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全球產業集中和資本壟斷大勢 中國產業集中度較低

財經 周建軍 · 2016-12-19 10:20 留言

  目前,全球范圍的產業集中和資本壟斷創歷史新高,以產業集中、并購重組、系統整合為特征的“全球商業革命”正日漸熾盛。無論傳統制造業、新興產業還是金融業的集中趨勢都有加劇之勢。當今世界最大的跨國公司壟斷了飛機制造、汽車汽配、農用機械、碳酸飲料、軟飲料、煙草、制藥、農產品、液晶、電腦、移動通訊、網絡核心設備等產業50%以上的全球市場份額。

  跨國公司對生產、銷售、研發、服務等經濟活動的控制整合能力及對相關企業的并購重組能力越來越強。

  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7年,全球并購金額上升到4.2萬億美元(包括跨境并購1.64萬億美元)的歷史高位,相當于全球GDP的8%左右。從20世紀70年代到2008年,世界500家大企業的年全球并購凈值占世界收入的百分比增長了10倍。

  處于主導地位的大型跨國公司不僅對本產業鏈的業務活動進行直接的并購和重組,而且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成千上萬的供應商與合作伙伴進行實質的控制、協調和整合。因應世界經濟在金融危機后的產業集中和資本壟斷加劇,我國應加大產業集中發展的整體規劃,推動國內產業優化重組,培育本土跨國公司,并加大對各類跨國公司的監管力度。

  全球產業集中趨熱

  當前產業集中和資本壟斷發生在全球經濟的眾多產業部門,世界最大的跨國公司占有了飛機制造、汽車汽配、農用機械、碳酸飲料、軟飲料、煙草、制藥、農產品、種業等傳統產業50%以上的全球市場份額。

  例如,世界前兩大公司(全球行業排名,下同)分別占有了全球大型商用飛機100%的市場份額和全球20座-90座的小型商用飛機75%左右的市場份額,世界前兩大公司分別占有了全球碳酸飲料市場的70%左右,世界前五大公司分別占有了全球鋁土市場的45%和氧化鋁市場的50%以上,世界前十大汽車公司分別占有了全球汽車產業市場的77%左右,世界前十大制藥公司分別占有了全球制藥市場的近70%左右。

  這些大型跨國公司的全球主導地位與它們大規模的研究開發而保持的技術領先地位有著密切的關系。

  根據2014年《全球創新1000強》的統計,全球研發支出最多的20家公司(無中國本土企業)的研發支出1653億美元(約10248億元),大于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研發經費支出總和(8318.4億元)。

  在上述全球研發支出最多的20家公司中,最高的是德國大眾汽車公司,達135億美元,最低的是美國思科公司,達59億美元。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的研發支出超過了中國整個汽車業的研發支出總和(680.2億元)。羅氏等任何一家制藥企業的研發投入,都遠遠超過中國整個醫藥制造業(347.7億元)的研發支出總和。三星和英特爾兩家企業的研發支出達到了中國整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研發支出總和(1252.5億元)。

  不難看出,全球研發支出最多的20家公司也是《財富》全球500強等大企業排行榜的領銜企業。

  以IT為代表的新技術產業部門的集中和壟斷較為嚴重。由于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長期的技術積累和巨大的網絡效應,以IT為代表的新技術產業很容易產生集中和壟斷。

  以液晶、電腦、數碼相機、移動通訊為例,世界前三大公司分別占有了全球移動通訊設備市場的70%以上和全球移動終端電話的65%左右,世界前三大公司分別占有了全球液晶市場的50%以上,世界前四大公司分別占有了全球數碼相機市場的80%以上,世界前四大公司分別占有了全球電腦市場的55%左右。

  值得重視的是,來自美國的跨國公司高度壟斷了全球范圍的網絡核心技術設備。

  美國微軟公司占有了全球個人計算機操作系統市場的85%左右,美國英特爾公司占有了全球中央處理器(CPU)市場的90%左右,美國高通公司和蘋果公司占有了全球智能手機芯片市場的60%左右,美國思科公司也占有了全球核心交換機和路由器的較高市場份額。這些跨國巨頭勢必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信息安全產生很大的影響。

  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產業集中和壟斷尤其突出。

  一方面,以IBM案、美國電報電話公司案為標志,美國反壟斷標準不斷提高和變化,事實上大大提高了反壟斷法的介入門檻。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對以往必受禁止的巨型企業合并案大開綠燈。根據美國政府的統計數據,美國制造業非加權的產業集中度平均值約在40%左右,遠遠高于中國制造業多數產業的的集中程度。

