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水泥紀友紅:轉型升級正當時 2020水泥行業發展可期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三大攻堅戰”的最后一年,保持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能不能實現上述目標也成為14億中國人共同的期待。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影響。” 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HK1313,以下簡稱“華潤水泥”)總裁紀友紅先生在與中國水泥網交流時指出,隨著全國各地區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疫情對水泥行業帶來的沖擊也將有所緩解。
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HK1313)總裁紀友紅先生
在基建加碼、水泥需求獲支撐的背景下,如何統籌兼顧加速行業的結構轉型,成了新時代下水泥同仁應深度思考的問題。
2020年水泥行業發展可期
01
受惠復工大潮 疫情對華南市場沖擊有限
疫情的爆發使全國基建投資工程項目大部分處于停滯狀態,給各行各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水泥行業也不例外。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全國共生產水泥14982萬噸,同比下滑29.5%。水泥大數據研究院相關報告也指出,水泥需求恢復不如預期,預計一季度水泥產量在2.5-2.8億噸,同比下降30-35%。
“疫情沖擊下,全國水泥行業一季度都受到了很大影響。”紀友紅在交流中指出,華南地區1-2月水泥產量下滑幅度與全國水平相當。價格方面,華南地區1-2月份水泥價格相對穩定,進入3月份之后,由于暴雨等天氣因素,水泥價格有下滑20-30元/噸的小幅波動。“這種波動是正常的,歷數往年數據,水泥價格也普遍呈現出‘兩頭高,中間緩慢下降’的趨勢。”紀友紅補充道。
為了緩解疫情對經濟帶來的沖擊,在國內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全國各地區也在有序推動復工復產,華南各省因疫情形勢的趨好,成為率先開啟復工大潮的地區之一。
以華潤水泥為例,華潤水泥積極響應黨中央、國資委以及華潤集團的各項政策,在以“保持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基礎上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為總體要求的前提下,組織開展有關EHS、運營管理、銷售等專題會議,為各項工作的有序復工復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據紀友紅介紹,4月初華潤水泥各子公司銷售水平已達到90%左右,到4月中旬,除個別地區外,華潤水泥已基本恢復之前同樣的銷售水平,達到產銷平衡的狀態。另外,以華潤水泥監測的下游客戶復工情況來看,兩廣地區重點項目復產率也在90%以上。
“總體來看,因華南地區復工復產時間較早,且復工復產水平較高,水泥行業受疫情打擊程度有限。”紀友紅表示。
02
全年水泥行情可期 四季度或現“供不應求”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到訪”,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及時有效的措施,使國內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但世界范圍內的疫情爆發,對全球經濟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
在統籌做好“六穩”工作的背景下,國家及地方政府努力推動穩投資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國家發改委指出,將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抓緊準備專項債券項目,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貨幣政策方面,4月7日起,央行決定將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利用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工具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國家及地方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保民生的基建投資政策,也為水泥需求帶來強勁支撐。
紀友紅認為,盡管一季度水泥行業受到不小影響,但疫情之后,伴隨著基建項目的拉動,水泥需求會有爆發性增長,全年能達到2019年的水平。“和2019年相比,即便今年沒有增長也至少能保證持平。”紀友紅解釋稱,一方面需求帶動下能夠彌補一季度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則是,水泥行業本身的生產能力是可以滿足需求的爆發性增長的。
