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水泥廠44名職工討薪2年未果 法院強力執行工資款
風光往日
江西省遠沁水泥有限公司原名“江西遠沁水泥公司”,2009年經與當年另一家水泥廠合并、重新注資后更名,注冊資金達到4000萬,豪砸巨款的正是本文的主角,該公司的老板李平。“他家里在都昌世代經銷水泥,家底厚實,早就撈到了第一桶金。”楊友東告訴記者,當時的李平已舉家移居北京,買了房、上了戶口,是都昌縣政府通過招商引資讓他回來開廠置業的,“水泥廠的地點離都昌縣城有一段路,修路的錢也是李平先墊資的。”
說起李平當年的風光,都昌人多有耳聞,“開著100多萬的奔馳車。”已經瀕臨破產停業的水泥廠,在李平掀起的“金元風暴”的席卷下,兩年內迅速崛起,從一家加工企業成功轉型為生產企業,公司職工達到100余人。
“他這個人待人友善、講信用,公司有什么事都和員工一起商量。”遠沁水泥廠職工張師傅如此評價當時的李平,那時,像張師傅這樣的公司普通職工月薪在2500元左右,每月按時足額發放。溫師傅是李平的高中同學,當時無業,就被李平安排到廠里來干活,“一直都覺得他是個講義氣的人。”
煤礦“滑鐵盧”
據楊友東介紹,至2013年,遠沁水泥廠年產量達20余萬噸,年凈利潤有100余萬,還曾獲得“全市工業發展企業規模獎項”。對李平來說,一個小小的水泥廠顯然不足以滿足他的胃口。那么,如何擴張自己的商業版圖呢?“他去山西投資搞煤礦。”這在都昌法院干警以及遠沁水泥廠職工那里已盡人皆知。
李平初期投入是多少,在山西到底發生了什么?這些細節無從得知,但投資的結果就是血本無歸。“他初入那個行當,不了解行情,是信心爆棚之下的盲目投資。”楊友東如此說,李平很想發大財,除了投資山西煤礦,還在鄱陽湖邊投資興建了一個客運碼頭,結果也不盡如人意。另有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一向精明的李平去山西前其實也做了不少前期工作,但這兩年山西刮起“反腐風暴”,李平的失敗投資也與此有關。
至2014年中旬,遠沁水泥廠已基本停工,大批員工辭職,剩余員工也再沒得到一分錢工資。
到底虧了多少?
李平到底虧了多少錢,在都昌民間有不同的說法。有傳聞他“民間借貸一個多億”,之所以至今沒有被追究刑事責任,是因為“絕大多數是向親戚朋友借的錢,沒人告他”。楊友東向記者證實,李平這些年的確是在玩著“拆東墻、補西墻”、“貓捉老鼠”的游戲,“都昌這邊有債主去山西蹲點找他還錢。”
從都昌法院的案件記錄來看,李平的負債進入訴訟程序的達到2100萬,債主包括銀行、其他公司、公民個人,以上所提及的74.5萬的薪資也包含在內。雖然不能準確地計算出他的總負債數額,但從遠沁水泥廠職工口中,不難感受到李平負債后的窘境。“大概是2014年年底吧,他開了一個職工大會,叫我們集資湊錢。”張師傅、溫師傅都在其列,“他承諾專款專用,還有1分半的利息,說廠里暫時困難讓大家都提供支持。”看在多年的情分上,張師傅掏了20萬、溫師傅掏了15萬,二人告訴記者,包括其他公司職工加在一起,一共湊了200余萬給李平。
“工資都無所謂了,想要他把借我們的錢還回來。”二人異口同聲,“那也是我們向親戚朋友借的錢吶!”
水泥廠怎么辦?
都昌法院于今年7月12日正式立案執行遠沁水泥廠勞動爭議糾紛案,依法向該公司送達了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迄今為止,李平仍未向法院報告其財產狀況。法院于7月25日對該廠車間進行搜查,扣押了成品水泥等公司財產。
8月17日,記者看到的遠沁水泥廠已經人去樓空,廠房里一片狼藉。
自從工廠職工集資后,李平再沒有出現在都昌。楊友東在辦理案件時與他取得過聯系,“他說自己人在內蒙古搞工程,賺了錢東山再起。”都昌法院目前正在抓緊執結這起案件,如若發現李平涉嫌惡意欠薪,將依法將其移送公安機關。
可水泥廠怎么辦?“我們建議能有外部資金投入,重新盤活該廠、恢復生機,繼續對當地經濟作出應有貢獻。”都昌法院干警如此說。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