  金融部門的產業集中和產融結合的趨勢持續加劇。金融危機前后,JP摩根、美洲銀行、富國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德國商業銀行、野村證券、巴克萊資本等金融業巨頭分別并購重組了包括貝爾斯登、華盛頓互惠銀行、美林公司、瓦霍維亞銀行、富通銀行、德累斯頓銀行、雷曼兄弟在內的數家有影響的金融機構,全球金融產業集中的趨勢持續加劇。

  在1997年,全球最大的25個銀行持有全球最大的1000家銀行資產的28%;2006年,這個數字上升到41%;到2009年,這個數字已經進一步擴張到45%。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美國金融業利潤的高企,不少跨國公司涉足金融領域,開啟了產融結合轉型的新趨勢。

  并購重組成為實現產業集中和企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應該看到,為數眾多的產業趨向于集中化發展,為數眾多的企業借力并購這根杠桿實現自身的跨越式發展。

  一方面,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實現自身的規模收益和成本削減。

  另一方面,企業通過并購以吞并本產業或相關產業的競爭者或潛在競爭者。通過并購實現產業集中和壟斷已經成為這些大型跨國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保持強勢市場地位的重要方式,正所謂“為全球競爭而集中”、“為全球競爭而壟斷”。

  從20世紀70年代到2008年,世界500家大企業的年全球并購凈值占世界收入的百分比增長了10倍。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7年,全球并購金額上升到4.2萬億美元(包括跨境并購1.64萬億美元)的歷史高位,相當于全球GDP的8%左右。

  全球并購浪潮一度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但2013年已經重回歷史高位。而以微軟、谷歌、蘋果、英特爾、IBM等領銜的大型跨國公司,不僅占據了《財富》世界500強和《全球創新1000》的顯赫位置,在全球生產、銷售、研發活動中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而且在全球并購重組活動中表現得異常活躍,引領和推動著全球范圍的產業集中與并購重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航空工業終端產品價值的60%-80%都來自其產業鏈條的供應商,這是處于主導地位的大型公司對價值鏈進行系統集成的結果。圍繞核心設計和組裝工作,空中客車通過對來自20多個國家的1500多家供應商進行計劃和協調,波音公司通過60多個國家的1萬多家供應商進行計劃和協調。

  中國產業集中度較低

  整體上,盡管近年來中國政府重視產業散亂小等相關問題,但是多數企業缺乏占領產業價值鏈的制高點,缺乏有國際競爭力和產業整合能力的大型跨國公司。

  從產業布局來看,產業集中度低的問題,既發生在鋼鐵、水泥、汽車、造船等傳統重工業,也發生在集成電路、嬰幼兒奶粉、制藥、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

  從空間序列來看,中國在產業集中度方面與美國等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有著很大的差距。中國不加權的產業集中度CR4在20%左右、美國不加權的產業集中度CR4在40%左右。

  從時間序列上來看,中國的產業集中度近年來呈現出一個逐漸下降的趨勢。

  就中國這樣的后發經濟體而言,過低的產業集中度,可能意味著本國企業之間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過度競爭、更多的規模不經濟活動,從而導致更低的勞動生產率水平甚至更低水平的創新等。

  產業集中度低、企業實力較弱問題普遍存在,影響和制約著中國經濟的資源配置效率和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

  以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例,中國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企業有130多家,而美國主要有3家,盡管中美兩國有著不同的人口和國情。針對嬰幼兒配方奶粉業“行業集中度不高、自主品牌競爭力不強、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缺乏信心”等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已于2014年6月正式發文清理整頓中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產業,推動嬰幼兒配方奶粉產業的集中有序發展。到2018年底,爭取形成3家-5家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前10家國產品牌企業的行業集中度超過80%。

  即使是那些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與發達國家同行業領先企業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根據美國《財富》雜志2015年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排名,在汽車產業,中國最大的三家汽車企業上汽、一汽、東風加起來的營業收入之和才勉強抵得上德國大眾一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在船運業,中國遠洋(601919,股吧)的營業收入大概相當于丹麥馬士基營業收入的50%;在鋼鐵業,寶山鋼鐵的收入大概相當于安賽樂米塔爾的61%;在化工業,中化集團的收入大概相當于巴斯夫的42.4%;在計算機業,聯想集團的收入大概相當于蘋果公司的25%。

  同時,在眾多行業和領域中,中國缺乏世界級的領導者企業。在電子電器設備、信息技術服務、半導體電子元件等眾多產業和領域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中國大陸企業則無一上榜。

  同時,不少產業的市場和技術都被外資企業所壟斷和控制,不少優勢企業和著名品牌也被外資企業并購蠶食。根據《中國統計年鑒》,從2004年到2011年,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國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都超過26%。從各行業來看,以2011年為例,39個行業中,有5個行業的外資工業企業市場占有率超過40%,有15個行業的外資工業企業市場占有率超過或接近30%。

