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團:禁止水泥新增產能,提升大氣排放標準!
日前,新疆兵團發布《兵團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提出重點區域嚴格控制涉工業爐窯建設項目,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電解鋁、鑄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產能等任務,詳情如下:
為貫徹落實《兵團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新兵發〔2018〕42號)有關要求,組織和指導師市加強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依照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財部聯合印發的《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環大氣〔2019〕56號),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工業爐窯。指在工業生產中利用燃料燃燒或電能等轉換產生的熱量,將物料或工件進行熔煉、熔化、焙(煅)燒、加熱、干餾、氣化等的熱工設備,包括熔煉爐、熔化爐、焙(煅)燒爐(窯)、加熱爐、熱處理爐、干燥爐(窯)、焦爐、煤氣發生爐等八類(見附件1)。
(二)重點區域范圍。“烏-昌-石”區域內第六師五家渠市、第八師石河子市、第十一師、第十二師、兵團駐烏有關單位,重點區域范圍按照《關于加強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五家渠區域環境同防同治的意見》(新發〔2016〕140號)執行。“奎-獨-烏”區域內第七師,重點區域范圍按照《關于奎屯-獨山子-烏蘇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方案的批復》(新函〔2015〕99號)執行。
(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完善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管理體系,推進工業爐窯全面達標排放。重點區域內各有關師市工業爐窯裝備和污染治理水平明顯提高,實現工業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進一步下降,促進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重點任務
(一)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嚴格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新建涉工業爐窯的建設項目,原則上要入園區,配套建設高效環保治理設施。重點區域嚴格控制涉工業爐窯建設項目,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電解鋁、鑄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產能;除列入國家規劃項目外,禁止新建、擴建使用原煤的工業爐窯項目;嚴格執行項目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新(改、擴)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單位產品能耗水平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加大落后產能和不達標工業爐窯淘汰力度。分行業清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淘汰類工業爐窯,禁止新建限制類爐窯。對熱效率低下、敞開未封閉,裝備簡易落后、自動化程度低,無組織排放突出,以及無治理設施或治理設施工藝落后等嚴重污染環境的工業爐窯,依法責令停業關閉。
(二)加快燃料清潔低碳化替代。對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為燃料的工業爐窯,加快使用清潔低碳能源以及利用工廠余熱、電廠熱力等進行替代。重點區域禁止摻燒高硫石油焦(硫含量大于3%)。玻璃行業全面禁止摻燒高硫石油焦。加大煤氣發生爐淘汰力度。2020年底前,重點區域淘汰爐膛直徑3米以下燃料類煤氣發生爐。加快淘汰燃煤工業爐窯。2020年6月底前,重點區域取締燃煤熱風爐,基本淘汰熱電聯產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加熱、烘干爐(窯)。加快推動鑄造(10噸/小時及以下)等行業沖天爐改為電爐。
(三)實施污染深度治理。推進工業爐窯全面達標排放。已有行業排放標準的工業爐窯(見附件2),嚴格執行行業排放標準相關規定,配套建設高效脫硫脫硝除塵設施(見附件3),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已制定更嚴格地方排放標準的,按地方標準執行。重點區域鋼鐵、水泥、焦化、石化、化工、有色等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有機物(VOCs)排放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已核發排污許可證的,應嚴格執行許可要求。暫未制訂行業排放標準的工業爐窯,包括鑄造,日用玻璃,玻璃纖維、耐火材料、石灰、礦物棉等建材行業,鎢、工業硅、金屬冶煉廢渣(灰)二次提取等有色金屬行業,氮肥、電石、無機磷、活炭等化工行業,應參照相關行業已出臺的標準,全面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見附件3),鑄造行業燒結、高爐工序污染排放控制按照鋼鐵行業相關標準要求執行;重點區域原則上按照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別不高于30、200、300毫克/立方米實施改造,其中,日用玻璃、玻璃棉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不高于400毫克/立方米;已制定更嚴格地方排放標準的地區,執行地方排放標準。全面加強無組織排放管理。嚴格控制工業爐窯生產工藝過程及相關物料儲存、輸送等無組織排放,在保障生產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密閉、封閉等有效措施(見附件4),有效提高廢氣收集率,產塵點及車間不得有可見煙粉塵外逸。生產工藝產塵點(裝置)應采取密閉、封閉或設置集氣罩等措施。煤粉、粉煤灰、石灰、除塵灰、脫硫灰等粉狀物料應密閉或封閉儲存,采用密閉皮帶、封閉通廊、管狀帶式輸送機或密閉車廂、真空罐車、氣力輸送等方式輸送。