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龍德:水泥行業向500億元利潤目標沖刺
喬龍德在2016年各省市區水泥(建材)協會會長秘書長聯席會議上的講話
一、水泥行業面臨的三個任務
1.長遠任務
水泥行業長遠任務或者說中長期的任務是發展與提升的任務。水泥行業快速發展幾十年,產能已經嚴重過剩,但不代表水泥行業不發展了,而是發展方式變化了,規模不能再增長,要改變以前只簡單地擴大規模的發展路徑,停止發展中低端水泥產品,向中高端產品、特種功能產品、特種領域、新的需求等方面發展。同時根據國際產能合作的需要向國外發展,向深加工、服務產業鏈發展,達到產能增長相對穩定或有一定比例下降的情況下,企業數量減少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如果產量在減少四分之一的前提下,總的經濟規模不下降反而要有所提升。
水泥行業需要新的發展觀來統領,向質量效益型發展,向高端發展。水泥行業提升的目標很明確,就是以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裝備攻關達標為標準,2017年完成全部攻關任務。水泥技術裝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隨著2025中國制造的提升,還將進一步在熱耗指標、替代功能、窯爐功能和智能化、環境水平等方面再有提升,使水泥行業中國創造率達到50%以上。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指標要比現在的指標提升20%左右。5年前人們在制定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攻關標的時還存在疑慮,認為不太可能實現,現在來看不僅能夠實現當初的既定指標還能夠超前發展。
2.中期任務
淘汰落后、去產能要緊緊圍繞國辦發[2016]34號文提出的去產能目標,淘汰落后分兩步走,第一步淘汰5億噸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是水泥行業當前最緊要的任務之一,這個任務必須完成,這是水泥結構調整的前提,這個目標和任務完成了才有可能實現后面的轉型升級目標,如果完不成則所有的工作都是空談。節能減排達標要出臺淘汰落后的標準,不能夠達標的企業一律退出市場,“十三五”末期水泥企業節能減排要全部達標。通過兼并重組,提高水泥行業集中度,減少企業總量四分之一的數量。
3.當前任務
水泥行業當前的任務是出臺貫徹國辦發[2016]34號文的可操作性的政策,使得34號文件精神在全國各省市落地見效。水泥行業要鞏固好穩增長、增效益取得的成績,保持好來之不易的經過大量工作而扭轉過來的好勢頭,各區域都要明確提出淘汰落后產能的數量,制定限產停產、錯峰生產的工作計劃和方案。面對當前的形勢,大家不能夠掉以輕心,防止下滑與反彈,防止認識不一致導致取得的成績前功盡棄。
二、把握好三個問題
1.處理好停產、提價與淘汰落后產能之間的關系
水泥行業市場協調、限產提價、淘汰落后等工作都缺一不可,要同步推進,但它們之間的關系首先要弄清楚。從緊要性來說,首先要確保價格的穩定和提升,之后才能很好地開展淘汰落后產能的工作,因為沒有整體效益提升,就沒有資本和能力去產能,淘汰落后。行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是解決去產能的支撐和基礎,沒有這個前提和條件,去產能就沒法真正開展。當然市場協調和限產保價都不是治本的,價格上來了停產的生產線又會死灰復燃。所以要先把治標的問題解決好,同時積極制定好淘汰落后的政策,保證淘汰的力度和效果,兩者之間是不矛盾的。不能慌亂,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也要充分估計效益提升后產能新增冒出來的情況,做好相應準備和預案。行業治理既靠認識統一又要靠實力,穩價格與淘汰落后都很重要。今年以來可喜的是行業里現在理性和理智的觀念與呼聲占據主流,這是全行業團結協作、相互配合的結果,這是多年來行業在實際中摸索出來的。行業上下思想認識上的統一,這個收獲比效益的提升更重要。
2.用政策淘汰與靠市場淘汰的兩個作用
關于用政策淘汰落后還是用市場自由競爭去淘汰落后,不僅行業里,經濟理論界也有很多種不同的認識。很多聲音是主張用市場的方法去淘汰落后,從理論上講是對的。但中國有中國的國情,中國有中國的特色,中國的市場經濟并未像發達經濟體發展的那樣健全和成熟,市場上存在大量信息不對稱、區域發展程度不對稱等問題。政府主導經濟也是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特別是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要利用政策的作用,而政策要靠政府主導,因此不能將政策與市場對立起來。水泥行業是充分競爭市場,實際情況來看市場之手并沒有很好地調節好水泥行業的發展節奏,重復建設、產能過剩等問題并沒有被市場有效解決。因此我們的工作不能過分地理想化,過于書生氣,要積極地制定政策,依據政策主導行業結構調整,靠政策淘汰落后產能是最靠得住的。同時通過政策制定,在標準的約束下,促使一部分不達標的企業主動退出市場,發揮市場的作用。
3.依靠政府并發揮大企業的作用
要依靠政府出臺政策,很多時候政府出規定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政府對行業和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還要依靠大企業,發揮大企業的引導和帶動作用,特別是水泥行業去產能、兼并重組、取消32.5水泥等工作必須由大企業帶頭。大企業不作為,調結構、去產能就沒有說服力。因此大企業要肩負起行業責任、社會責任,而且從長遠角度來看,大企業更是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三、最近一段時期要著力抓好三個問題
1.貫徹34號文件,轉換和出臺政策
行業當前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貫徹國辦發[2016]34號文件,把轉換政策和出臺政策放在第一位。聯合會在五屆五次理事會暨會長全體會上發布了推進落實國辦發[2016]34號文件精神的工作措施,對文件條款的內容、操作性、目的等進行了分析,就責任主體、協助單位、落實路徑和有關政策等方面提出具體落實措施,最近聯合會還將就相關工作赴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等部委進行專項匯報。下一步各個省市地方協會都要有具體的轉換政策和辦法。到現在已有11個省市出臺了不同的政策,有的政府領導召開會議做出了一些強制性的要求,凡是政府出面的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在要全面推進和進一步完善,要抓緊時機把工作做到位。政策轉換要形成各省市區聯動,形成大氣候,形成全面推進的態勢。
2.保持經濟效益增長勢頭
目前建材行業效益上升的較快,自三季度以來建材價格特別是水泥價格上升明顯,新疆會議之后增效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四季度預計還會在增長的通道上運營,目前看水泥行業全年500億元利潤的目標有望實現。現在煤炭價格上漲較快,水泥價格上漲的大部分被煤炭吃掉。分析水泥效益不能僅僅看自身成本和價格變動,要與關聯產業形成價格傳導機制,要提前掌握關聯產業價格變動趨勢,時時做好應對工作。水泥行業穩定價格提升效益要有一整套成熟的做法,要形成條文和規定,把行業公約、地方協會自治規則、水泥企業相互持股等工作規范化,加快水泥投資公司試點等創新性工作,要久久為攻,持續突破。
3.加強協會自身建設
協會建設要扎實推進,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不能滿足于現有的成績。在行業發展的艱難時期更需要發揮好協會的作用,也更能夠體現協會存在的意義。協會對行業工作要有責任、有擔當、有感情,但光有感情還不行,還要有能力。協會要加強組織建設、功能建設、隊伍建設,定出目標,明確服務功能,發揮協調服務作用。各省市協會都要設立服務創收平臺,學會借人、借力、借腦,把服務產業鏈做起來,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組合成多種功能的服務機構。中國水泥協會要加快展覽、媒體等專項服務平臺建設。
編輯:張敏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