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汽車等產量穩居全國前列 工業已成安徽第一大產業
過去,一提到安徽,就會想到農業大省。安徽省第九次黨代會以來,該省大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五年間工業對安徽省經濟增長的貢獻達56%,冰箱、空調、彩電、洗衣機、水泥、汽車等優勢產品產量穩居全國前列。
安徽造新產品銷售收入 占比達到15%
調整結構增強實力,堅持進退并舉,綜合施策,構建產業新體系。安徽省改造傳統產業調存量,制定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工程》,設立產業轉型升級基金,省級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由每年的8000萬元擴大至5億元,每年滾動實施1000項億元以上重大技改項目,突出技術改造在開發新產品中的重要作用,引導支持企業運用新技術、新設備,不斷開發新產品,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達到15%。
2014年以來,安徽省著眼搶占新一輪產業發展制高點,謀劃加快十大高成長性產業發展意見。深入推進新型顯示、智能語音等十大高成長產業發展。
目前,中國(合肥)智能語音產業園投入使用,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近3萬輛,京東方8.5代線滿產運行,蕪湖機器人產業園加快建設,總投資525億元的京東方10.5代線及配套項目等正式開工,安徽國家級新型顯示、工業機器人產業集聚試點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節能環保產業2015年實現產值1623.3億元,同比增長13.8%。2015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召開了2萬多人規模的“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動員大會,實施“調轉促4105行動計劃”“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年減近400億元,安徽成全國企業負擔最輕省份之一
為降低融資成本,安徽省政府每年安排33億元充實國有擔保機構資本金,設立10億元續貸過橋資金,全面推廣“稅融通”業務,構建“4321”新型政銀擔合作機制,著力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探索成立省小額票據貼現中心,建立優質中小企業間接融資評價體系,推動設立5億元規模的省級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基金,解決小微企業各種難題。
為降低稅費成本,在全國率先建立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實施結構性減稅和普遍降費,年減輕企業負擔近400億元,安徽成為全國企業負擔最輕省份之一。
為降低運營成本,開展機器換人“十百千”行動,分行業召開推介現場會,2015年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2000多臺;通過“電商換市”,引導企業營銷模式向電子商務、B2C、O2O轉變;推出優秀企業管理創新100例。
為降低能耗成本,啟動節能環保“五個一百”專項行動,開展低碳工業園建設試點,積極推廣工業節能環保新技術、新裝備和新產品,開展重點設備能效提升行動,支持重點節能與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實現能源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