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國企改革力度 水泥行業要限產保價
譚仲明在分析報告中首先歸納了第一季度建材工業生產經營情況的5個突出特點。他認為,在第一季度的建材工業生產運行中,采選業生產增長快于制品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生產增長低于其它經濟類型企業,工業品出口交貨值大幅度增加,主導產品產量繼續增長,工業產品銷售率明顯提高。在報告中,譚仲明從4個方面分析了全行業經濟運行質量。他認為,從不同經濟類型分析,港澳臺和外資企業在今年第一季度擺脫了整體虧損局面,比上年同期減虧5.50億元。集體企業和其它內資企業盈虧相抵后,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3.12%和272.73%。只有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仍整體虧損,比上年同期減虧0.57億元。
從不同規模企業分析,大型和小型企業實現了整體扭虧,中型企業雖比上年同期減虧0.93億元,但尚未實現整體扭虧。
從地域分布分析,東部地區恢復較快,形勢好于中、西部地區。在30個省(區、市)中(西藏未報),盈虧相抵后凈盈利的省(區、市)有8個,其中實現利潤總額在億元以上的有山東、遼寧兩省。盈虧相抵后凈虧損在5000萬元以上的有新疆、湖南、黑龍江和廣東4個省區。
譚仲明分析了第一季度建材行業經濟運行中反映出的3個主要問題。一是建材行業的工業生產及經濟運行情況低于全國工業經濟運行水平。尤其是工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比全國低4.1個百分點。二是水泥行業的經濟運行質量不高,嚴重影響了建材行業的經濟運行質量。三是小型企業增長明顯超過大中型企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仍然突出。
張人為肯定了分析報告的意見并作了總結性發言。他強調指出,第一季度建材工業生產運行喜憂參半。喜的是增長速度基本恢復到了1997年的水平,憂的是國有企業扭虧脫困的任務還十分繁重,占建材工業重要位置的水泥行業前景不容樂觀,原燃材料的紛紛提價勢必會加大建材的生產成本,影響全行業的經濟效益。為此,張人為提出:一是要加大水泥行業控制總量、調整結構、制止重復建設的力度。各級建材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要通力配合,在水泥行業進行區域性的限產保價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要加大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力度。落實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的脫困增效工作責任制,年底實現在上年減虧1/3的基礎上今年再減虧1/3的目標。
三是要加大淘汰“兩小”工作力度。有關淘汰“兩小”的配套文件都已出臺,今后關鍵是要落實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責任。要充分發揮各級人民政府和各級執法部門、經濟監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的作用,在控制總量的基礎上貫徹淘汰與發展相結合的方針。
四是要加強企業管理工作,積極推進“三項”制度改革。要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加快技術進步,加強科學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努力開拓市場,促進優質建材產品出口。今年是建材行業實施國家六大通用水泥產品、浮法玻璃、陶瓷磚系列標準關鍵一年,要求企業嚴格執行國家標準,提高產品質量,推進企業的技術進步。為了保證建材質量,積極向國家工程推薦優質建材產品。
五是全行業在抓經濟效益的同時,始終要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要認真學習江澤民總書記最近關于安全問題的重要指示和4月7日召開的全國加強安全生產、防范安全事故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以對國家和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高度重視安全生產,防范安全事故。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