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水泥峰會召開 行業大佬共商市場整合與創新發展
9月9日,由中國水泥協會主辦的“2016中國國際水泥峰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呂桂新,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處長劉明,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等行業領導及各地方水泥協會會長、秘書長,全國大型水泥企業領導人等280余人參加會議。
2016中國國際水泥峰會在北京召開
會議以“市場整合 創新發展”為主題,就經濟下行,產能過剩,節能環保壓力加大背景下的水泥行業問題展開討論。
會議由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孔祥忠主持,喬龍德會長在會上致開幕詞并指出“市場整合,創新發展”是水泥界共同面對的挑戰,中心思想是依照社會進步發展的規律,依靠創新驅動,推進水泥行業企業間的兼并重組與市場整合。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
喬龍德認為,兼并重組、市場整合有著現實的社會進步意義,具有行業提升與發展的時代意義,是打破傳統的隸屬關系,以市場決定資源配置,進一步推進“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理論實踐。只有靠創新,只有靠改革,才能突破目前兼并重組的瓶頸,中國建材聯合會、中國水泥協會已經將這項關系行業發展的重大事業列入“十三五”規劃,作為近幾年工作重點,并且在政府部門支持下,在大企業的配合下,加快推進兼并重組與市場整合步伐。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呂桂新
呂桂新則在致辭中表示,今年在黨中央去產能、調結構背景下,經濟整體企穩,水泥行業形勢有所回暖,多地水泥價格上漲,1-7月累計產量13.23億噸,同比增長2.76%,規模企業利潤總額僅降低7%左右,但是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問題沒有改善,全行業形勢依然嚴峻。
面對水泥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國務院曾發布了38號、41號兩個重要文件,而今年的34號文件,則是進一步引導建材行業增效益、調結構,主要針對的就是水泥行業。未來水泥行業還是要抓住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等問題,改善市場環境,增強企業競爭力,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提高水泥工業發展效益。希望全行業增強大局意識,落實各項政策,認真貫徹好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政策,中國水泥行業一定能在“十三五”第一年開一個好頭。[Page]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產業協調司處長劉明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產業協調司處長劉明在會上表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影響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持續增加,全球經濟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產能過剩成為全球性的問題,水泥產業尤為突出。作為世界第一大水泥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水泥產業產能過剩日益突出,企業效益下滑,行業轉型升級面臨著巨大壓力。
劉明指出,中國水泥企業應該認真分析國內國際市場走向,借鑒發達國家產能過剩時期的整合經驗,通過股權轉讓、相互持股、委托經營等多種方式,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同時做好區域市場的建設和協調發展,開展行業自律,維護共同競爭,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水泥可持續發展行動倡議行動組織(CSI)常務總監方達飛(Mr.Philippe Fonta)
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水泥可持續發展行動倡議行動組織(CSI)常務總監方達飛(Mr.Philippe Fonta)在致辭中就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等問題發表了看法。他認為,無論國與國之間存在多少在地里、歷史、經濟、文化上的分歧差異,當有重要議題需要一同商議解決的時候,國際社會仍然有能力召集各國聚首共謀對策。
由CSI成員中的一些水泥企業提出的“低碳技術合作伙伴倡議”已經得到了包括中國建材、華潤水泥和西部水泥等國內企業的支持,展示了中國水泥生產商在負責人地處理氣候變化問題,并加強其二氧化碳排放管理。方達飛深信,中國水泥行業的發展前景是光明樂觀的,業者也將更加注重效率、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