同時,紀友紅表示,華南區域來看,兩廣地區水泥需求基數大,不太可能出現大起大落的狀態。今年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大概率會出現水泥供不應求的現象,并且隨著重點工程的推進,對明后年水泥需求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價格方面,紀友紅認為,華南區域水泥價格在受供需關系影響外,也同樣受天氣限制。尤其是6-8月三個月份的雨水量大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水泥價格的漲跌。盡管目前無法準確預判天氣因素,但總體上看,今年華南區域水泥均價將保持穩定。
03
新一輪基建刺激 支撐兩廣市場兩三年內需求
據中國水泥網發布的2019中國水泥熟料產能百強榜顯示,2019年廣西新增熟料產能263.5萬噸,產能置換水泥熟料產能816萬噸,均處于全國首位。
3月31日,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船閘試通航成功,作為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水利樞紐,試通航成功標志著西江向億噸黃金水道再進一步。而這對于廣西大量在建和即將開建的水泥生產線來說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意味著通過西江運輸外銷至廣東的水泥熟料量或將更加龐大,也進一步加速兩廣水泥市場一體化。
對于兩廣市場,紀友紅也向中國水泥網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兩廣是一個統一市場,廣西水泥流入對廣東市場沖擊影響有限。
據紀友紅介紹,目前業內對于廣西水泥熟料流入廣東市場有三方觀點,正方表示,這說明廣東需求旺盛,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狀況,總體上是輸入型市場。中立來看,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都存在廣西水泥通過西江輸入來滿足珠三角區域建設需求的現象,這是一個常態化事情。反方則認為,隨著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貫通,廣西水泥對廣東水泥市場的沖擊將會加劇,影響區域平衡。
而在紀友紅看來,廣東省近些年水泥需求一直比較旺盛,省內水泥價格從2016年后逐步上升,雖有波動,但基本處于高位企穩的狀態,相對穩定的水泥價格也從側面說明外來水泥的沖擊影響有限。另外,粵西人口基數大,需求旺盛,但本地水泥企業較少,廣西水泥的流入也能有效補充廣東市場的缺口,目前廣西流入廣東的水泥熟料量在每年2000-3000萬噸之間。
紀友紅與中國水泥網在線交流
而廣西屬于發展中地區,本省建設需求也相對旺盛,每年廣西水泥需求在1億噸上下,富余的水泥熟料量并不多。其次,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上游沿線水泥企業數量不多,能利用這個樞紐來輸送水泥的企業有限,帶來的影響較小。
與此同時,廣西后續若要繼續新增產能,受限于產能置換指標、污染物排放指標、土地和礦山指標,三者缺一不可,不然新增產能只是一個美好愿望。
綜上所述,紀友紅認為,受惠于政府新一輪基建投資拉動,兩廣市場兩三年之內將保持相對穩定,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不會帶來較大影響。
紀友紅到訪中國水泥網(資料圖)
多措并舉 華潤水泥轉型升級正當時
日前,華潤水泥發布了2019年業績公告,2019年華潤水泥實現總營業收入389.56億港幣,同比增長0.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86.18億港幣,同比增長8.05%。
相關報告指出,由于水泥熟料價格下跌,盡管銷量略有增長,2019年華潤水泥的水泥熟料營業收入小幅下跌,但在混凝土價格顯著增長的支撐下,全年來看總營收略有增長。下一步,除了混凝土之外,華潤水泥將重點向砂石骨料、裝配式建筑等多個產業鏈延伸領域發力。
01
合理延伸產業鏈
近些年,在產能過剩、需求進入平臺期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水泥企業不斷延伸產業鏈,發展上下游骨料和商混產品,以此來推動企業結構調整,提高自身競爭力。
不過頗有點意外的是,在近些年部分水泥企業火熱布局混凝土產業鏈時,以商品混凝土生產及銷售服務為主營業務之一的華潤水泥,在混凝土方面的動作倒顯得有些謹慎。
紀友紅對此解釋道,目前華潤水泥的混凝土產業一直保持在61座混凝土攪拌站,總年產能3690萬立方米的水平,沒有大幅擴張的計劃,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華潤水泥一直堅持混凝土工業用地合規性,隨著混凝土用地指標日益嚴格,對生產成本也帶來不小壓力。
二是混凝土行業的應收賬款問題嚴峻,在沒有實質性措施改善應收賬款難題時,企業的現金流將受到很大影響。
綜合考慮下,為促進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華潤水泥在混凝土產業鏈延伸時一直保持穩健有序的步伐。
與混凝土產業形成反差的是,華潤水泥在砂石骨料方面的布局則是一片火熱,政策的加持也為華潤水泥的產業鏈延伸提供了支持。
日前,十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有業內人士就指出,水泥企業發展機制砂產業正當時。
一方面,水泥企業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這是水泥企業發展砂石骨料生產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而水泥企業現有的采礦、破碎、篩分、物料輸送和存儲技術,也可以為砂石骨料生產所用。另一方面,水泥行業與砂石骨料行業在客戶、市場、礦產資源、工藝裝備、管理方式及人力資源等運營管理方面,存在著高度的互補與整合優勢。
