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2017年水泥價格會否延續上漲行情?
2016年,全國水泥價格經歷了筑底回升的過程,價格一度跌至歷史低點,隨后價格出現強勢反彈,在8月份超過去年同期水平,11月份達到了2014年同期水平。8-11月份的全國水泥均價走勢圖給出了近幾年最漂亮的上升曲線,12月初價格仍保持上升走勢。下半年以來的水泥價格大幅上漲是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那么2017年這種上升勢頭是否還能延續呢?
圖1:近幾年全國水泥均價走勢(P.O42.5散裝,元/噸)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中國水泥研究院
首先來分析一下2016年全國水泥價格短時間暴漲的主要原因:
1、煤炭價格大漲導致成本大幅增加
2016年,國發7號文大力推動了煤炭供給側改革、去產能的步伐,全國煤炭市場供需關系發生明顯改善,同時受國際煤炭市場的影響,國內煤炭價格出現大幅上漲走勢,尤其是8月份之后,價格輪番大幅上漲,以秦皇島港山西產動力末煤(Q5500)平倉價為例,11月份最高值達到了740元/噸,較年初上漲了375元/噸,價格翻了一番。
圖2:今年煤炭價格出現大幅上漲
數據來源:Wind資訊,中國水泥研究院
煤、電是水泥、熟料生產中最大的成本端,煤炭價格上漲100元/噸,可直接導致熟料生產成本上漲10元/噸左右,2016年年內煤炭價格上漲350元以上,直接導致熟料生產成本上漲35-40元/噸左右。
2、環保限產、錯峰生產、臨時性停產造成供給受限
北方錯峰生產已經成為限制產能發揮、保障市場價格的一個重要舉措,2015年年底至2016年年初北方的錯峰生產繼續執行,需求不足導致東北、華北部分地區停窯時間有所延長;浙江地區G20峰會導致浙江大部分地區及周邊地區水泥企業臨時停窯,造成浙江地區8、9月水泥產量萎縮;各地環保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各地大氣污染治理污染企業停產停工層出不窮,水泥企業尤其是粉磨企業受到較大影響,生產連續性不能保障。
表1:1-3季度全國各地區停窯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中國水泥研究院
3、企業聯合重組,市場漲價意志統一
2015年以來水泥市場出現諸多大企業聯合重組案例,2016年,兩材合并以及金隅冀東充足令全國水泥市場格局發生重大變革、集中度明顯上漲。大企業強強聯合也造成了市場意志易于統一,同時水泥企業在上下游產業鏈中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因此價格集中上漲易于實現。
4、34號文后各地開展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動員大會,限產提價成重要抓手
5月份國務院34號文之后,中國水泥協會或地方水泥協會陸續開展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動員大會,限產提價成為增效益有效手段迅速傳遍全國。
5、價格處于歷史地位,企業效益不斷下滑,提價意愿強烈
2月底3月初全國水泥價格下跌至近十年歷史低位,一直到8月份,全行業利潤總額保持同比下降態勢。大部分企業上半年利潤同比大幅下降,在前幾年企業凈利潤同比增幅不斷下降,2015年全年利潤已經出現同比減少的情況下,企業迫不及待需要一場“價格革命”來提升盈利,行業也急需效益提升來提振行業信心。
8月份開始企業出現多輪大幅提價的行動,行業利潤增長率由負轉正,8月單月行業利潤總額超過了1-5月的總和。前三季度水泥企業凈利潤出現明顯好轉,1-10月份全行業利潤總額為332億元,同比增長47%,增速較1-9月提升13個百分點,10月單月利潤總額為83.4億元,再創年內新高。
[Page]
多重因素促成2016年水泥價格大幅上漲,那么2017年這種上漲趨勢能否延續呢?同樣也需要從多個角度去分析。
1、需求端
2016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在一季度增速回升之后又落入增速下滑甬道,直到9月份累計投資完成額增速企穩回升。房地產累計投資增速較去年全年明顯回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仍保持在較高水平,這是拉動今年水泥消耗同比增長的主要因素。但是從下半年開始基建投資增速逐月遞減,單月投資同比增速下滑;從水泥銷售情況來看,銷量同比增速逐季遞減,第三季度銷量同比增速降至1.5%。可見盡管上半年水泥需求有向好發展,但第四季度向好態勢已現頹勢。
12月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了2017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等各項工作。國家信心中心宏觀經濟形勢課題組發布的報告顯示,建議2017年經濟增長調控目標定在6.5%左右;有專家或機構預測2017年經濟增長目標將仍維持在6.5%-7%之間,國內主流金融或投行機構預測值為6.3%-6.6%之間,同時大部分投資機構認為2017年消費對整體GDP增速的貢獻將明顯高于2016年。可見市場對于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略顯悲觀。
從需求端細分來看,主要需求端有房地產和基建市場,房地產在2016年9月底出臺新一輪宏觀調控政策,意味著未來至少是短期內房地產活動很可能走弱。截止到11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已從上半年的20%以上降至7.6%,專家預測2017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將再次放緩至2%左右,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也將放緩至0-2%。房地產投資走弱將對水泥需求產生很大影響。
