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浙江關于推進全省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2016-09-19 09:52 留言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全省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已經印發。詳情如下: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全省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浙政辦發〔2016〕98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號)和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省委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推進全省海綿城市建設,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基本要求。以建設“兩美”浙江為目標,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切實轉變城市規劃、建設理念,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結合“五水共治”,有效利用雨水資源,推進工程治水向生態治水轉變,實現雨水徑流由快速排除、末端集中、收納治污向慢排緩釋、源頭分散、自然凈化轉變;充分發揮和利用城市水體、綠地、市政基礎設施、各類城市建筑體等對雨水的滲透、吸納和凈化作用,最大程度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和自然凈化,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和流域防洪能力,有效削減徑流污染,加快構建健康完善的城市水生態系統。

  (二)基本原則。

  規劃引領。在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關專項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加強各類規劃間的協調與融合,突出城市規劃的引導調控作用,實現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

  生態優先。高效利用雨水資源,將綠色設施(自然途徑)與灰色設施(人工措施)相結合并優先采用綠色設施,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有效削減徑流污染,促進生態環境保護。

  分區實施。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排水、排污分區情況,確定不同的徑流控制率及相關控制指標。城市新建城區及新建建筑、道路、公園、水系、廣場等,應嚴格落實低影響開發(LID)理念;老城區應結合城市綜合整治、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低洼易澇點和河道整治等逐步實施。

  因地制宜。綜合考慮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條件、自然條件、水資源狀況(自然水文狀態)、原有排水設施能力等因素,平原、丘陵、山地、海濱等不同類型城市應因地施策,結合城市規劃建設、舊城改造,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三)目標任務。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就地消納和利用70%以上的降雨。2016年起,全省各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以及有條件實施的新開工項目要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到2020年,設區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縣級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上述目標要求;到2030年,設區市和縣級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其他縣城建成區5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二、建設重點

  (一)加強城市河流和湖泊整治。城市建設改造過程中,要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控制目標與技術要求,合理確定保護與改造方案,嚴格保護現狀河流、湖泊、濕地、坑塘等城市自然水體,劃定城市藍線,禁止侵占河湖水域岸線。要利用城市自然水體,設計濕塘、雨水濕地等具有雨水調蓄與凈化功能的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凈化初期雨水,同時與城市雨水管渠系統、雨水地面徑流排放系統及下游水系相銜接。強化水系溝通,保護現有濕地,嚴禁隨意填埋河道水系,有條件的城市要恢復已填埋的河道增加水面率,加快貫通骨干河道,打通城市“斷頭河”,健全城市河網水系,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充分考慮河湖水系的容量,保證城市防洪排澇需要的過水能力和調蓄庫容。與流域、區域防洪規劃相銜接,完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妥善安排城市洪澇水滯蓄和外排出路,統籌布局泄洪通道和蓄滯場所,合理確定城市防洪排澇分區和建設標準。加強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水土保持預防監督管理工作,執行水土保持設施“三同時”制度,嚴控新增人為水土流失,促進雨水徑流源頭減排。

  (二)優化城市公園和綠地建設。將構建海綿型綠地系統作為園林城市建設、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城市公園和綠地系統要考慮綠網、水網、綠道網的有機融合,結合綠地周邊水系、市政設施和房屋建筑等統籌開展設計,在滿足生態、景觀、游憩等功能的基礎上,同步考慮為周邊區域提供雨水滯留、緩釋的空間,提高區域內雨水調蓄和凈化等功能。要因地制宜采取小微濕地、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植草溝、植被緩沖帶、雨水濕地、雨水塘、生態堤岸、生物浮床等低影響開發措施,園路、綠道和停車場等區域采用透水鋪裝等,提高雨水滲透能力,有效削減地表徑流峰值和流量,凈化雨水徑流,合理利用雨水資源。

  (三)改善城市道路和廣場排水。要規劃設計符合低影響開發要求的道路高程、道路橫斷面、綠化帶及排水系統,提高道路對雨水的滲滯能力。新建道路應結合紅線內外綠地空間、道路縱坡及橫斷面設計、市政雨水排放系統布局等,優先采用生態排水。已建道路可通過路緣石改造、增加植草溝、溢流口等方式將道路雨水徑流引到綠地空間,實現雨水滲、滯、蓄、凈后再排,需進行雨污分流改造的要盡快完成。城市廣場、城市慢行系統、公共停車場以及非重型車輛通道優先采用透水鋪裝,城市道路紅線寬度超過60米的道路兩側、學校操場兩側要逐步規劃、建設配套雨水蓄水設施。城市廣場可在地下建設蓄水池用于綠化灌溉和景觀水體補水,改善廣場排水。

  (四)促進居住建筑和小區調蓄。新建建筑和小區要按照低影響開發的要求規劃建設排水系統。在場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非機動車道、地面停車場和消防通道應采用透水鋪裝增加雨水自然滲透空間,可滲透地面面積比率不應低于40%。有條件的建成區應根據可滲透地面面積比率進行透水性改造。新建建筑和小區要全面推行建筑屋頂綠化和立體綠化,增加雨水滲透、凈化和收集利用設施;既有建筑和小區可結合實際情況對建筑屋頂、周邊綠地以及景觀水體等實施低影響開發改造。要結合小區景觀水體建設雨水濕地和蓄水池,用于綠化灌溉、景觀水體補水和道路清洗保潔等。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共性建筑、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危舊房、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要率先落實海綿型住區的要求。

