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紅:適應新常態,保持水泥行業健康發展
云南水泥行業發展現狀:
1、產能嚴重過剩。云南省投產的熟料產能有9800多萬噸,水泥產能約為1.4億噸,加上在建和擬建產能,全部投產后,熟料總產能將達到1.2億噸左右,水泥總產能1.7億噸,人均熟料產能將達到2.5噸。
2、行業效益嚴重下滑。2015年,全行業工業增加值下降3.9%,稅金下降26.5%,利潤下降73.2%,水泥行業單位產品平均匯率水平由2013年的每噸12.5元下降到1.8元,下降幅度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
3、企業的重組步伐加快。海螺、華新、紅獅、華潤等大企業集團入駐云南,2015年華新與拉瑞重組成立拉豪,昆鋼與華潤重組成立云南水泥,進一步提高了產業集中度。
4、云南十三五規劃給水泥帶來良好的市場空間,2016年GDP增速8.5%、固定資產投資18%的目標將給云南水泥行業帶來良好的市場機遇。
5、國辦發34號文件的出臺,將給水泥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政策支持,為貫徹國辦34號文件精神,云南省工信委制定了《云南省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征求意見稿》。
對云南水泥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工作建議:
第一,適應新常態,保持行業健康發展。2016年3月份以前,包括去年,云南省水泥行業的形勢非常嚴峻,今年進入4月份以后,云南水泥行業有了一個較好的回升,很多企業上半年獲取了利潤。水泥市場的低迷和回升是經濟環境的反映,也是行業理性回歸的表現。在十三五期間,無論市場如何起伏動蕩,都應保持一種冷靜客觀的心態,做好市場協同工作,保持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第二,加強行業自律,遵守行業規范。在需求疲軟,企業普遍追求市場份額的背景下,企業間大打價格戰,這種非理性競爭降低了行業整體的利潤空間,影響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犧牲了企業的長遠發展。我們應將企業的利益融入到行業的利益之中,只有維護好行業的利益,企業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第三,加大遏制新增產能和落后產能淘汰的監督力度。
第四,節能減排,錯峰生產,實現行業自律自保。一是要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在水泥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企業要服從社會需求,主動節能減排,錯峰生產,為環境讓路,為錯峰生產提供公開的環境;二是要強化時間要求,錯峰的時間可以是春季及7、8、9月,力爭得到省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政策上的支持;三是要強化錯峰停窯的保障措施。
第五,誠信經營,共筑行業價值回歸。誠信是市場經濟的根基,企業要逐步建立誠信名片,對社會負責,對企業負責,樹立良好的誠信形象。企業家一定要有社會責任,產能過剩不僅會加劇惡性競爭,造成行業虧損面擴大,影響產業的健康發展,而且會引發企業職工失業,企業經營不良資產增加等問題,甚至會影響到民生改善和控制穩定??刂瓶偭?,淘汰落后已是大勢所趨。企業之間互信合作,不低價傾銷,共同維護市場秩序。
第六,搭建溝通平臺,促進互利互通。按期籌備召開首腦會議,情況通報會,工作例會,經常性工作小結,及時對現狀和問題進行剖析,為企業溝通提供通道,搭建會員企業之間繼續交流、資源共享、進行互信,互利互通等平臺,使會員企業之間形成活的共享機制。
第七,發揮片區分會的引領作用,實現互利共贏。一是加強主導片區的管理,二是加強相關片區的管理。片區和企業有專門負責該項工作,做到有計劃有組織有方案有落實有檢查有提高,積極支持配合協會工作,支持配合協會主導和相鄰片區工作,實現互利共贏。
第八,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去產能。云南是地震多發地區,水泥質量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32.5復合水泥占總量的60%,大量低標號水泥的存在導致行業產能過剩加劇,同時低標號水泥使得同等數量的熟料產能因高摻和比形成了更大規模的水泥產能,進而惡化了行業競爭格局。我們要以國家取消復合32.5水泥為契機,加大落后產能的淘汰和產品結構的調整,進而減少水泥總量,提高水泥質量和效益。
第九,重組整合,協同共享。行業的無序競爭在于集中度不高,大企業之間缺乏互信,建議采取互相參股、托管、產能置換的方式來提高行業或者區域的產業集中度,來實現企業之間、行業之間的效益共享。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