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川渝區域發展歷程
“川渝”為四川省、重慶市簡稱,古稱“巴蜀”,是中國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長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她位于四川盆地,自古有雄險幽秀之稱,地形的復雜導致了氣候的多變,而氣候的多變則導致了地理資源的豐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深入,川渝地區也正以有利的地理區位、快速增長的經濟實力以及優越的政策優勢逐漸成為全國經濟增長“第四極”,引領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2008年4月20日,海螺集團與重慶市忠縣政府簽署重慶海螺項目投資協議,邁出了海螺在川渝區域從無到有的第一步。截至2016年7月,川渝區域擁有重慶海螺、廣元海螺、達州海螺、梁平海螺、巴中海螺、南威水泥等六家公司,總資產69.2億元,共計10條熟料生產線,9套余熱發電系統,18臺水泥磨,余熱發電裝機容量85.5MW,擁有員工2760余人,累計實現利潤26.69億元。
工程建設篇
在海螺集團鞏固華東、決戰華南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后,為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支持地震災區重建和對口支援的號召,落實國有大型企業的社會責任,經集團投資委員會充分論證,確定在重慶忠縣,四川達州、廣元分別規劃建設大型水泥熟料基地的重大戰略決策。
2008年4月20日,海螺集團與重慶市忠縣政府正式簽署《項目投資協議》,標志著雙方合作邁出實質性的第一步,為海螺集團全面參與西部大開發,進入西部地區打下了堅定的基礎,是集團公司面向全國發展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
2008年6月8日,海螺集團與四川達州市大竹縣政府簽署投資協議,協議約定,海螺擬投資15億元,在大竹縣總體規劃建設2條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年產440萬噸的水泥粉磨系統和1套18MW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以及必要的生產生活輔助設施。
2008年7月4日,海螺集團與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人民政府簽署投資協議,7月17日,廣元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海螺水泥正式落戶朝天區。
簽約后,2008年7月30日,重慶、廣元、達州三公司首批14人從蕪湖出發進駐川渝項目現場,標志著川渝三個項目進入實施階段,正式拉開了集團揮師西南、拓展川渝市場的大幕。8月8日,第二批援建人員分別從蕪湖、扶綏、池州、銅陵、宣城、英德等地趕赴項目工地,正式進駐現場。
在集團公司的關懷下,按照“先生活、后生產”“盡可能給員工創造好一點的工作生活條件”的指示精神,三公司的全體干部員工,克服遠離集團總部、前期人員少等困難,在當地政府的協助下,利用拆遷留用房、當地居民出租房和抗震棚,在條件相對比較艱苦的情況下,大家齊動手,以高昂的斗志和飽滿的工作熱情,解決了吃、住、行、通信和辦公問題,具備了正常生活和辦公條件,周例會、早會等運行機制轉入正常狀態。
川渝區域礦山地形復雜、山高路遠,重慶、達州、廣元三公司礦山距主廠區較遠,工程戰線長,由于交通不便,人員和機械設備進場十分困難,材料基本靠人力肩挑背馱。為加快施工進度,礦山員工加班加點,在現場搭簡易帳篷,吃住在礦山,按照既定計劃穩步推進自營工程。自營期間,三公司主廠區、廊道、自營工程挖填方總量達1200余萬方,修筑廊道近20公里,跨越崇山峻嶺、深溝險壑,創造了世界水泥行業礦山工程建設的奇跡。
重慶海螺
2010年3月18日,時任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在參加完重慶市水泥協會2010年年會之后,專程到重慶海螺公司視察指導工作。他在看到設備安裝現場一片緊張忙碌,工程建設進度穩步推進時,談到“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忠縣政府就積極醞釀招商引資建設大型水泥項目,但是因現場建設條件惡劣,技術上、經濟上、運行控制上都存在很大難度,因此遲遲未能實施。但海螺人敢為人先,不畏艱辛,解決了困擾多年的技術上和經濟上的難題,終于圓了忠縣人民十多年的水泥夢,因此感謝海螺,感謝全體海螺人。”