  (五)推進公共建筑項目海綿體建設。機關、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場館、交通場館和商業綜合體等各類大型公共建筑項目要率先推進海綿體建設,減少非透水性硬質鋪裝面積,有條件的要配套建設具有削峰調蓄功能的景觀水池、低洼水塘等。規劃用地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要按照每萬平方米建設用地不小于100立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綜合蓄水設施,有條件的工礦企業、工業廠區宜建設雨水收集、蓄存和利用設施。

  (六)延伸開展城鄉一體化海綿體建設。在推進小城鎮和村莊建設過程中,要結合推進實施重點中心鎮、綜合規劃建設示范創建鎮、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等建設,因地制宜規劃建設海綿型鎮村。海綿型鎮村建設要強調與周圍自然生態環境的有機結合,運用低成本和自然生態的方法提高鎮村雨水吸納和排放能力。

  三、主要舉措

  (一)科學編制專項規劃。2016年10月底前,設區市和縣級市完成海綿城市專項規劃草案編制,并于12月底前完成報批;2017年6月底前,其他縣城完成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各地在編制和修編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道路、綠地、排水防澇、河網水系等相關專項規劃時,要將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作為重要內容,把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剛性控制指標;已完成編制的相關規劃,要結合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及時進行修編。在劃定城市藍線時,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空間格局,科學界定城市增長邊界,保護好山、水、田、林、湖自然本底,夯實海綿城市的生態基礎。要根據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建立海綿城市工程項目儲備制度。

  (二)落實建設管控手段。按照海綿城市專項規劃要求,劃定并落實藍線、綠線,建立和完善規劃管控制度,將海綿城市建設的要求和剛性控制指標落實到規劃、設計、施工建設等各個環節,確保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與主體建設項目同時規劃設計、同時施工建設、同時投入使用。在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等環節,要將海綿城市相關工程措施作為重要審查內容;工程竣工驗收報告中,應當寫明海綿城市相關工程措施的落實情況,并提交備案機關。要將建筑與小區的雨水收集利用、可滲透地面、藍線規定等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措施作為城市規劃許可條件,保持雨水徑流特征在城市開發建設前后大體一致。

  (三)制定完善標準規范。各地要結合《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和當地實際,開展海綿城市相關專項課題研究,制定完善與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的設計、施工、驗收、養護的標準規范或技術導則,因地制宜指導建設。

  (四)抓好典型示范引領。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自然條件的城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省級試點工作,推進海綿城市示范區、海綿型公園綠地、海綿型居住區、海綿型道路廣場、海綿型小城鎮等示范建設。2017年底前,各設區市要在市區范圍內至少建成1處不少于3平方千米的示范項目,各縣(市)要建成一定數量的示范項目,全省形成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試點城市、示范區域、示范項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建立工作機制,統籌部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細化落實發展改革、財政、規劃、建設、水利、國土資源、園林綠化、氣象等部門職責,形成工作合力。省建設廳牽頭負責研究出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建設的相關政策和措施,會同水利等部門研究制定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指標體系、檢測評價方法,組織修訂和完善省園林城市、節水型城市、節水型社會、人居環境獎等創建載體標準,將海綿城市建設目標納入創建評價指標體系,并加強對各地的指導、培訓、督查和績效考核;省財政廳要加強資金統籌,通過獎補方式,加強對海綿城市建設的支持,積極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省發展改革委要加大利用專項建設基金對海綿城市建設的支持力度;省氣象局要做好氣象業務服務和長年降雨、氣溫等相關資料的收集分析。其他有關部門要共同支持和參與海綿城市建設工作。

  (二)加大投入支持。各級政府要充分利用好國家、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財政補助,整合水環境整治、水利建設、環境保護等有關專項,投入海綿城市建設,優先安排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并納入地方政府采購范圍。

  (三)加強產業扶持。有條件的地區要制定政策措施鼓勵成立海綿城市建設產學研中心,打造全產業鏈的海綿城市產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各地要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投資和建設,建立科學高效的海綿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的中長期融資優勢和引領導向作用,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投資、貸款、債券、租賃、證券等綜合金融服務。

  (四)嚴格督查考評。各地要將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納入目標責任制考核范圍。省建設廳要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對各地海綿城市建設推進情況進行考核,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和各地在水生態保護、水環境治理、水資源利用、水安全運行方面的工作進行評價。

  (五)強化宣傳培訓。省級有關部門要聯合組建全省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服務專家隊伍,為各地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各地要組織開展專業知識培訓,提升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和能力,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載體,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專題宣傳,營造全社會支持的良好氛圍。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8月24日

編輯:徐潔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4-06 16:12:5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龙游县| 西城区| 雷山县| 右玉县| 大理市| 仁寿县| 盐亭县| 桂平市| 晋城| 昌黎县| 金湖县| 锡林浩特市| 桓台县| 乐昌市| 成武县| 慈溪市| 双江| 错那县| 临潭县| 梁平县| 新建县| 大名县| 贵港市| 阿鲁科尔沁旗| 通化市| 普兰县| 鸡东县| 洛隆县| 南平市| 武乡县| 商城县| 寿阳县| 莆田市| 嘉义市| 光山县| 个旧市| 张家港市| 阿勒泰市| 五华县| 建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