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石灰石尾礦做骨料“變廢為寶”好途徑
眾所周知,石灰石是水泥生產基礎原料,因此國內水泥企業,尤其是大型熟料基地,普遍擁有較大規模的石灰石礦山資源。然而,雖說是“資源”,卻并不絕對。據筆者了解,即便同一礦山,不同區域之間礦石品質同樣有著很大差異,不能全部用于水泥生產。
正因如此,較長一段時間以來,低品位石灰石礦的處理一直是水泥企業較為頭疼的問題。直到近年來,國內高速增長的砂石骨料需求的出現,終于為水泥企業實現對低品位石灰石礦的處理提供了一條好路子。
水泥企業進軍骨料行業正當時
水泥企業做骨料并非中國首創。國外主要水泥及建材供應商,諸如拉法基豪瑞、西麥斯、海德堡等大型跨國企業,均在水泥、骨料、混凝土以及綠色建材等業務板塊廣泛涉足,甚至建有相關的尖端實驗室。
相比之下,國內水泥企業發展模式卻相對單一。近十多年來,我國水泥產量雖然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的60%,也出現了包括海螺在內的一批水泥強企,但產業結構單一卻是不可回避的問題。
事實上,水泥企業與混凝土砂石骨料行業在客戶、市場、礦產資源、工藝與裝備以及人力資源高度的互補與整合優勢,使得水泥企業進入混凝土砂石骨料產業不僅是水泥企業發展、做大做強的重要模式之一,對于整個建材產業發展也具有極大的進步意義。
1、有利于提升混凝土性能和建筑物質量
基于我國建筑壽命普遍偏短,工程質量問題頻發等問題,近年來,政府層面開始大規模推廣高性能混凝土。骨料作為混凝土主要成分,對混凝土性能有著決定性影響。業內專家指出,良好的粒型與顆粒級配,是提升混凝固體強度和耐久性,提高混凝土施工性能的關鍵。
目前骨料行業,由于生產受地域限制較大,小規模,作坊式生產現象并不少見。95%以上的企業沒有相關實驗室,國家標準中規定的出廠檢驗更是難以落實到位,如此骨料無疑對混凝土生產性能產生不利影響。
在不少人看來,骨料無非就是破碎而已,但優質骨料生產卻實打實的是一門技術活,需要大量的設備和技術投入。水泥企業基于雄厚的資金優勢,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工藝,實現對骨料的規模化、精品化生產,將更利于優勢骨料的生產。
2、力推骨料行業環保升級
由于“作坊式”生產普遍存在,長期以來骨料行業亂采亂挖現象嚴重,環保監管難度大,導致揚塵、噪音污染成為骨料生產過程中面臨的重要難題。另外,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石粉等“廢料”也大多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導致資源利用率偏低,生態環境惡化嚴重。
水泥企業基于更嚴格的環保控制以及更先進的生產工藝,可以更好地解決骨料生產過程中的環保問題,以往骨料行業小打小鬧,“打游擊”的現象有望極大改善,同時石粉等“廢料”還可以作為水泥生產及混凝土制備原料,以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
據筆者了解,目前已經涉足骨料行業的海螺、華新等水泥企業,均在自身骨料線投入巨資打造高品質、環保骨料生產線。以華新為例,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投資數億元在長江中下游建設兩個共計1500噸的現代化砂石骨料綠色生產基地。
3、加速行業整合 淘汰落后產能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砂石料礦山2.7萬個。其中,大型礦山只有1329個,占總數比重僅為5%;中型規模礦山為2925座,占比為11%;而小、微型砂石礦山分別達10299和12036個,合計占據了總數量的84%。
這一現象導致整個砂石骨料行業在有序監管、資源綜合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工藝技術升級、產業集聚發展等方面普遍滯后,整個行業成熟度與水泥、鋼鐵、煤炭等基礎產業相比差距甚大。水泥企業介入之后,基于巨大的資源、技術、資本和管理優勢,將有利于大幅提升砂石骨料行業產業集中度,加速落后產能淘汰和產業升級。
4、實現石灰石礦山資源綜合利用
水泥生產對石灰石礦中氧化鈣含量有明確要求,通常不能低于50%,且氧化鎂含量需低于2.0%。然而,現實情況卻有很大差異,即便是同一座礦山,氧化鈣和氧化鎂含量均有較大差異,導致大量尾礦無法用于水泥生產。
一段時間以來,水泥企業多采用堆放和回填的辦法處理,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如今,將尾礦用于骨料生產,不但豐富了企業產業布局,更是資源綜合利用的有效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氧化鎂含量高的石灰石礦雖然不能用于水泥生產,但是具有更高的硬度,生產骨料則恰到好處。