2010年3月中國水泥協會原會長雷前治到重慶海螺調研
在集團的深切關懷和各專業部室的大力支持下,川渝區域礦山道路、皮帶廊道、隧道平洞施工先后告捷,項目工程建設穩步推進,一、二線先后建成投產,各類權證批文相繼取得,生產經營日趨完善,形成了較大的市場影響力。2010年1月30日達州海螺首條日產4500噸熟料生產線順利點火投產;2010年3月12日廣元海螺首條日產4500噸熟料生產線順利點火投產;2010年6月29日,重慶海螺首條日產4500噸熟料生產線順利點火投產;2011年4月6日,重慶海螺第二條熟料生產線點火投產;2011年5月27日,達州海螺第二條熟料生產線點火投產,2012年4月14日,第四臺水泥磨投產,二期工程順利結束;2011年7月,廣元二期工程全面建設完成,配套辦公、生活設施同期完成。
至此,三公司建設已初步成型,產能躍居川渝區域水泥行業前列,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占據龍頭位置,成為各公司所在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三公司建設難度之大、效率之高,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海螺速度”成為了務實、高效的代名詞。
[Page]
2010年1月30日達州海螺一期竣工投產
2011年4月6日重慶海螺二期生產線竣工投產
“十二五”開局之年,為完善海螺集團在重慶的區域市場布局,川渝區域對區域市場進行了深入調研,了解到重慶梁平縣擁有一條已經取得環評、核準、土地預審批文的5000噸水泥項目,由于投資方資金等原因,至今未建。多方調研后,集團認為該項目地理位置優越,市場前景較好,值得投資建設。2011年11月1日,集團與梁平縣政府簽訂《梁平海螺新型干法水泥項目投資協議》;2011年12月1日,梁平海螺正式注冊成立;2012年2月24日地勘單位進場放線施工;2014年初粉磨站順利通過驗收進入生產階段,1月6日梁平海螺發運第一車水泥;2014年8月19日成功實現石灰石破碎系統和輸送系統的聯動負荷試車;2014年8月26日,熟料生產線線正式投產運行。
南威水泥是海螺集團在川渝區域收購的第一家粉磨站,配套2×3.8米水泥磨,產能100萬噸。2012年1月8日,海螺水泥、四川省星船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巴中市人民政府、南威水泥項目股東方代表在蕪湖共同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2012年2月3日,海螺水泥收購南威水泥正式進行管理權交接。交接后,區域成立幫扶組進行駐點幫扶工作,逐步導入海螺成熟管理模式及企業文化,制定標準規章制度,梳理存在問題,擬定整改優化計劃,全力以赴技改完善,實現了平穩過渡。2月26日熟料生產線順利點火,全面恢復生產和銷售工作。
2012年 2月29日,集團與南江縣政府簽署巴中海螺投資協議,計劃投資9億元,規劃建設1條日產4500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年產220萬噸水泥粉磨系統和9兆瓦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2013年4月28日,巴中海螺項目主體工程開工建設;2014年12月28日,熟料生產線點火投產。巴中海螺項目的落地,為巴中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新的動力,巴中也成為海螺在川東北地區投資發展的戰略新起點。
2014年12月28日巴中熟料生產線點火投產
[Page]
經營發展篇
2008年7月22日,海螺水泥川渝區域管理委員會正式組建,任命柯秋璧同志擔任區域主任;2011年2月21日任命李曉波擔任區域主任;2013年6月7日任命卜華松擔任區域主任;2014年7月21日任命區域副主任汪哲伍主持區域工作;2014年10月10日任命柯秋璧同志兼任區域主任,主持區域工作;2015年9月30日任命萬長寶擔任區域常務副主任,主持區域工作。
川渝區域自成立以來,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庫區建設和災后重建的機遇,注重統籌區域資源,著力抓好生產運行和供銷兩個市場建設。為更好地發揮區域管理職能,區域管理委員會制定了《區域管理委員會工作準則》,成立銷售、供應、財務、生產工藝安全環保、品質、機電、礦山、工程、人事行政等9個專業管理小組,修訂完善各專業組工作職責,對照管理職責制定了區域管理獎懲辦法,發揮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區域各專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通過技術對口幫扶、統一招聘、集中采購、互查互糾等方式實現資源共享互補,進一步提高了區域運行質量及專業管控水平,不斷加快區域自身發展。