當前,國內水泥行業發展無疑面臨著不小的壓力,特別是產能過剩問題,更是成為制約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本次中國國際水泥峰會上,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回顧了中國水泥行業近年來的發展成果,并就行業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宋志平表示,第一,我們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工業體系,中國水泥產銷量站全球水泥的60%;第二我們進行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技術結構調整,大規模推動了余熱發電、協同處置及水泥行業綠色發展;第三、提高了水泥工業的技術和裝備水平;第四、培養了一大批如中國建材、海螺和金隅等全球領先杰出的水泥企業,為中國水泥工業乃至世界水泥工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但成就面前,問題依舊突出。一方面,我國水產能嚴重過剩,產能多出十幾億噸;另一方面,產品結構嚴重落后,32.5水泥占60%-70%;此外,市場競爭理念比較狹隘,市場協同不夠,行業行規建立不起來,低價次的競爭此起彼伏。
宋志平同時表示,中國水泥過去的發展也得益于先進國家的水泥技術,所以現在也應當支持世界水泥的發展,中國水泥是世界水泥的一部分,應對世界水泥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孔祥忠
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孔祥忠在會上就中國水泥市場整合與去產能作了主題報告。孔祥忠表示,相對于資源、能源和環境的約束力,當前產能嚴重過剩的市場約束力是水泥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Page]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6月份,全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累計1773條,今年上半年我國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僅為64.5%,根據中國水泥協會的測算,如果要實現80%的合理運轉率,至少需要壓減3.9億噸熟料產能。
孔祥忠認為,化解我國水泥產能過剩需要從兩個途徑入手。一方面,以市場為主導,劣勢企業主動退出,加強區域市場建設與協調,同時大企業兼并重組后在逐步關停產能;另一方面,加強政策引導,通過政府贖買過剩產能,支持企業設立去產能專項基金,推進國企重組等手段推動去產能進程。
中國水泥協會信息中心副主任陳柏林
中國水泥協會信息中心副主任陳柏林則認為,在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中,去產能和淘汰落后是“量”的問題,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提高市場集中度是“質”的問題。目前,水泥行業前十大水泥熟料生產企業的產能集中度為54%,根據國辦2016(34)號文件提出到2020年集中度達到60%的目標還差6個百分點,只有加快推進企業的兼并重組,才能實現預期目標,達到化解產能過剩的目的。
陳柏林分析,未來我國水泥行業并購趨勢主要是:優勢企業間的強強聯合將成為水泥行并購的主流;不斷創新重組方式,股權收購、交叉持股、產能互換、組建聯合等多種方式;跨區域間國有企業重組將提速;大企業集團仍會加大重組力度,中等優勢企業的并購重組也將日漸活躍;借“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有實力的企業將開始通過尋求海外并購計劃拓展國外水泥市場。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副總工王新春
拉法基豪瑞大中國區總裁李恩(Mr.Ian Riley)
中國有句古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副總工王新春與拉法基豪瑞大中國區總裁李恩(Mr.Ian Riley)在本次峰會上分別向與會代表分享了日本水泥產業重組和拉法基豪瑞全球并購經驗。
王新春表示,日本曾一度超過美國名列世界第三大水泥生產國,最多時產能近億噸。隨后,隨著經濟的下滑,水泥需求快速下跌,面對嚴峻的行業形勢,日本1984年8月通過《水泥工業改革基本方案》。該方案主要包括大幅削減水泥產能,限制新增產能,實施企業間互助,并對中小企業、雇傭工人、地區經濟穩定、企業轉產等問題予以特別考慮,為水泥行業成功應對產能過剩危機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恩則指出企業兼并重組并不是簡單的業務整合,重組之后帶來的離心效應和工作壓力不容小覷。正因如此,企業間合并向來難以成功,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對運營模式做出詳細規劃,明確計劃實現協同效應,正確對待產業合并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現實性問題。
臺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
臺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在峰會上以“開啟指揮管理4.0時代”為題,向與會代表介紹了近年來臺泥在企業智能化建設方面的突出成就。[Page]
