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廣西暫停產能置換 意欲何為?
4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了《印發關于嚴格產能管理 推動水泥平板玻璃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引發行業關注。廣西突然按下產能置換“暫停健”,到底意欲何為?
是暫時停止 而非終止
《征求意見稿》提出,“決定從印發本通知之日起暫停水泥行業產能置換工作”,原因是由于廣西部分地區在沒有做好可行性研究與統籌考慮的前提下新建水泥項目,導致缺乏規劃,為了避免盲目發展導致出現惡性競爭和產能過剩才出臺了這一決定。
2018年1月,工信部發布了新修訂的《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兩年多來,據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平臺數據顯示,廣西地區竟有六個地級市出現了產能置換項目信息,涉及新建熟料生產線11條,熟料產能1596.5萬噸,遠遠高于其他省份。尤其是來賓地區,占到了全省的60%。除了公開的產能置換項目信息外,加上此前在建的及計劃籌建的如象州南方2×10000t/d、扶綏海螺2×10000t/d等,涉及新建熟料產能超過3300萬噸,若全部投產,將使得廣西熟料總產能超過1.1億噸,熟料產能利用率由現在的90%以上下滑到75%以下。
因此,筆者認為,本次按下“暫停健”無疑是給當前過熱的廣西產能置換降降溫,給市縣一級的投資熱情降降溫。而此次暫停絕不是終止,《征求意見稿》明確表示,廣西有關部門正制定《廣西水泥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5年)》,只要符合這一規劃的布局要求,且滿足在強化環保、能耗、工藝與裝備、質量等標準約束,依然可以進行產能置換。在《廣西水泥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5年)》發布之后,預計此前部分產能置換項目可能將進行調整,以優化產業布局。
產能置換意義重大 廣西合理規范 有利于提升行業集中度
關于產能置換政策,工信部曾明確表示,“實踐證明,現行的產能置換政策營造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既有效遏制了違規新增項目,又有序引導了資源要素合理流動配置,促進了技術進步、優勝劣汰和優化布局,行業效益穩中向好,運行質量明顯改善。”
如何執行產能置換政策?筆者認為,既不能一拒了之,也不能一哄而上,需要合理引導、明確規范。
廣西石灰石資源豐富、水路運輸便捷,又面向珠三角水泥需求重地,水泥企業投資建廠條件得天獨厚。如果各路企業一哄而上,顯然對未來廣西市場的穩定性形成巨大壓力。而此次廣西《征求意見稿》對水泥玻璃置換項目列出了多項指標規范要求,涉及建設規模、工廠人員、能耗及排放指標,鼓勵企業向提高技術水平方向優化。對于這些指標要求,筆者認為能完全做到的必然只有那些國內有技術實力、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從目前參與產能置換項目的企業看,涉及上峰、紅獅、魚峰、虎鷹及部分民企,相對較散,不過總體仍以廣西本地企業為主,隨著海螺、中國建材等國內巨頭的加入,以及當地的有序規范引導,未來廣西總體的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這不僅可以避免無序的價格戰,又很好的利用了產能置換政策,實現資源合理流動和充分利用。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