對此,紀友紅認為,該指導意見的出臺對水泥企業進軍砂石骨料行業是一個利好,同時也將為砂石骨料行業實現礦山開發規模化、綠色化等帶來積極影響。但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水泥企業在發展砂石骨料產業時,將生產水泥的高品位礦產來生產砂石骨料,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水泥企業應更科學合理地延伸產業鏈。
而華潤水泥早在數年前,就已經積極布局砂石骨料產業鏈。
2019年11月、2020年3月,華潤水泥分別在福建龍巖市武平縣、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取得骨料礦山采礦權,規劃年產能分別為200萬噸和500萬噸,預計2021年投產。
“未來3年之內,華潤水泥計劃新增骨料產能超過3000萬噸,總產能達到5000萬噸。”紀友紅強調。
當然,除了砂石骨料產業,華潤水泥還在裝配式建筑、人造石材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華潤水泥擁有7個裝配式建筑項目,其中,2020年1月,在廣東江門市、廣西來賓市分別取得了裝配式建筑構件生產用地。7個裝配式建筑項目的混凝土預制構件設計年產能合計約130萬立方米。
2019年,華潤水泥通過潤豐新材料完成對環球石材40%股權的收購。同時,積極打造自身研發能力,研發及推廣無機人造石等新產品,對透水混凝土、大骨料人造石進行試生產,實現產品開發,促進企業戰略轉型,創造業務協同價值,實現產業鏈延伸。
02
科學發展協同處置
疫情防控期間,水泥窯協同處置以其處理效率高、無二次污染、安全性高等優點,成為疫情區應急處置醫廢的重要備選方式之一。
當然,協同處置不僅僅在處理醫療廢棄物方面有著巨大優勢,在消納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危險廢棄物等方面也都被“賦予眾望”。
紀友紅在與中國水泥網交流中也指出,協同處置在疫情期間受到關注,很大原因是其安全性得到了驗證。長久以來,水泥窯協同處置都是最徹底、最清潔的廢棄物處置方式之一。華潤水泥也一直在積極探索水泥窯協同處置,積極履行央企社會責任,努力將“綠色發展”注入自身基因。
2010年,華潤水泥正式啟動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技術研究與開發工作。2016年,廣西賓陽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是華潤水泥第一個建成投產的協同處置項目,采用國內獨創的“機械生物法預處理 + 熱盤爐焚燒”協同處置工藝,徹底解決了當地的垃圾圍城問題。
“截至2019年底,華潤水泥共擁有8個協同處置項目,年處理能力達到125萬噸。”紀友紅補充道。
在談及水泥窯協同處置未來發展時,紀友紅認為,隨著協同處置的優勢逐漸被人關注,未來地方政府或將進一步推動水泥窯協同處置的發展,但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水泥窯協同處置打破了垃圾焚燒發電、污泥處理等原有廢棄物處置的產業生態鏈,對其利益鏈也造成很大沖擊,這或許將成為水泥窯協同發展的一大阻力。
二是環保鄰避效應突出,在推進協同處置項目落地的過程中,企業周邊居民或對此有異議,產生抵觸情緒,繼而引發諸多影響。
03
大力推動智能制造
作為傳統制造業,水泥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但這一轉變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從生產到庫存再到營銷,甚至是經營管理,從傳統向智能化升級是一項十分復雜且龐大的工程。
“什么是智能制造,未來要達到什么水平,這些都需要水泥行業不斷摸索前行。”紀友紅表示,縱觀全球,盡管中國水泥行業在技術裝備、自動化水平等方面已處于領先地位,但在推動智能制造不斷發展的進程中,水泥行業仍在積極探索。
以華潤水泥為例,早在2009年,華潤水泥便率先開始了對水泥產業信息化建設、數字化轉型的探索,為其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歷時十年,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庫存、大共享中心等領域,華潤水泥建成ERP、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財務報賬系統、一卡通等25個信息系統,逐步實現由信息化驅動業務變革的模式。
2019年,華潤水泥持續推行生產運營精細化管理,強化內部對標管理,提升生產基地的運營效率。繼續推進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工作,在位于廣西田陽、南寧及廣東封開的水泥生產基地開展智能制造項目試點。
其中,與西門子(中國)合作的、位于田陽的水泥生產基地進行了智能制造試點項目,第一階段主要功能上線試運行,包括生產運營管理、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設備預測分析、先進控制等系統重要功能模塊。
展望未來,華潤水泥在深入開展智能制造工作的同時,也將積極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動企業不斷實現新的飛躍。
中國經濟的快速騰飛離不開水泥等各行各業的持續奮進,而水泥行業的高速發展就是時代前進的一個縮影。與中國發展同行,為美好生活而努力,相信華潤水泥在結構轉型上的積極探索,在履行社會責任上的身體力行,必將引領水泥行業朝著更加光明、更加燦爛的未來前進!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