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以PPP模式加快鐵路建設
在7月18日舉行的貴州鐵路項目招商引資大會暨簽約儀式上,7家潛在社會投資人與貴州省貴陽至興義鐵路、六盤水至威寧鐵路、水城至盤縣鐵路、都勻至凱里鐵路、馬場坪至都勻及甕安至遵義鐵路等6個條件相對成熟的鐵路項目,簽訂了鐵路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意向性投資額達662億元;15家金融機構與貴州省簽訂了銀企戰略合作協議,授信額度1683億元。
據介紹,2015年貴州以“股權合作+效益動態調整”方式,成功吸引中鐵二院、中鐵建、中交建、省交建四家公司組成社會資本聯合體參與甕馬鐵路建設,甕馬鐵路成為貴州首個以PPP模式自建自營的地方鐵路項目;省政府批準設立了總規模600億元的貴州鐵路發展基金,首期90億元基金募集成功并呈超募狀態。今年6月16日,貴州出臺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鐵路建設的意見》,對推廣PPP模式、政府購買服務、創新融資方式、鐵路沿線土地開發等作出制度性安排。
截至2015年底,全省鐵路營業里程達3037公里,其中高速鐵路701公里;在建鐵路項目1196公里,其中高速鐵路955公里。目前,滬昆高鐵貴陽至昆明段、渝黔鐵路、林織鐵路、成貴鐵路樂山至貴陽段、銅玉鐵路、小碧經清鎮東至白云聯絡線等鐵路項目正加快建設。
據社會投資方之一的中鐵二十局集團副總經理張文峰介紹,甕馬鐵路是中國鐵路總公司首次下放鐵路運輸權給企業,開創了鐵路自主運營的新模式。該項目采取PPP模式建設,四家社會投資人與政府投資方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專業優勢,闖出一條聯合投資、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發展新路。
據介紹,貴州最初嘗到PPP模式甜頭的項目是2007年開工的貴陽-都勻高速公路。貴陽-都勻高速公路總投資75億元,由于地形復雜,項目橋隧比例達60%,項目平均每公里投資近1億元,是當時貴州省造價最高的高速公路項目。如果僅僅依靠政府舉債投資的老辦法,貴州省和黔南州有限的財力都會承受巨大壓力。
貴州省政府與中國交建共同進行投資模式創新:采用BOT+EPC(建設-經營-移交+設計-采購-施工)的方式投資建設該項目。中國交建負責項目的融資、設計、采購、施工、運營維護,高速公路的收費收益以及沿線服務區的經營收益就成為企業回收投資的保障,待達到合同年限后企業再將公路的運營權無償移交給政府。
貴州首創的這一模式被全國推廣,之后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特意加上了“已通過招標方式選定的特許經營項目投資人依法能夠自行建設、生產或者提供”作為可不進行招標的條款。
此后,貴州不斷推出升級版,包括“BOT+EPC+政府補助”“股權合作+EPC+運營期政府補貼”“融資+合作”“社會資本獨資+EPC+運營期補貼”“社會資本+基金+EPC+運營期政府補貼”等。在這些新模式的驅動下,貴州吸引和鼓勵各類大型企業集團以相應方式投資建設貴州高速公路,總投資約2098億元。
用社會資本解決政府發展公用事業的需求和有限財力之間的矛盾,引入PPP模式為貴州的交通發展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過去,傳統的政府和企業的關系是兩條線,橋歸橋、路歸路。現在,國家通過PPP把政府的手和市場的手協同起來,共同配置資源,實際上是政府讓出空間來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創造性。”中國財政科學院院長劉尚希說。
近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鐵路建設的意見》(黔府發〔2016〕18號)明確:“支持采取PPP模式引進社會資本投資鐵路建設。創造公平競爭、平等參與的市場環境,通過特許經營、沿線土地綜合開發、股權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支持采取PPP模式引進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支線鐵路等。”
編輯:孔雪玲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