綜合來看,我國砂石骨料行業還處在初級水平,而在周邊國家和地區,如日本、韓國等等,砂石骨料行業發展已經基本實現了規模化生產,產品品質及環保控制遠遠走在前列。而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廣,不僅需要力學性能高、化學成分合格的骨料,更對骨料的顆粒級配、細度模數(砂)、顆粒形狀、潔凈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同處建材行業,具有先進管理水平、掌握先進生產工藝、裝備的水泥企業,進入砂石骨料產業是企業價值鏈整合的共贏模式,也是提升我國建筑質量和壽命的要求。
國內眾多大型水泥企業已經涉足
基于水泥企業進軍砂石骨料行業的優勢,從多年前開始,水泥企業就已經開始大規模涉足。(絕非部分“觀眾”認為的近年水泥行情不好才開始做骨料)2009年4月,中國水泥網曾在杭州舉辦“水泥企業快速進軍砂石骨料交流會”,彼時不少水泥企業已開始規模推進骨料發展計劃。
截止到目前,冀東水泥早已正式成立冀東砂石骨料有限公司,并下轄7家砂石子公司,以戰略性高度將砂石骨料產業納入到集團八大核心業務板塊之一,現擁有砂石生產線9條,合計年產能將近3000萬噸,新建砂石線遍布西北、華北和東部地區,據冀東內部信息透露,未來冀東將重點圍繞“三北”地區打造年產能達2億噸的現代化新型砂石骨料基地。
無獨有偶,南方巨頭海螺水泥也開始加速拓展砂石骨料業務。海螺水泥集團原董事長郭文叁對話資本市場分析師時曾表示,海螺早已對骨料布局做了戰略性規劃,預計在3-5年,建設成不低于1億噸的骨料年產能。據不完全統計資料發現,海螺已投產和在建骨料項目近20個,單個項目年產能基本在50萬噸--300萬噸之間。
此外,華新、金隅、紅獅、華潤、臺泥、葛洲壩、中材、亞泰、同力、亞東等大型水泥企業也已紛紛涉足砂石骨料,已建或在建骨料線產能均在百萬噸級別以上。水泥企業發展骨料“數量之多、反應之快、投入之大、層面之高”已成為當前中國砂石骨料行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目前,進軍砂石骨料行業已經成為水泥行業共識,這一趨勢既是處于增加企業贏利點的需要也是實現資源綜合利用,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做大做強民族水泥企業的需要。
資源綜合利用動了別人的“蛋糕”
水泥企業對砂石骨料行業的涉足,可謂行業全產業鏈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有利于全面改善國內砂石骨料行業混亂的產業格局,加速落后產能淘汰和產業升級,但這并不是受到所有人歡迎。
由于水泥企業在骨料生產中技術、資源、資金優勢明顯,產品質量、環保水平均普遍高于地方原有砂石骨料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這種搶了別人“蛋糕”的做法,招自各方尤其是地方原有砂石骨料企業不滿。
有基于此,部分地方企業紛紛以“水泥企業就應該老老實實做水泥”、“優質石灰石做骨料浪費資源”、“水泥企業無權將石灰石做成骨料”“擾亂市場環境”等等“莫須有”罪名要求地方政府制止水泥企業生產骨料。
然而,事實卻是,早在1996年,國發[1996]36號文件《國務院批轉國家經貿委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意見的通知》,就已經提出,支持企業利用廢物生產建筑材料并給予稅收減免政策支持;最近,國家環保部下發了《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征求意見稿)第二條中四、五項中明確要求提高石灰石礦山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要求用于礦山治理,作為建筑材料用(石子也是建筑材料)。
另外,礦山部分石灰石氧化鈣含量過低,且含有對水泥生產有害的成分如氧化鎂等,無法用于水泥生產,與其露天堆放污染環境,加工為骨料實現資源綜合利用“何樂而不為”?更是符合國家倡導的途徑之一。
國內某大型水泥企業負責人直言:“水泥石灰石礦種用于骨料生產已有先例,使用水泥用石灰石礦生產骨料也獲得了相關資源管理部門的政策許可。即:企業在合法取得礦權后,生產何種產品是企業市場行為決定,這也是國家供給側政策的方向。”
由此看來,部分地方骨料企業的做法更像是在產業升級大潮下的“自保”行為。但是,必須看到的是,“發展”是社會進步的需要,如果僅僅是為了部分地方企業的利益,枉顧骨料行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為水泥企業進入設置障礙,是否有背生態文明建設需要,也違背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呢?
最后,筆者想到了近二十年前,新型干法水泥開始在國內大規模推廣之時。彼時國內水泥行業立窯遍地,產能落后,環境污染嚴重,水泥企業給民眾的印象普遍是灰塵漫天,噪音轟鳴。但如今,經歷一番寒徹骨,新型干法水泥大規模推廣之后,水泥企業完全改變了原有形象,能耗接近世界領先水平,廠區綠樹成蔭,部分水泥窯還負擔起處理生活垃圾和危險廢棄物的重任,化身“城市清潔工”,這些與當年大刀闊斧的落后產能淘汰密不可分。
水泥企業涉足砂石骨料行業,對于原有企業而言確實是“狼來了”,但是沒有狼存在的羊群只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狼來了未必是一件壞事。
編輯:武文博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