實現區域聯動統籌, 加強供銷兩個市場建設。在2010年區域三公司投產之初,按照新增產能拓展要求,加大了市場信息收集力度,跟進了解市場產、銷、存、價格變化情況,充分發揮各自公司所在區位運輸及市場優勢,利用水泥發運返空車及原燃材料運輸船只進行水泥產品對流,既降低了運輸費用,又掌控了運力和物流通道,通過扎實市場工作和競爭策略,迅速打開了市場局面。
2011年區域三條熟料生產線及四臺水泥磨投產后,為加強市場開拓,實現產銷有序銜接,各公司加大重點工程公關,分別取得了達陜高速、蘭渝鐵路等二十多個重點工程的水泥供應權,較好地支撐了水泥銷量的提升。2012年以來,隨著西部行業結構調整加快,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區域認真研判市場走勢,嚴格執行年度營銷策略定位,按照“核心市場增效、外圍市場拓量”的原則,實施“一廠一策”,全力拓展銷售市場,促進產能發揮,實現年度銷量逐年提升。同時,結合經濟持續低迷的形勢,區域各公司充分發揮規模采購優勢,做實供應市場調研,將經營壓力向工廠上游傳遞,積極開展價格談判,把握采購節奏,做好淡季廉價資源儲備;實行供銷聯動、區域聯動,充分利用回頭車船資源,降低物流費用;加強直供渠道關系維護,推動閑置物資、積壓物資的使用及調劑,實現了原材料經濟供應。
強化生產組織,各項經濟技術指標不斷刷新歷史最優記錄。2010年初,達州生產線順利點火,并一次性投料成功,成為四川省5.12地震后簽約第一個投產水泥項目,創造了集團達產達標的最短時間記錄;2011年重慶海螺1#窯創造半年熟料產量104.84萬噸的記錄,廣元海螺1#窯運行周期超過100天,創下了區域成立以來單線和西部單線最好運行記錄;2012年重慶海螺兩臺窯共18個月運轉率100%,1#窯連續運行176天,2#窯連續運行248天,創造了區域運行最好成績;2013年重慶海螺1#窯連續運行200天,余熱發電機組連續運轉280天,達州海螺2#窯創紀錄連續運行160天;2014年廣元海螺2#窯連續運行周期達154天,達州海螺全年大窯運轉率11個月達到100%。
轉變用工觀念,創新薪酬激勵機制,用工優化效果明顯。區域學習借鑒和縣盤景、沂南中聯等同行業和集團內兄弟公司的先進用工管理經驗,開展合崗并責、人員優化工作,用工優化效果較為顯著,2016上半年區域平均用工較定編優化率19.93%,較年度用工計劃優化率9.54%,勞動生產率同比提升14.03%。推進管理架構重組,優化勞動組合,梁平海螺、南威海螺將制造分廠、水泥分廠進行合并;重慶海螺將生產安全處、質量控制處、工程處合并,將制造分廠6個工段合并為2個工段1個技術室,實行管理機構扁平化;達州海螺通過實行鍋爐巡檢和窯巡檢崗位合并、發運局控和袋裝發貨崗位合并等方式優化17人。結合產銷情況,合理安排作業班次調整。南威海螺通過問卷調查、區域會審議、召開職代會、簽署集體工資協商協議、人社局備案等程序,4月份全面實現三班三運轉;廣元海螺在水泥分廠及辦公室保衛班組試行三班兩運轉;梁平海螺礦山分廠實行單班生產。探索智能化、自動化管理,減少用工。巴中海螺、梁平海螺門崗安裝了車輛自動識別系統和員工進出指紋識別系統,實現了門崗無人值守;巴中海螺將總降監控畫面接入中控,優化總降值班崗位人員;重慶海螺實現CKK地磅無人值守。
[Page]
社會關懷篇
自2008年海螺入駐川渝以來,得到了重慶市、四川省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的關心支持。8年時間里,川渝區域以集團各專業部室為強大后盾,與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集團拓展西部的宏偉戰略,而且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先進的管理和技術,推動了當地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兌現了海螺集團對災區恢復重建和支援西部大開發的莊嚴承諾,以負責任、講信譽的態度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得到了地方各級政府、同行業、輿論媒體及消費者的一致認可,贏得了廣泛贊譽,形成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
區域各公司建設期間,當地政府為解決項目拆遷戶的安置問題,進行了統一規劃和重新建設,城鎮面貌得到極大改善、安置戶的生活水準得到提高,成為當地新型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的典范;同時,為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各公司積極通過社會招聘解決當地就業人員,目前區域80%的員工均系當地招聘,對于解決各公司所在地社會穩定和就地后靠的農村移民致富難等問題的發揮起到了重大作用。