基建方面國內還需要更多的基建投資,從基建投資資金來源來看,未來幾年基建類相關的額外財政刺激擴張力度將縮小,PPP作為準財政渠道的重要性將越來越強,截至11月初,已公布的全國PPP項目庫總投資規模為12.46萬億,其中處于“執行階段”的PPP項目計劃總投資規模達1.56萬億,據估算今年前三季度PPP項目執行對應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為7000-8000億元,2017年預計“執行階段”的PPP項目計劃投資規模可能達到3-4萬億元,對應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1.5-2萬億元。如果2017年PPP項目落地較為及時,項目進展良好,基建將成為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的有效支撐,或許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對水泥需求產生的負面影響。
整體來看2017年需求端小幅上漲至負增長的概率較大,房地產的悲觀預期增加了水泥需求增速下滑或出現負增長的幾率。
2、供給端
據中國水泥網統計,1-10月份,全國新投產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10條,累計新增熟料產能1500萬噸左右;從跟蹤項目來看,目前在建生產線還有10條左右,但其中兩條為置換產能,投產后不會造成產能凈增加,還有已經停建的生產線,其余8條在建生產線投產后將增加熟料產能1450萬噸左右。供給端產能新增勢必加劇產能過剩矛盾,但從整體趨勢來看,一些生產線的投產及產能發揮會依據市場需求狀況而定,未來新增產能將更加萎縮,對全國水泥市場將不會有太明顯的沖擊,而局部市場可能會有一些波動。
另一方面,近兩年供給端集中度逐步提高,大企業集團合并、重組加速,2016年兩材合并、金隅冀東合并案之后水泥企業集中度發生明顯改變,隨著供給側改革及國企改革的繼續深入,不排除2017年水泥行業企業并購重組事件繼續上演。供給端集中度的提升將再次改變市場秩序,企業對價格的控制力將更強,價格的漲跌似乎將與單純的供需平衡拉開更大距離。企業漲價將更容易實現,但仍無法回避競爭市場的價格波動,截止到目前水泥價格已經會升值較為合理的水平,在成本端不會發生大幅漲跌的情況下預計明年繼續大幅提升的概率較小。
3、成本端
成本端對水泥價格會產生重大影響的是煤炭行業,11月,七大煤電央企帶頭簽訂煤炭低價長協合同促使煤炭價格高位回落,發改委積極推動和保障中長協履行,出臺多項措施力圖穩定煤價。很多人擔心2017年長協價能不能順利執行,業內人士表示通過今年的調控,發改委基本摸清了社會煤炭存量及實際供需情況,明年預計會在量上適度放寬,以保證價格回歸到一個合理水平。然而,從去產能任務來看,后續2-4年去產能還有2.5億噸需要退出市場,而2016-2018年是去產能任務攻堅時期,因此去產能壓力仍然較大。今年價格的大幅上漲或許有供需短暫嚴重失衡的因素,而隨著政策調控及市場自身平衡的逐漸加強,未來短時間價格大漲的可能性也將大幅降低,煤炭價格的小幅波動對于水泥行業也將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另外,其他成本端例如原材料成本、運費成本也在不斷上升,9.21運輸新政發布后也對水泥企業產生不小的影響,有人測算運費單價上調了35%。運輸新政的執行期間是2016.9.21至2017.7.31,也就是說在當前的水平上直到明年7月底運費價格將不會再次上漲,即2017年上半年水泥企業成本端的運輸費用將不會發生明顯波動。
整體來看2017年成本端的最大變數仍在煤炭行業,預計大幅漲價已成小概率事件,因此由成本端造成水泥價格大幅波動預計也將不太會發生。
4、社會因素(環保因素及其他)
環保因素成為水泥行業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無論是城市大氣污染治理還是企業的節能減排,在未來都將繼續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預計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措施中停產停工將繼續扮演主要角色,中小型水泥企業、尤其是粉磨企業將受到更大的環保壓力,對于產能退出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未來幾年內,因環保因素進行停產限產或將成為常態。
生態、環保等社會因素對水泥企業會產生間接的成本上升、產能發揮受限等影響,然而在全國范圍內社會因素、外部因素逐步在企業內部進行成本轉化、成本消化也將成為一種趨勢。這種外部成本內部化的過程如果是短時間內完成將很可能造成企業產品價格明顯上漲,但從國內進程來看這一過程具有長期、緩慢的特點,因此短時間內不會直接在銷售端有所表現。從2016年水泥行業情況來看,北方地區因大氣污染治理停產停工現象頻發,但因此企業大幅提高售價的現象比較少,因此預計2017年環保因素也將不能成為水泥價格大幅波動的誘因。
結束語:2016年全國水泥價格大幅上漲僅次于2008年水泥價格的波動幅度,價格的大幅波動有其成行的特定環境與影響因素,2017年此輪價格大漲的影響因素繼續存在的概率較小,因此不會再出現類似于今年的價格大幅波動。而在市場經濟中供需關系仍將是價格的最大影響因素,局部地區水泥價格上漲幅度偏離合理區間,在無響應需求的支撐下也必將回落。從企業端來看,競爭逐漸走向競合,企業對市場的掌控力逐漸增強,當價格回歸到合理水平時,企業更愿意去維護自身較好的獲利水平和環境,而不是破壞當前的“和平穩定”態勢。
編輯:jirong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