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法斯:中國經濟“雙速”發展
科法斯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預計,2016年和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將繼續放緩,或不能達到中國政府于“十三五”規劃中設定的年均6.5%的增長目標。科法斯稱,中國當前的結構性改革把重心轉移到服務與消費,使得“雙速經濟”更加明顯。行業之間優劣的鴻溝,與行業的中長期增長潛力、相關政府政策和結構性需求密不可分。
報告稱,醫藥行業依然一枝獨秀,并保持穩定的利潤率。除2015年企業付款表現錄得明顯改善外,醫藥企業較少依賴借貸作為日常運營及資產投資,也是該行業維持穩定的原因。此外,由于中產階級和人口老齡化對醫療的需求持續增加,支撐醫藥行業結構性增長,該行業中期前景較好。
不過,信息和通訊技術業(ICT)雖為優勢行業,但貿易信用風險達高風險評級類別。這顯示,盡管ICT市場具備強勁而長遠的增長潛力,但由于區域競爭激烈,該行業的中國企業信用風險仍將高企。
平穩增長行業則是那些未直接受政府結構性改革影響的行業,如農業食品、紙張及木制品、紡織與成衣,被標記為中等或高風險。
與優勢行業相比,劣勢行業可能面臨長期的增長挑戰。在科法斯覆蓋的12個行業中,建筑業和金屬業是最高風險級別行業,意味著由于商業環境極具挑戰,行業內企業的違約和破產的可能性很大。科法斯表示,這兩個行業的風險與近期熱門話題皆有所聯系,如不良貸款激增引致的債務問題企業債券違約工業產能過剩和“僵尸企業”。由于低迷的私人投資和國有企業投資放緩,在低利潤的背景下,建筑及施工行業增長預計將在下半年“冷卻”,這將為建筑業蒙上一層陰影。同時,對建筑材料的需求也將隨之減少——特別是水泥和金屬,這兩個已飽受產能過剩之苦的行業。
科法斯認為,以上風險可以通過國有企業改革,通過執行“關閉”、“重組”和“公私合作伙伴關系(PPP)”等措施去解決。不過,盡管去杠桿化和政府改革等跡象可見,但建筑企業包括建筑材料生產商的信用風險似乎仍在加劇,前景展望為“負面”。
科法斯亞太區經濟學家黃詠詩表示,“預計中國政府將繼續推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政策。中長期來看,這些政策將集中于提升第三產業和高附加值制造業的增長。然而,在當前經濟結構和國企改革背景下,2016年和2017年中國經濟將持續放緩,中國企業的信用風險將面臨整體上升。”
編輯:孔雪玲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