據辜成允的介紹,臺泥早在2006年之前就已經開始了信息化的基礎構架,到目前基于專業的ERP系統化整合,臺泥已經進入智慧管理4.0時代。利用過去十年累計的數據信息,對成功和失敗經驗進行數據化分析,找出規律,利用物聯網進行分析,找出臨界指標,提醒企業管理,從而達到降低運營風險,實現科學公正的管理的目的。
辜成允同時表示,智慧管理是臺泥創新永續的原動力,而臺泥也將以此為基礎,持續為“永續地球、永續環保、永續發展”而努力。
CRH中國區總工藝工程師、亞泰建材投資公司技術顧問周思
CRH中國區總工藝工程師、亞泰建材投資公司技術顧問周思分了CRH歐洲市場整合經驗。據其介紹CRH現已成為全球建材業的領軍企業,目前在全球的31個國家有3900個工廠,員工89000人。在美國、歐洲以及新興市場的年銷售額為240億歐元。
CRH的業績和增長模式以5個支柱戰略為中心:“購買強進的業務”、“支付合理的價格”、“確保運行良好”、“保證平衡的資產組合”、“用現金流再投資促進發展”。這些支柱戰略使CRH通過超過1250次收購成長為建材行業的全球引領者。
周思介紹,最近對拉法基和豪瑞資產的收購使CRH成為世界第二大的建筑材料集團外,也使CRH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骨料供應商。
去年和今年,天瑞水泥對山水水泥的整合以及金隅冀東合并曾一度成為業內關注的重點。
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于九州
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于九州,在峰會上就金隅冀東合并對水泥市場格局的影響作了簡要介紹。于九州表示,金隅、冀東的戰略重組,進展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超出了行業的預期。主要三個方面的原因:1、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國家政策導向的大勢所趨;2、提高行業集中度,改善市場秩序的必然要求;3、兩地政府的推動和金隅、冀東彼此的開誠布公。
整合重組完成后,下一步將采取三個措施:1、著力推進京津冀區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產能過剩矛盾;2、推進一體化管理,推進市場自律、區域協調;3、加大環保型水泥生產線和固廢資源化科技創新投入,走綠色發展道路。
山東山水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密敬田
山東山水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密敬田則表示,當前大企業在嚴重的產能過剩情況下,首先應該做到必要的協同,實現基本的行業利潤。另外國務院34號文,給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去產能指明了清楚的方向,大集團要起到引領,貫徹作用。山水積極參與了內蒙、山東等地政府34號文推進過程。在政府支持與大企業集團共同努力下,水泥行業可以實現化解產能過剩的目標。
吉林省水泥協會秘書長、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本良
作為國內最早推行錯峰生產的地區之一,吉林省水泥協會秘書長、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本良在會上就東北維護行業自律作了簡要介紹。
據了解2015年東北三省104條熟料生產線全部參加了錯峰生產,平均停窯4個月,合計減少熟料產量3370萬噸,減少冬季煤炭消耗50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6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0.3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0.4萬噸,減少粉塵排放0.7萬噸,減少企業流動資金占用51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減輕了環境壓力、降低了能耗和安全隱患、降低了經營成本、改善了經營環境、沒有出現水泥短缺和價格上漲的現象、發揮了示范作用、得到了國家的支持和認可。[Page]
中國建材科學研究總院教授何捷女士
太平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包勤立
除產能過剩之外,水泥窯協同處置同樣是當前水泥行業關注的熱點。中國建材科學研究總院教授何捷女士以及太平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包勤立分別就水泥窯協同處置試點項目進展以及在大量處理廢棄物的狀態下確保水泥窯工藝穩定及通過工藝措施優化實現水泥窯SOx減排等內容作了詳細報告。
會議最后,孔祥忠作了總結發言。孔祥忠表示中國國際水泥峰會舉辦至今,展示了中國水泥工業的藍圖畫卷,也見證中國水泥工業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如今,兼并重組與市場整合是當今中國水泥時代性的問題,水泥行業的市場整合和創新發展是行業發展過程的轉折點,轉型升級中的中國水泥工業,必定是一個綠色低碳共贏和創新的局面。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