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PMI證實中國經濟延續回暖,產能過剩仍是心頭大患
中國官方周六(10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繼續維持在枯榮線上方,顯示近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重新出現的上行勢頭仍在繼續延續。
9月官方制造業PMI為50.4,與8月保持持平。PMI讀數高于50說明整個行業的業務活動處于擴張狀態,而這一數據表現也與路透此前的預測值持平。
中國制造業PMI指數曾在今年3月一度大幅走強,但此后再度回落,在7月份跌破枯榮線,不過,包括制造業PMI在內的各項中國經濟數據在8月份及之后全面轉好,顯示國內經濟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動能。
令人倍感欣慰的是,9月PMI數據各分項指針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升至50.1,相比8月的49.7進一步走強。同時,出貨指數從52.6升至52.8,但全部新訂單指數從51.3回落到50.9。
數據同時顯示不同類別的企業之間的業務表現也出現了分化,大企業的表現繼續好轉,但小企業則表現不佳,這顯示中國經濟增長仍在相當程度上依賴于國有大企業。
經濟專家指出,過去數個月的經濟狀況顯示,中國經濟增長仍有可持續性,但經濟很大程度上仍靠支付支出拉動,而過熱的房地產市場會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為經濟帶來隱憂,同時總債務水平的進一步上升也令人感到不安。
此外,產業之間的經營狀況也不均衡,諸如鋼鐵等產能過剩的傳統行業仍在困境中求生。與此同時,諸如高科技產品、汽車制造和造船等行業則錄得強勢表現。不過,就業崗位然在減少的狀況依舊構成憂慮,就業指數從8月的48.4微升至48.6,但仍低于50關口。而政府力推的“去產能”行動,確實已經在許多行業掀起了裁員潮。
制造業產能過剩仍是拖累經濟的一大負面因素,并依舊是中國政府的心腹之患,在此前“去產能”進度未達標后,政府已經承諾在年內剩余時間強化去產能的力度。此前,發改委已經回絕了國內鋼企要求增加煉焦煤產能配額,以緩解瘋漲的市場焦煤價格所帶來的成本壓力這一訴求。
此外,中國經濟放緩的產能過剩的狀況,也遏制了社會投資意愿,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方剛此前也強調了這一狀況。今年前八個月,私營領域投資總體增幅只有2.1%,為該數據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
同日發布的9月官方非制造業PMI數據則顯示中國服務業行業表現尚略好于制造業,指數為53.7,相比8月的53.5進一步走高。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建筑業分項指標在基建投資進一步增加的背景下,錄得了顯著的上升。
編輯:張敏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