粒狀、塊狀物料應采用入棚入倉或建設防風抑塵網等方式進行儲存,粒狀物料采用密閉、封閉等方式輸送。物料輸送過程中產塵點應采取有效抑塵措施。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深度治理。落實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加快推進新疆昆侖鋼鐵有限公司和新疆大安特種鋼有限責任公司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積極推進電解鋁、硅、水泥、焦化等行業污染治理升級改造。第六師五家渠市和第八師石河子市的電解鋁企業全面推進煙氣脫硫設施建設;全面加大熱殘極冷卻過程無組織排放治理力度,建設封閉高效的煙氣收集系統,實現殘極冷卻煙氣有效處理。重點區域內鼓勵水泥企業實施全流程污染深度治理,建筑陶瓷企業應逐步取消脫硫脫硝煙氣旁路或設置備用脫硫脫硝等設施。推進具備條件的焦化企業實施干熄焦改造,在保證安全生產前提下,焦爐實施爐體加罩封閉,并對廢氣進行收集處理。加大煤氣發生爐VOCs治理力度。酚水系統應封閉,產生的廢氣應收集處理,鼓勵送至煤氣發生爐鼓風機入口進行再利用;酚水應送至煤氣發生爐處置,或回收酚、氨后深度處理,或送至水煤漿爐進行焚燒等。禁止含酚廢水直接作為煤氣水封水、沖渣水。氮肥等行業采用固定床間歇式煤氣化爐的,加快推進煤氣冷卻由直接水洗改為間接冷卻;其他區域采用直接水洗冷卻方式的,造氣循環水集輸、儲存、處理系統應封閉,收集的廢氣送至三廢爐處理。吹風氣、弛放氣應全部收集利用。
(四)開展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綜合整治。各師市要加大涉工業爐窯類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的綜合整治力度,結合“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規劃環評等要求,進一步梳理確定園區和產業發展定位、規模及結構等。制定綜合整治方案,對標先進企業,從生產工藝、產能規模、燃料類型、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環保治理水平。按照統一標準、統一時間表的要求,同步推進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和企業升級改造。加強工業園區能源替代利用與資源共享,積極推廣集中供汽供熱或建設清潔低碳能源中心等,替代工業爐窯燃料用煤;充分利用園區內廠余熱、焦爐煤氣等清潔低碳能源,加強分質與梯級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形成清潔低碳高效產業鏈。
加強涉工業爐窯企業運輸結構調整,重點區域內大宗貨物年貨運量150萬噸及以上的,建議采用鐵路方式運輸。
(五)建立健全監測監控體系。加強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建設。排氣口高度超過45米的高架源,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督促企業安裝煙氣排放自動監控設施。鋼鐵、焦化、水泥、平板玻璃、陶瓷、氮肥、有色金屬冶煉、再生有色金屬等行業,嚴格按照排污許可管理規定安裝和運行自動監控設施。加快其他行業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設施建設,重點區域內沖天爐、玻璃熔窯、以煤和煤矸石為燃料的磚瓦燒結窯、耐火材料焙燒窯(電窯除外)、炭素焙(煅)燒爐(窯)、石灰窯、鉻鹽焙燒窯、磷化工焙燒窯、鐵合金礦熱爐和精煉爐等,原則上應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安裝自動監控設施。具備條件的企業,應通過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等,自動連續記錄工業爐窯環保設施運行及相關生產過程主要參數。推進焦爐爐體等關鍵環節安裝視頻監控系統。自動監控DCS監控等數據至少要保存一年,視頻監控數據至少要保存三個月。強化監測數據質量控制。自動監控設施應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聯網。加強自動監控設施運營維護,數據傳輸有效率達到90%。企業在正常生產以及限產、停產、檢修等非正常工況下,均應保證自動監控設施正常運行并聯網傳輸數據。對出現數據缺失、長時間掉線等異常情況,要及時進行核實和調查處理。嚴厲打擊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行為,對監測機構運行維護不到位及篡改、偽造、干擾監測數據的,排污單位弄虛作假的,依法嚴格處罰,追究責任。
(六)加強排污許可管理。按照國家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規定,按期完成涉工業爐窯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開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工作,“核發一個行業、清理一個行業、達標一個行業、規范一個行業”。加大依證監管執法和處罰力度,確保排污單位落實持證排污、按證排污的環境管理主體責任。對無證排污、超標超總量排放以及逃避監管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的,依法予以停產整治,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師市批準,責令停業、關閉。業務主管部門加強企業信用監管,對于無證排污、不按規定提交執行報告和嚴重超標超總量排污的,納入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依法向社會公開。
(七)實施差異化管理。綜合考慮企業生產工藝、燃料類型、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效果、無組織排放管控水平以及大宗物料運輸方式等,樹立行業標桿,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在重污染天氣應對、環境執法檢查、經濟策制定等方面,對標桿企業予以支持,對治污設施簡易、無組織排放管控不力的企業,加大聯合懲戒力度。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參照生態環境部制定印發的《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各師市應將涉工業爐窯企業全面納入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做到全覆蓋。針對工業爐窯等主要排放工序,采取切實有效的應急減排措施,落實到具體生產線和設備。根據污染排放績效水平,實行差異化應急減排管理。重點區域內鋼鐵、建材、焦化、有色、化工等涉大宗貨物運輸企業,應制定應急運輸響應方案,原則上不允許柴油貨車在重污染天氣預警響應期間進出廠區(保證安全生產運行、運輸民生保障物資或特殊需求產品的國五及以上排放標準車輛除外)。
