預拌混凝土企業華麗轉身成為消納城市固廢的主力
預拌混凝土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消納城市固廢,如建筑垃圾,以及冶金廢渣、礦山固廢的主力軍而變身成為城市不再排斥的一份子。固廢消納一體化工廠成為良好的運行模式,做到固廢的100% 資源化利用、100% 產品市場化、100% 處理過程達標,是當前中國混凝土企業消納固廢的方向性指標。
(8)互聯網下智能型攪拌站的運行
預拌混凝土企業借助于飛速發展的互聯網,開發了“智能節約型攪拌站運行系統”,使得混凝土企業既要在市場好時吃得下管得住,滿足客戶需要,又要在市場回歸正常時無閑人穩得住,盈得合理利潤。“智能節約型攪拌站運行系統”利用互聯網、工控技術、ERP 系統、磅房無人值守系統、數字化全過程質量監控系統、GPS 監控系統、手機APP 等手段將企業運行的全過程聯通起來,減少人員干預和操作,實現過程自動化和智能化。
五、十三五期間預拌混凝土技術發展展望
1、高性能混凝土綠色低碳實現一體化技術。
以高性能混凝土為生產目標,結合粉體技術、骨料加工技術、功能型混凝土外加劑技術,以及綠色清潔生產過程,并在整個過程中以減少碳排放為重要評價指標的一體化技術,打通上下游的產業鏈,實現低碳和綠色的混凝土產業可持續發展模式。
2、輕骨料高強混凝土的應用技術。
輕骨料混凝土的高層泵送技術,拓展在城市高層建筑的應用空間,減重和保溫隔熱的混凝土新型材料應用將提高高層建筑的性能,并減少造價。
3、克服混凝土構件的脆斷、提高混凝土構件的延展性的技術。
實現混凝土高性能化的技術研究,通過纖維復合、有機和無機材料復合,提高混凝土的拉壓比。
4、混凝土微結構及其優化的研究。
從微觀角度解決和優化混凝土微結構缺陷,發揮更多功能型有機高分子和無機材料的微觀作用,使得混凝土從根本上修復微觀缺陷,提高耐久性。
5、混凝土低碳綠色發展技術。
通過研究混凝土礦物晶體結構和化學作用,按照混凝土性能調節功能,設計制備出標準化的單一或復合的鈣質、硅鋁質性能調節型礦物摻和料,以實現對礦渣—鋼渣、粉煤灰、硅粉、石灰石粉、偏高嶺土、煅燒高嶺土等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
6、耐久性設計大于100 年的混凝土規模化實現技術。
完善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實現常規化生產,提高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生產、供應鏈中的質量保證。
7、應用于免拆模板及混凝土結構材料的3D 打印技術。
突破3D 打印所用的漿料配置技術,用非金屬材料(如纖維增強水泥)代替金屬材料,用3D 打印方式制作模具,滿足復雜異形部品的制造。
編輯:徐潔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