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忠:一個沒有成本傳遞能力的行業不要把利潤建立在上游的施舍基礎上
今年,湖北混凝土協會向當地水泥行業發出律師函,反對水泥企業聯合漲價,并要求政府對水泥企業開展反壟斷調查。我到認為,真正需要反思的是湖北混凝土協會中個別領導人的思維定勢,要把自己企業的利潤索求定位在下游行業,而要上游行業讓利、施舍是可悲的。
先說漲價。今年,除了工資不漲還有什么物價沒漲?水泥生產成本中30%以上取決煤炭價格,全年煤價價格上漲200%以上;公路嚴控超載,水泥企業的物流成本也上升;國家加大環保監控力度,水泥企業環保投入加大;水泥產品市場需求不旺,產能嚴重過剩,產能利用率低下,財務成本上升。這一切勢必導致水泥企業提高產品售價來向下游傳遞新增成本,這是市場自然規律。
再說聯合漲價。每一個企業在產品銷售中都要維持自己的合理利潤,產品價格有漲有跌,長期是波動的。當所有的水泥企業都感到原燃材料價格上漲時,也必然會出現相同產品的價格集體上漲。一個行業協會的責任就在于維護公平競爭的行業自律行為,反對同行之間的低價傾銷的不正當做法。同時出現水泥價格上漲是多種因素構成的,當行業協會感到未來市場需求有下滑的趨勢,會建議會員企業停窯限產、錯峰生產,國家對煤炭行業的調控也是這樣做的,限產會漲價,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常干的事。實際上,在中國水泥行業要出現聯合漲價是很難的事,每個水泥企業的成本有差異,銷售渠道和客戶群體不一樣,整體價格不可能劃一,更何況水泥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還很低。整體出現漲價趨勢不能就說是壟斷。
我建議湖北混凝土協會是否換位思考,如果水泥整體漲價了就要求政府去查反壟斷,那煤炭都整體漲價了,水泥行業是否也要政府去查煤炭行業的壟斷行為?事實上,混凝土行業自身集中度極低,產能過剩比水泥行業還要嚴重,經營模式陳舊落后,作為行業協會不去認真解決自身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眼睛只盯著水泥價格是不恰當的。
水泥和混凝土本是一家人,要共同向下游施工單位用戶要效益,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而不是賒銷方式求生存。當今,向下游提供賒銷方式的行業,一定是自身產能嚴重過剩,外加行業無自律行為。我希望湖北混凝土協會把目光轉向用戶,把目光轉向自身內部結構,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同時也建議湖北省水泥協會主動與混凝土協會建立市場溝通和協同機制,妥善處理和化解矛盾,兄弟之間無需動干戈,和氣生財,眼睛向外,共同推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