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會:為世界經濟創新增長注入強心劑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將于9月4日至5日在杭州舉行。峰會召開在即,全世界均對此充滿期待,期待中國震撼發聲。
杭州G20亮點紛呈
本次會議代表成員國最多、參與國最多,在互聯互通倡議等各個方面都將取得發展。在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方面,本次峰會或形成眾多內容,積極影響國際經濟發展方向。可謂亮點紛呈,備受矚目。
中方邀請了G20歷史上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參加峰會,如埃及、塞內加爾(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乍得(非盟輪值主席國)、哈薩克斯坦、老撾(東盟輪值主席國)等特邀嘉賓,還約請77國集團輪值主席國泰國參與發展工作組的活動,并積極聯絡、協調泰國參會。
據悉,中國還開展了走進聯合國大會、非盟總部、77國集團、走進最不發達國家以及內陸國等互動交流活動,本屆G20系列會議涵蓋了幾乎所有聯合國成員。
“此次杭州峰會以‘創新增長方式、挖掘增長潛力’為核心任務,首次聚焦創新議題,這不同于過去只靠貨幣與財政刺激來應對危機的方式,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找到全球增長的新動能,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相均泳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綠色金融作為新生事物,正逐漸成為全球金融發展的新風潮。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中國綠色金融體系正在成為全球綠色金融的領導者。中國人民銀行正在會同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而促進綠色金融發展則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相均泳認為,中國首次把綠色金融議題引入G20議程,創建了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積極推動綠色增長,這也是對全球增長新動能的積極探索。中國首創了G20貿易投資工作組,積極推動構建加強貿易投資合作和落實貿易部長會議共識的長效機制,是推動G20由臨時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變的有益嘗試。
挖掘全球經濟增長潛力
相均泳表示,G20各國通過強化貨幣、財政、匯率、金融穩定、貿易和投資政策等方面的協調,推動建立全球層面的、區域層面的、雙邊層面的、各國內部的危機預防、危機管理機制,推進結構性改革,進而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平衡、可持續發展。
當前,以歐美日等經濟體為代表的世界經濟出現嚴重分化,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正持續阻礙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目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存在各種不確定性以及不穩定因素,甚至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研究員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可能是G20峰會舉辦以來形勢最為復雜的一次,在這種情況下舉辦峰會,對于凝聚全球共識,促進全球創新增長具有重大意義。本次峰會不僅關注短期經濟增長,而且首次將通過結構性改革來挖掘全球中長期增長潛力。
當前世界經濟整體放緩,寬松的貨幣政策并未阻擋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二季度經濟增速下滑的苗頭:美國增長1.2%,歐元區增長0.3%,日本僅增長0.2%。
劉英指出,自金融危機以來,不斷加碼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效益逐步遞減,甚至出現以鄰為壑的貨幣政策,但是并未很好地解決經濟增長問題,因此需要通過結構性改革來促進中長期經濟增長,通過創新增長藍圖,真正帶領世界經濟走出危機泥潭,從2008年第一次舉辦到現在,已經舉辦了10次峰會,世界經濟增長仍然不太樂觀,因此需要二十國集團乃至全球都能真正地進行結構性改革,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結構性改革方面,中國秉持正確發展理念,實施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不移地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補短板、降成本”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且已有明顯收效,今年上半年GDP仍達6.7%的增長。
中國作為G20主席國后,圍繞峰會主題確定了促進基礎設施投資短板來擴大總需求、構建全球公平有序的國際稅收新秩序等結構性改革的9大優先領域和48條原則。此外,還重啟了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并且與多方合作完善國際金融架構,形成了《邁向更穩定、更有韌性的國際金融架構的G20議程》。
此外,劉英還指出,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且今年也有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參與其中,發展議程不僅是峰會應有之義,而且解決發展問題,實際就是解決全球經濟增長不平衡、不穩定、不可持續增長的重要方面,自然會成為峰會的重要成果之一。在目前不穩定的情況下提出的四大議程,以及獲得的30多項成果,可以凝聚全球共識,使全球將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發展與控制金融風險方面。這些對于二十國集團乃至全球經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四大議題備受矚目
本次首用“五大發展理念”指引G20路徑方向。“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本屆峰會主題是構建創新、活力、 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對此,習近平主席表示希望從以下四個方面推進。
一是創新增長方式,重點推進改革創新,開辟和抓住新機遇,提升世界經濟增長潛力。二是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三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發揮其對增長的推動作用。四是推動包容、聯動式發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消除貧困,實現共同發展。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永生曾指出,G20杭州峰會“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主題,抓住了當前世界經濟的要害,如果能夠落到實處,不僅是對世界經濟未來發展的一種指導,也是促進未來5到10年間世界經濟增長比較務實的路線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19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指出,英國脫歐導致的經濟、政治和制度的不確定性使世界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上升,預計全球經濟活動回升將更為緩慢,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分別為3.1%和3.4%,接近3%的榮枯分界線。目前增長乏力的世界經濟需要創新經濟的引領,如此一來,則需要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在改革創新中逐漸釋放活力。
相均泳告訴記者,本屆峰會將致力于從根本上解決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尋找新的增長動能,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強化各國在經濟金融貿易領域的協調與合作,維護國際金融體系穩定,構建更加開放包容的全球貿易體系,努力實現讓經濟增長成果在國家內和國家間得到廣泛分享,實現包容、聯動、可持續發展。
“聯動是指首先要進行各國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海運和河流運輸、航空運輸、油氣管線、電力輸送、海底電纜和通信系統等,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體制和政策的互聯互通,這樣才能極大地縮減經濟的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經濟增長。包容是指讓世界經濟的增長,惠及到各種各樣的國家,惠及到各個層面的人民大眾,促進公平公正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周永生曾表示。
本次杭州G20會議還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曾表示,隨著從貨幣寬松轉向財政擴張以及結構性改革成為全球共識,中國可能會倡導財政政策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比如在基礎設施投資領域。中國期望“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以及絲路基金等新的多邊組織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相均泳指出,本次峰會將是中國為G20提供創新增長的中國經驗,推動世界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的節點;是提出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以及國際貿易和投資的中國方案,推動G20由危機應對到長效治理轉變的節點。
劉英也表示,G20杭州峰會亟須20國同舟共濟,達成結構性改革的共識,創新全球金融治理架構。加強溝通協調,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兼顧,啟動貿易與投資經濟增長引擎,從根本上來穩定全球金融市場,防范金融風險。
2015年,安塔利亞G20峰會提出“調整后的增長戰略”,明確把G20的首要議程聚焦到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上來。本次G20不僅首次將發展問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還首次圍繞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據悉,本次峰會或還將關注非洲工業化、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包容性商業等問題。
編輯:徐潔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