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桂新:水泥行業轉好苗頭不穩定 道路依舊曲折
9月9日,2016中國國際水泥峰會在北京召開。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呂桂新出席會議并根據目前全行業的情況和未來發展方向做了主旨演講。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呂桂新
呂桂新在肯定今年以來通過國務院等部委及水泥協會和各大水泥企業努力,我國水泥行業出現了谷底回升現象的基礎上,著重強調了我國的水泥行業轉好苗頭極不穩定,發展的道路依舊曲折。他指出水泥行業地區間差異仍然比較大,市場需求增長嚴重不足,產能過剩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加之市場環境不夠完善,市場競爭無序等不利因素,水泥行業形勢依然非常嚴峻,對此行業要有清醒的認識,決不能盲目樂觀。
以下是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來賓,
上午好!
今天我們齊聚北京,參加以“市場整合,創新發展”的主題的2016中國國際水泥峰會,再次我謹代表工業和信息化工信部原料司對本次峰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今年以來,面對我國經濟發展出現的多重困難和嚴峻挑戰,在黨中央和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我們積極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認真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適度擴大總需求,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政策措施。
1-8月份,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國水泥行業開始出現好轉的勢頭,3月份開始水泥行業開始扭轉下降的局面,4月份全國多地區水泥價格開始回升,5月份繼續上漲,有利的支撐了水泥全行業扭轉年初盈虧相抵后的凈虧損局面。據統計,1-7月份全國水泥產量13.23億噸,同比增長2.76%,規模以上水泥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136.8億元,同比僅下降7.6%,虧損企業虧損額126億元,同比下降4.3%,這充分證明水泥行業總體經濟效益從去年的谷底出現企穩回升的態勢。
但當前水泥行業出現的好轉苗頭極不穩定,我們不能忘記近年來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之下,我國水泥工業產能嚴重過剩,需求增長嚴重不足的矛盾突顯,全行業出現生產、銷售、價格和效益全面下降,產品賣不動,貨款難回收、企業沒有效益,員工沒有收入的現象比比皆是,企業經營愈發困難,全行業形勢愈發嚴峻。特別是2015年全國水泥累計產量同比下降4.9%,是1990年以來第一次出現年度負增長,行業盈虧相抵后凈利潤只有330億元,同比下降58%,比歷史最高年份2011年少賺了700多億元。東北、華北、西北水泥行業全線告急,盈虧相抵后整體呈現凈虧損的狀態。我們必須看到,盡管當前水泥行業出現一些好轉,但地區間差異仍然比較大,市場需求增長嚴重不足,產能過剩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加之市場環境不夠完善,市場競爭無序等不利因素,水泥行業形勢依然非常嚴峻,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決不能盲目樂觀。
中國政府對水泥工業高度重視,面對近年來水泥行業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嚴重問題,國務院先后在2009年印發了關于抑制產能過剩的國發2009[38]號,2013年印發關于化解產能過剩的2013[41]號文件,兩個重要文件都把水泥行業列為重點。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34號文件專門印發《關于促進建材行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個文件雖然面對的是整個建材行業,但真正重點仍然是產能嚴重過剩的水泥行業。根據《指導意見》,今后3-5年水泥行業發展還要抓住產能過剩,結構扭曲和無序競爭等關鍵問題,在供給側改革方面取長補短,抓緊控制產能,有序推進兼并重組,改善企業發展環境,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擴大新型綠色水泥生產工藝,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優化產業布局和組織結構,有效提高水泥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當前《指導意見》已發,大局方針已定,下一步希望全行業在認真學習領會的基礎上,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知行合一,增強大局意識,加強自律意識,做好各項政策措施,我們相信只有認真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特別是在化解產能過剩上下真功夫,攻堅克難,齊抓共管,務實求效,中國水泥一定能在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開好局,起好步,為整個建材行業實現提質增效和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