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應邀參加《中國社會價值投資報告》成果發布會暨研討會并作演講
8月25日,《中國社會價值投資報告》課題成果發布會暨研討會在北京釣魚臺賓館舉行,會議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主持。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應邀參加活動并作“義利相兼以義為先”的主題演講。
宋志平結合企業實踐,圍繞主題與參會代表分享見解。他表示,央企要承擔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以及國家責任,過去很多時候企業是把責任和效益分開的,今后企業應該把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實現的社會價值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企業要做到義利兼顧,以義為先,既要盡到社會責任,又要實現社會價值,爭取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他以中國建材開展的裝配式建筑、綠色小鎮建設以及水泥產業發展為例,闡述了大企業不僅是市場主體,還是社會的重要組織。中國建材集團倡導站在道德高地做企業,在發展各項業務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追求企業社會價值。
“十三五”期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大量的發展投資。社會價值投資是旨在創造可測量的社會價值的同時兼顧經濟回報的投資形式。它將市場力量與社會公益相結合,為解決當今社會面臨的諸多挑戰提供績效導向的、高效、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主題演講全文
對企業來講,社會價值投資是一個新的概念。過去我們理解央企要承擔應有的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以及國家責任,很多時候是把企業的責任和效益分開的,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時候,我們往往覺得很多事情是不計代價、不計成本地去做。圍繞今天活動的主題,我們應該把企業要承擔的責任、實現的社會價值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企業要做到義利兼顧,既要盡到社會責任,又要實現社會價值,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相信這次《中國社會價值投資報告》的發布將對中國的企業家產生很大的影響。
這里我想給大家講兩件中國建材推進社會價值的事情。一件是解決房屋外保溫的問題。現在建筑領域的能源耗費占總能耗的40%。一方面,我國現在能源很緊張;另一方面,大量的能源被浪費。歷史上西德合并東德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東德所有的房子都做了一次外保溫,節約了很多能源。這些年,中國建材致力于推廣外墻外保溫,雖然做這些工作并沒有取得很大的企業效益,但它產生的社會價值是巨大的。
另外一件是解決建新樓擾民的問題。中國建材最近推廣的裝配式建筑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現在上海地區就在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每年有500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過去建筑過程把建筑材料分成若干體系,水泥廠生產水泥,之后進行混凝土攪拌,運到現場之后再由施工單位進行施工。現在不同了,裝配式建筑可以一次性做到位,在現場直接安裝。過去我們也曾安裝過,但由于技術的原因,建筑質量不好,漏風漏氣,用瀝青來解決問題,影響建筑的美觀。現在城市推廣的裝配式建筑全部由計算機操作,都是用車床加工,外觀美觀。這些工作起初也沒有效益,很多是在做“無名英雄”,但社會價值是巨大的,在引領建筑業的整體變革。
講到城市,又想到農村。我國農村農房保有面積300億平方米,其中90%左右既不節能,也不抗震,更談不上舒適。世界上六級左右的地震是不應該造成人員死亡的,然而近些年我國發生六級以上的地震都會倒塌上萬間房屋,導致人員傷亡事故。造成這些后果就是因為房屋質量太差的緣故。現在世界上很少用磚建房子,而我國農村的房子基本還是用磚頭壘,每年使用8500億塊磚,燒7500萬噸標準煤,釋放1.2億噸二氧化碳。目前中國建材在全國推行綠色小鎮,工廠化制造房屋,質量很好。很多人參觀過我們在密云建設的綠色小鎮,一家農戶的房子從五一到十一假期對外出租,可以獲得10萬至20萬的利潤。新型房屋是我們給當地老百姓做得一件好事。我堅持做了20多年的新型房屋推廣工作,今天終于被大家接受和認可。
中國建材現在推行5.0新型房屋,集地熱、光熱、光電、風電和沼氣等功能于一體。過去房子是能源消耗的主體,現在卻變成了發電廠,每家農戶每年能有2000元至3000元的電費收入,對農民來講這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前段時間,我們在新疆喀什英吉沙縣建設的綠色小鎮,是新疆目前最好的一個村莊,每個屋頂都有太陽能,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歡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像北京這樣的大都市排在全球前列,可是我們的農村呢?風格一直都沒有改變。可以用“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來形容城鄉間的差距。北方地區的農房既不保溫,也不節能,老百姓舍不得用煤取暖,容易得哮喘、氣管炎等器質性病變。如果是新型房屋,采用太陽能、風能,保溫效果好,不用燒煤房子也很暖和。
做企業要考慮盈利,不盈利是難以生存的。企業盈利分為短期和長期,要充分兼顧到社會價值。央企要做長期的基礎性工作。中國建材在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做了大量工作,甘愿作無名英雄。但是我們也相信這些做法推廣之后,還是能取得很好效益的。
中國建材是世界水泥大王,擁有4.5億噸水泥產能。明天中國建材和中國中材合并后將對中國建材行業產生重要影響。兩家企業合并后新集團將有5億多噸水泥,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么多的水泥,大家可能會想到兩件事:
一是霧霾。空氣污染,是否都是這些水泥企業造成的?實際上新型的水泥廠通過雙除塵、脫硫、脫氮等方式節能減排,不再是霧霾的制造者,提到霧霾,大家可以忘掉水泥廠。現在的水泥廠可以稱得上是“花園中的工廠、森林里的工廠、草原上的工廠”。最近我們在蒙古國投資建設的水泥廠,是在草原中間矗立的非常現代化的工廠,周圍有馬群、羊群,像一幅唯美的風景畫。
二是過剩。水泥目前是產能過剩的行業,但水泥仍然是一項好產品,雖只有180年的歷史,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水泥,我們該如何建設城市,該如何建設道路、橋梁、隧道等等。中國去年消耗水泥25.3億噸,今年比去年增加3%。現在我們要下大力氣淘汰低標號水泥,淘汰小水泥廠,增加環保和智能化等各項措施。中國建材的一些水泥廠是無人工廠,從采礦到最后水泥的產出全部實現智能化,被稱作蘊含著高科技。現代水泥廠可以實現智能化生產,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沒有環境污染。
我國水泥消費占全球50%-60%的量,到2020年之前,水泥的產量不會有本質的下降。我們現在大量的投資并不是建新線,比如投資150億人民幣是在做余熱發電,通過低溫的余熱發電節約水泥廠一半的電能。既為企業節約成本,又為社會節約能源,也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我們在原料采用上,盡量使用工業廢棄物和城市建筑垃圾,每年消納1億多噸固體廢棄物,比如工業發電廠產生的粉煤灰、電廠的脫硫石膏等等;我們在生產過程中,力求不產生污染,確保生產的產品有利于居民健康和環境。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量裝飾材料涌向市場,存在一些環保問題。2002年國家開始立法,幾經修訂,現在建材的標準已經達到歐洲標準,但需要進行認證。中國建材有一個全國的認證中心,要確保建筑材料是綠色、環保、無害的,這需要企業大量的投入。國內的涂料、粘結劑等產品是由小工廠生產,而國際上這類產品都是大公司生產,因為大企業有研發、有質量控制。這些產品看起來規模小,但關系老百姓的健康,尤其是關系孩子的成長,這不是小問題。中國建材不僅要生產像水泥這樣的大宗產品,還要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卻容易被忽視的產品,在一些關鍵點位上做一些大的研發投入,從社會責任方面多考慮問題。
大企業不僅是市場主體,還是社會的重要組織。中國建材做每一項決定,我都會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做這個決定道德高地在什么地方?”以后還要再加上“社會價值是什么?”
謝謝大家!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