(八)完善經濟策。落實稅收優惠激勵策。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稅法,按照有關條款規定,對涉工業爐窯企業給予相應稅收優惠待遇。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百分之三十的,減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環境保護稅;低于百分之五十的,減按百分之五十征收環境保護稅。落實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抵免優惠策。給予獎勵和信貸融資支持。各師市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工業爐窯綜合治理達標的企業,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治理項目給予補貼。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進行直接融資,募集資金用于工業爐窯治理等。實施差別化電價策。充分發揮電力價格的杠桿作用,推動涉工業爐窯行業加快落后產能淘汰,實施污染深度治理。嚴格落實鐵合金、電石、燒堿、水泥、鋼鐵、黃磷、鋅冶煉等行業差別電價策,對淘汰類和限制類企業用電(含市場化交易電量)實行更高價格。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兵團生態環境局、發展改革委、工信局、財局共同組織實施本方案,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強對師市工作指導,及時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各師市要按照兵團打贏藍天保衛戰總體部署,把開展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放在重要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嚴格依法行,加大策扶持力度,做好監督和管理工作;結合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開展拉網式排查,建立管理清單,掌握工業爐窯使用和排放情況;明確治理要求,細化任務分工,確定工業爐窯管理清單(見附件5),實施動態管理。每季度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各師市報送工作開展情況、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措施,并更新工業爐窯管理清單。
(二)嚴格評價管理。兵團生態環境局會同有關部門,每年對各師市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情況進行評價。各師市要增強服務意識,按照行業治理標準和產業集群綜合整治方案等要求,組織開展評估工作,嚴把工程建設質量,嚴防建設簡易低效環保治理設施。建立完善依效付費機制,多措并舉治理低價中標亂象。加大失信聯合懲戒力度,將工程建設質量低劣的環保公司和環保設施運營管理水平低、存在弄虛作假行為的運維機構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納入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依法向社會公開;相關涉工業爐窯企業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加大停限產力度。依法依規對失信企業在行審批、資質認定、銀行貸款、上市融資、府招投標、府榮譽評定等方面予以限制。
(三)嚴格監督執法。各師市要開展工業爐窯專項執法行動,加強日常監督和執法檢查,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對不達標、未按證排污的,綜合運用按日連續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等手段,依法嚴格處罰,并定期向社會通報。嚴厲打擊弄虛作假、擅自停運環保設施等嚴重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將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落實情況作為兵團督導幫扶的重點任務。
(四)強化企業主體責任。企業是工業爐窯污染治理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履行責任,按照本行動方案和師市有關部門要求等制定工業爐窯綜合治理實施計劃,確保按期完成改造任務。加大資金投入,加快裝備升級和燃料清潔低碳化替代,實施污染深度治理。加強人員技術培訓,健全內部環保考核管理機制,確保治污設施長期穩定運行。及時公布自行監測和污染排放數據、污染治理措施、重污染天氣應對、環保違法處罰及整改等信息,推動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國有企業和龍頭企業要發揮表率作用,引導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五)加強技術支持。研究制定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相關技術指導文件。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環保公司等合作,創新節能減排技術。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出臺相關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引導樹立行業標桿,助推行業健康發展。鼓勵行業協會等搭建工業爐窯污染治理交流平臺,促進成熟先進技術推廣應用。
(六)加強宣傳引導。工業爐窯涉及行業多、領域廣,各師市要營造有利于開展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良好輿論氛圍,增強企業開展工業爐窯污染治理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各級有關部門要積極跟蹤相關輿情動態,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對做得好的師市和企業,組織新聞媒體加強宣傳報道。
編輯:俞垚伊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