重慶、廣元海螺項目拆遷戶集中安置區成為當地新型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建設典范
2009年9月9日,時任中共中央委員、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視察廣元海螺項目時,親切地說:“感謝海螺集團對四川抗震救災和重建工作的支持,希望海螺越做越大、越做越強,按照胡總書記的要求成為世界知名品牌”。2008年11月24日,劉奇葆書記還視察了達州海螺項目。2011年8月27日,時任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奇帆在視察忠縣期間,約見了正在川渝區域進行項目調研的集團公司領導,對海螺集團和重慶海螺項目所取得的經濟和社會效應表示贊許,希望海螺做大做強,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三峽庫區首條城市生活垃圾和城市污泥綜合處置環保一體化項目建設期間,2014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到重慶海螺公司視察,現場聽取項目專題匯報。項目建成運行后,國務院三峽辦領導、重慶市、縣等政府部門多次到訪調研,大公報等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社會影響力。
憑借突出的經營業績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川渝區域各公司多次榮獲全國及省、市、縣各級政府的表彰和獎勵,有力提升了海螺水泥在川渝的良好形象:每年,各公司均為所在地納稅前十強;2014年,重慶海螺燒成班組榮獲全國“李斌式班組”榮譽稱號,達州海螺榮獲“達州市推動城市化進程突出貢獻獎”榮譽稱號;南威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榮獲“四川名牌產品”稱號;2015年,廣元海螺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重慶海螺躋身重慶制造業企業100強,排名第62位。
企業文化篇
區域自成立以來,始終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及后勤生活管理,按照“先生活、后生產”的理念,發動員工自己動手改善工作生活環境,加快推進現場環境整治和美化綠化進度,完善廠區安全、CIS標識,放置了風景石,種植了花卉,制作了噴泉、亭子等景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廠環境。同時,各公司以分廠為單位還建立了果園、菜園、雞場、魚塘、農場等,提升了工廠品位、營造了和諧氛圍、豐富了業余生活、改善了人文氣息。
區域組織舉辦班組長培訓班及中層管理培訓班,拓寬各級管理人員視野,提升綜合管理水平;每月組織開展文化活動豐富員工業余文化生活,增強員工認同感;區域還積極與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展開互動,踴躍參加各種大型社會活動,擴大海螺在地方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為貫徹落實“五型班組”創建活動,區域多次召開區域管理委員會議,各公司先后召開辦公會議、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班組建設工作。在區域的統籌安排下,各公司圍繞以提升班組管理水平為核心、以提高員工隊伍綜合素質為重點、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積極開展班組建設試點,以軟、硬件同步建設和以點帶面為抓手,持續推進班組建設工作。在區域全體員工的努力下,區域工段班組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班組氛圍日益濃厚。
積極開展班組建設
8年間,川渝區域已在發展和壯大的路上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面對當前經濟新常態,川渝區域迅速展開部署應對,緊緊圍繞集團公司“一強三冠”目標,全力搶奪市場份額,優化拓寬采購渠道,深入開展對標管理,不斷推進機制創新和用工優化,全面提質增效,努力完成各項生產經營目標任務,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編輯:張敏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