  數據顯示:外資企業不僅占據了中國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和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絕對份額,而且外資企業在上述高新技術領域的經營業務,構成了外資企業在中國經營業務的重要份額。

  此外,以樂百氏、雙匯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業及金融機構的股權被外資企業并購。在某種程度上,外資對中國產業的控制程度和壟斷與國內民族企業的弱小與分散,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正相關性。

  推動產業集中

  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和跨國公司強大的實力,積極應對全球范圍的產業集中和資本壟斷,需要加大產業集中發展的整體規劃、扶持引導,推動國內產業優化重組,加快培育中國本土跨國公司和龍頭企業。

  政府部門和學術界應該認識到,無論是傳統制造產業、新興技術產業還是金融業,全球范圍的產業集中和資本壟斷都呈現持續加劇的勢頭,并購重組和系統整合已經成為全球經濟變革的重要方式。

  當今世界經濟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而是寡頭壟斷資本主導的市場經濟,是跨國公司領銜的經濟聯盟。從歷史來看,無論是先發經濟體還是后發經濟體,政府的產業政策都對國家經濟起飛發揮過重要作用;世界大型跨國公司的成長也離不開政府的組織、干預、扶持和保護。而有力的產業政策和統一的國有產權恰恰是中國推動產業集中發展的優勢所在。

  以國家利益和產業規劃為綱領,打破地方利益、部門利益和企業利益的制約,編制科學規劃、成立權威機構、配套有效政策,推動適宜集中發展和規模收益遞增的產業和領域的集中有序發展。

  要以現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部際協調小組為依托,建立更高級別、更加權威、更有效力的產業集中發展協調領導機制,統籌解決重復建設嚴重、產能過剩加劇、行業無序競爭等結構不合理問題。

  在堅持和尊重企業在市場經濟主體地位的同時,政府部門要積極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推動各類企業圍繞重點產業和優勢領域并購重組、集中發展,堅決制止低水平的產能擴張和重復建設,引導各類產能落后企業的有序退出。

  培育本土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

  本土跨國公司和龍頭企業是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支柱力量。要以《財富》500強為目標,全力提升中國本土企業在全球價值鏈和世界產業分工中的競爭力、影響力和控制力為目標,培育數百家有全球影響和國際競爭力的本土跨國公司和若干家區域性龍頭企業。

  要引導企業結合經營主業有序開展并購重組。注重發揮本土跨國公司和龍頭企業的規模優勢和產業鏈整合實力,發揮中小企業的靈活創新優勢,推動不同所有制企業和大、中、小企業之間的并購、重組與產業鏈整合。

  以國有跨國公司為依托,帶動產業集中發展。

  從全球范圍來看,大型國有跨國公司仍是各國參與全球競爭、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聯合國貿發會議2011年統計的全球最大的653家國有跨國公司,有285家來自發達國家(占比43.6%),有345家來自發展中國家(占比52.8%),其他南東歐和獨聯體國家23家(占比3.5%)。

  要發揮國有企業實力雄厚、資源整合能力強、產權屬性相同的優勢,推動國有企業之間的并購重組和產業鏈整合。

  要防止以“反壟斷”為名對大型國有企業進行簡單拆分和私有化,從而降低中國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降低國家對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在關系國計民生的自然壟斷行業,要積極發揮國有企業自身優勢和特定義務,有效防范和規避私人壟斷帶來的消極影響,保持國家對關鍵行業和領域的絕對控制。

  以有效監管手段為后盾,嚴厲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在推動國內產業集中整合的同時,有關部門要對產業的市場結構和企業的具體不正當競爭行為做出科學的區分,要對具備市場支配地位的各類企業進行監管,對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各種行為依法處罰,對市場支配地位企業的收益所得尤其是過高收入進行調節,以保持市場的公平競爭和長久繁榮。

  全國人大和有關行政部門要對反不正當競爭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及時修訂,因為現有的《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關于反壟斷適用條款以及處罰措施等,已經嚴重滯后于監管需要,不能有效震懾和處罰不少企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從全局角度對市場支配地位企業進行有效地監管,是提高國內產業集中度、促進市場有序競爭的必要手段,符合中國經濟長遠繁榮的根本利益。

  作者為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編輯:張敏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4-05 00:42: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县| 集贤县| 万荣县| 广德县| 大英县| 新田县| 静安区| 滁州市| 兴城市| 项城市| 合水县| 永修县| 美姑县| 邳州市| 武功县| 石门县| 依安县| 文登市| 兴文县| 定南县| 库伦旗| 龙川县| 静乐县| 新昌县| 韶山市| 七台河市| 盐亭县| 兴仁县| 嘉祥县| 杭锦旗| 冕宁县| 方正县| 阿克苏市| 乐山市| 侯马市| 普宁市| 三明市| 嵩明县| 布尔津县| 体育| 和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